回覆列表
  • 1 # 潮汕私廚隨緣

    凡事都有其兩面性,有褒有貶,隨人性格不同,自然有人覺得矯情,不過覺得矯情之人一般都比較耿直,比較容易滿足。有人覺得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儀式感無處不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 2 # 桔梗部落

    很多東西還是需要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小時候不明白,為什麼古時的音律大家彈奏之前都要焚香淨手、沐浴更衣。後來在一堂語文課上,老師說:焚香操琴不僅僅是以示風雅,也不僅僅是表示尊敬,更多的是追求一種儀式。

      人生於世,就像在一條漫長的河流裡漂泊,而儀式感大概就是這條河上的燈塔吧。

      我是個從小到大都追求儀式感的人。我喜歡在做的事情前加上“第一次”和“最後一次”。比如,對我來說,洗衣服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即使是用洗衣機。但假如它進階為:“2017年最後一次洗衣服,不能把風霜塵土帶進2018”,那我會很樂意而為之。

      當某種行為週而復始,不再具備初始的意義,那麼儀式感會是巧妙的喚醒方式。

      “人是意義動物。”我深以為然。從小到大,無論和誰吵架,無論錯在誰,和好的時候,我一定要說對不起。和好朋友突然冷戰,又突然和好,兩個人走在校園,總覺得有些彆扭、不自在。想要開口卻又不好意思。所以一回到班裡,我立馬寫了道歉的小紙條。當他拿著紙條衝我笑的時候,頓時有種雲開月明的感覺。

      寫紙條的時候,開頭或結尾,我一定要畫一個小太陽。總覺得,小太陽所到之處皆有光;墨水的味道和Sunny的氣息才更般配。過度追求形式雖然不怎麼棒,但總比懶得走過場要好得多。

      初中起,我的課桌上、床頭或者宿舍牆上,凡是抬頭能看見的地方,一定要有一張照片,或是家人,或是朋友,它們會提醒著我,我的生命仍還鮮活,我還有在意的人,而他們也掛念著我。

      當我們想要重新開始,想要與過去告別,儀式亦必不可少。

      在一部電影裡,主人公為了擺脫朋友不辭而別帶來的痛苦,跑步跑了3年兩個月零14天,直到自己能更好地開始。在另一部小說中,主人公堅信只要自己走,朋友就會活下去。這種由信念聚集而成的儀式,是對過去的告別,是對現在的反思,也是對未來的期許。

    我們很多時候做的一些事,可能別人不會理解,他會覺得你太矯情了,明明很簡單的事情為什麼要搞得很嚴肅隆重呢?然後大家就要歸結為三觀不一致了,而我覺得儀式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比如各種節日,一定要過,不是為了禮物,而是和喜歡的人一起度過,有回憶也是紀念。

  • 3 # 嫑忈and張張

    儀式感其實很好很重要,它是我們對於生活的一種態度,一種向上的積極的,充滿著希望的態度。就像看電影,必須配著爆米花一樣,生活就需要許多儀式感,讓我們去感受生活,感恩生活。

  • 4 # 津河笑譚

    如果追求儀式感是一種矯情的行為,那麼最矯情的應為莫過於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了。

    我認為春節是我知道的最具有儀式感的行為了,走親訪友,沐浴更衣,回鄉祭祖……你可以說是文化俗承。可我們的傳統節日哪一個沒有儀式感?

    最近儀式感頻頻刷屏,我覺得是人的物質生活在得到滿足後的一種精神追求。各種形式的聚會,名目繁多的節日,給人豐富的業餘增加了文華的內涵。

    而儀式感被賦予矯情,有三個原因:

    一是被矯情的人利用了,比如一個索求無度的小三,他需要情人天天的儀式感;二是被煽情的商家用了,讓你隨時準備陶腰包;第三個原因則是被以上兩種原因折磨的人,特別是男人,所以反對儀式感就成了他擺脫麻煩的一個藉口。

    在生活的儀式感裡,我們感受關愛,感受被重視,感受親情,感受快樂的無處不在。所以我認為儀式感不矯情!感受一下國慶70週年的儀式感!

  • 5 # 四月文藝

    《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個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所謂儀式感,就是用莊重認真的態度去對待生活裡看似無趣和平常的事情,發掘生活更多的樂趣。儀式感可以讓我們對在意的事情,懷有敬畏心理,它能喚醒我們對生活的尊重,也能給我們帶來達成成就或是感念生活小確幸的幸福感。

    作家王小波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詩意的世界,就是讓我們把平凡的小日子過出花來,讓日復一日的每一天,都有不一樣的驚喜,而這一切都需要遵循一個原則——儀式感。

    生活就像水一樣,是流動的,是變化的,也是可塑的。我們就是這水的主人。

    你選擇得過且過,這水就會變成死水,慢慢發臭;你選擇激情澎湃,這水就像大海的波濤,波瀾壯闊;你選擇平平淡淡,這水就會像田間的小溪一樣,涓涓不息,潤物細無聲。

    所以,生活能過成什麼樣,是幸福還是悲哀,是有序還是凌亂,關鍵在於個人的把握。

    我想答案往往是後者。儀式感,是讓自己感受到被尊重,讓你覺得生活是有趣的,而不是為了“活下去”而捱日子。

    每天早安晚安的問候,出門前的擁抱親吻,回家時的招呼和話題分享,對遠方親人定期的電話問候,節日互送禮品等等,由這些小小的儀式感串起來的日常,會更加有愛溫馨,彼此間的感情也會更加牢靠。

    儀式感會放大人的情緒,在充滿儀式感的生活裡,一點小驚喜,就能讓人感到巨大的幸福。

  • 6 # 藍心言

    追求儀式感,不是一種矯情的行為。

    我們大部分生活,都是平淡如水的。當生活有了儀式感,我們就有了期待,有了希望,生活不再是那麼乏味無趣。

    在感情裡,最大的儀式感莫過於婚禮了。它表達了我們對這份愛情的尊重和重視。是雙方在這段感情裡投入的精力與努力的表現形式。

    當我們在感情裡投入的越多,我們就會更珍惜這段感情,這是我們的本性。

    所以,儀式感在生活中是有必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炒山楂的熬糖方法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