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亮劍的人生
-
2 # 靜靜聽淺淺笑
成事在人不在天,關鍵是在本人,容本人發表一些自己的觀點。
自主擇業政策是國家對軍隊轉業幹部實行計劃分配和自主擇業相結合的方式安置的一項政策。計劃分配的軍隊轉業幹部由黨委、政府負責安排工作和職務;自主擇業的軍隊轉業幹部由政府協助就業、發給退役金。
因為我們這裡所處的是邊境地區,駐防的邊防軍人很多都是從內地當兵、考軍校並提幹留在駐地的,因為條件不允許加上部隊比較封閉很多都是與當地女子結婚留在本地了,也可以算得上是當地人了。從2003年開始就有人說到了這個政策,很多人也是覺得當地的經濟發展比較落後,黨政機關進去的難度比較大,即使入編成為體制中人,也會因為在部隊呆得久了,不習慣受別人管束太多,而選擇自主擇業。
分享一個自主人的故事。他本人在高中畢業後16歲就來到新疆,先後在烏魯木齊當過汽車兵,後調入邊防部隊,在此期間考上了部隊的學校提了幹,後來被分配至邊境一線成為一名邊防守護的軍人,在服役22年時退出現役,由於自己和妻子孃家的條件都不是很好,他就選擇了自主創業,那個時間是2006年的樣子,他 在朋友的幫助下開了一個小型農產品加工廠,因為一切都是從零開始,也比較困難地經營了五年,一切經營還算正常了的時候,一個小老闆因為看上了那個企業,軟磨硬泡地找到他想購買,他考慮了很久也是想到自己的確是辛苦,身邊沒有人幫忙,於是就賣了,將銷售款支付前期的一些借款和貸款也算是落了一些。
正當他準備在家休息一陣子的時候,他的一個朋友介紹他到一箇中型企業擔任副總,因為常久地在部隊呆著,無論是工作能力、管理能力還是自律等方面都挺讓朋友佩服的,去了的確是非常勝任的,幹得非常 出色,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實現了銷售量的大幅增長,卻因為一場飯局他結束了這段職場生涯,因為性格的原因不太喜歡在吃飯和喝酒的場合與不相干的女性朋友捧場,在看到很多老闆特別是藉著這種平臺做了一些不太能讓人接受的事後,選擇讓自己離開。
第三段職場的開始也算是一段機緣巧合吧,因為平時就愛在街上鍛鍊身體,也是走在健身的路上時,遇到一外地車在街道上壞了,因為對路況不熟悉司機急得滿頭大汗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他正好遇見就上前幫忙了,在聯絡了修車的同時,也幫助把這個外地老闆安頓到了賓館,老闆千恩萬謝地相互留了聯絡方式,誰知道 這個是從浙江來的老闆正是與本地政府合作的,堅決提出讓他到企業擔任重要崗位,因為是辦景觀苗木種植和房產兩個專案,他實在推辭不過就在企業擔任了總辦主任的職務,不但給的薪水高而且車補電話補助等應有盡有,他也是盡心盡力地把企業從初期的相關手續辦理和企業相關的制度規範等都引導上了正常,後由於兒子已在沿海城市就業定居,他再一次選擇了離職,因為覺得還是跟家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他現在只是幫助朋友做一些免費諮詢服務什麼的,跟他交流時他說過在部隊呆過的時間是他最難忘的,通過走在社會上無論是自己辦企業還是在他人的企業打工,找準自己的位置很重要,特別是人生的經歷也很了他很多幫助,讓他從容面對問題和困難。
所以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合格軍人的最閃光的一面,無論從事什麼崗位和職業都在自己,必須做人做事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正是選擇了自主才讓自己的生活有了很多項的選擇,也算上豐富了人生閱歷吧。
這個故事雖然只是個別事例,但是希望會對自主的朋友有一些借鑑和幫助!
-
3 # 礪劍9359
自主擇業挺好的,感覺非常不錯。終於有時間了,可以天天和家人在一起。
以前當兵在部隊服役的時候,24小時工作無休息不說,家裡什麼事情也幫不上。有小傢伙的時候因為早產,家屬提前入院保胎,沒成想小傢伙住夠了,提前出來看世界,怎麼辦?只有指望老媽老爸看護,急急忙忙請了假,匆匆趕回來探望,沒呆了幾天就得歸隊,實在是沒有辦法。
還有就是老爸突發心臟病,送到人民醫院做的心臟造影,三支都堵著,要不就是心臟支架,要不就是心臟搭橋,老媽和媳婦打電話通知我,需要如何做?我正在組織部隊拉練當中,具體情況一無所知,鞭長莫及。好在媳婦和表哥幫忙,詢問專家會診,做出保守治療的決定。我只有等部隊拉練全部結束,收拾好人員裝備之後,匆匆回家看了一眼,又有什麼辦法。
現在選擇自主擇業之後,我有大量的時間來照顧家庭。早上起來做好早飯,把原本住校的兒子叫起床來,一起吃了早飯,把兒子送到學校。回來打掃衛生、洗洗衣服。然後開啟電腦上上網,看看新聞,寫寫心情文章,或者去菜市場採購買。中午去和老爸老媽一起吃午飯,主要是去吃,偶爾也做,那就是全家都在家的時候,做個大餐。吃了午飯和老爸老媽說說話、聊聊天,回自己家睡午覺。午睡過後喝喝茶,看看書,四點開始運動鍛鍊,一般接近兩個小時,或者快走或者慢跑,出出汗、排排毒。晚飯基本不吃,只吃一點水果。晚上看看手機,翻翻朋友圈,胡扯一頓,九點去接兒子放學,回家洗漱睡覺。如此重複,還有兩年兒子才高考,希望到時兒子考個好成績。也希望老爸老媽身體棒棒的。
自主擇業以來,也做過幾件事情,給民營企業老總做過助理,在個人公司當過副總,現在和一個朋友弄著培訓的事兒,因為疫情也有半年沒開張了。不管錢多錢少,畢竟自主擇業之後國家政府還給發著退役金,基本生活還不成問題,挺自由的。
最初選擇自主擇業就是為了有時間照顧家庭,現在如願以償了,感覺挺好的。
-
4 # 英武
既然如此,唯有自己戮力前行才是正事兒,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夠讓家人生活幸福,至於說未來孩子是否當兵?好吧,我好像不會太支援的。
-
5 # 一賤小吏
自主擇業從地域特點來說,沿海發達地區以及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建議選擇計劃分配。內地經濟欠發達地區,可選擇自主擇業;從自身社會關係和能力素質來說,有創業基礎的可以選擇自主擇業,純憑一腔熱血不建議自主擇業。
自主擇業的話到手約為10萬出頭,價效比很低。
自主擇業的話,除非本身有原生關係,否則很難迅速建立起自己的人際關係網,不管做什麼事情,會有泥牛入海,使不上勁的感覺。
若是對此種情況難以接受,不建議計劃分配。
自主擇業縱有千般難,至少可以拼搏一下,最差無非就是隻有退役金。若是有膽略和氣魄,可以選擇自主擇業!
不管是計劃分配還是自主擇業,首先要對自身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分析,而後做出最符合自己的決定。
-
6 # 藝寶媽咪
自主擇業和安置關鍵要看自身情況吧。
今年年底老公就要面臨選擇,部隊服役16年,常年聚少離多,女兒才九個月,還要上班,婆婆身體也不好,對我來說,怎麼選擇都好,只要回來就好!!怎麼選擇都會支援的!!
-
7 # 使用者4529686404276
實事求是說,我是在副師崗位,由北京市內部隊選擇轉業回山東老家的,有一份工作,一份工資,有組織可依靠,自我感覺很滿足,很充實,入伍前就是貧窮人家的孩子,到部隊後一頓2個鏝頭還有一月從沒見過的6元津貼費,就為這些,也沒理由不好好幹。轉到地方後人家按排了一定工作,職務高低沒去想,真的無所謂,畢竟相當部隊職務的工資沒降,以後陸續有些過去部隊裡的同志問我,我都如實告訴他們,只要有可能,最好還是轉業,人還是時刻有點事做,有組織可依靠好。一些已經自主的同志,基本已經不聯絡了,走的路不同,已經難有共同語言了,實事求是說,在社會浪蕩幾年後,很多人染有了壞毛病,(吃喝嫖賭騙)。互相間的差距明顯加大,自主也是一種按排方式,各人有各的情況,別人只是看法,怎麼做,最終還是自己。
-
8 # 青島—悠然
挺好的啊,我公司就有3個自主擇業的,專業能力強,工資都1萬以上,都是公司的骨幹。很多企業特別喜歡接受部隊人員,認為執行力強,責任心強,想法少,能吃苦,穩定,就是有時缺少點靈活性。還有自主擇業創業的,把頑強的精神提現的淋漓盡致,成功的機率還挺大的!
-
9 # 冷霧20
如果不選自主擇業,選計劃安置就十分完美嗎?如果都不理想,那就是當初選擇入伍當兵,選錯了。人生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對與錯是相對的,沒有地方買到後悔藥。
-
10 # 路漫漫吾求兮
自主好不好,要分個人和家庭情況。自主政策在曲折中執行了20年,仍然有人放棄公務員身份選擇自主,這說明這項政策具備可行性。舉兩個例子:
某技術軍官自主後,憑藉過硬的技術迅速找了一份工作,工資待遇不錯,加上自主工資,每月收益相當可觀,而且他還不擔心被辭退。
-
11 # 一號手
自主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先說說誰想自主:正團已滿,沒有位置,也調不了職級,這佔大多數,當然也有部分副團或者軍改期滿18年的。這個群體中,有那麼一部分不想在體制內按部就班,索性就地切割自主了;也有那麼一撮人,確實是有想法、有能力、無論是進企業還是自創業都如魚得水,也果斷轉了;另有一撮人,沒有理清自己要什麼,隨了大流也自主了。
自主後的困境:工資是個死結,現役增資後,自主遲遲沒有動靜。目前,自主薪資制度是擺在自主軍人面前的一道坎,有理說不清楚。另外,沒有經濟保障,生活質量也隨著上不來。一些人自主回到地方之後,適應難、融入難,各種矛盾加速激化,生活過成一團亂麻。
向南林,大家都不陌生。全軍典型,前些年大“火”。幾年前選擇轉業,因為選崗時遭地方內定,向南林又選擇了自主。如今,藉著名人效應,他不僅開辦起了網校,同時也註冊了創業公司,在環保行業取得新成績。
另舉一例,某部機關女幹部。正團剛調,部門通報轉業名額,必須走一個。開會後,這個名額砸到她頭上。女幹部也乾脆,直接選擇自助,自主後第一件事就是把二胎任務給落實了。如今,在家相夫教子,照顧得老公,管得了娃。她自己也沒閒著,利用空閒時間開了公號,粉絲也大幾十萬。過得一個滋潤!
個人建議,為官之心不死,還想蹦噠的,可以轉業試試。如果對仕途沒啥依戀,算了,自助吧!
-
12 # 軍轉創業指導
自主擇業作為一個轉業幹部政策,實施了近20年,其實政策沒有絕對的好壞,只能說,如果政策不穩定了,可能就傷害了當初相信他們的人。
那為什麼近階段時間,又有好多人開始覺得自主政策不好呢?主要還是源於今年的兩件事,讓很多自主擇業幹部不那麼淡定了。一個是今年的退役金調整;另一個是近幾天公開的《退役軍人保障法》草案。
是因為政策的不確定,才讓選擇自主的人擔心未來保障問題。
-
13 # 新天地30715727
這次新制定《保障法》(草案)己將自主擇業軍轉幹部這個稱呼保障掉了,變成了逐月領取退役金安置人,沒名沒份師出無名,有點四不像,可想而知今後的自主之路會很艱辛,請面臨轉業還未做出擇抉的戰友,儘量選擇安置為上策!
回覆列表
今天,我終於在軍旅修成“正果”,填表選擇了自主擇業。面對即將踏上的自主征程和擇業道路,我覺得有三個理論或許能夠幫助我們這些“新自們”堅定抉擇、強化自信。
一是“邊際效用遞減理論”讓我們無悔自主抉擇
“邊際效用遞減”是經濟學上非常重要的一個理論,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內,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遞減的。舉例來說,人在飢餓的時候,吃第一個包子感覺非常好吃,認為包子對自己的效用非常大,第二個包子感覺也很不錯、很美味,如果吃到第三個時感覺已經飽了,包子的效用就明顯下降了,再吃第四個、第五個……非但不會感覺美味,可能還會越吃越難受,這時,包子的效用就不再隨著數量的增加而增加了。這就是包子的邊際效用遞減。由於邊際效用遞減的客觀存在,就需要我們合理配置已有的資源,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效用。比如說一個人現在有100元錢可花,全部用來買包子當然不是明智的選擇,吃幾個包子、吃個冰淇淋,然後再買本書或者去看場電影,這100元錢可能就發揮了更大的效用。
用這一理論來看我們的人生,無論70年還是100年,人的壽命總是有限的,在我們消費人生的過程中,是平淡單一的生活體驗好,還是豐富多彩的人生效用大呢?冰心的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願你的人生有更多雲翳,來造就一個美麗的黃昏”。從這個角度看,人生就是應該多去經歷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境遇,追尋更多、體驗更多,在歲月的流逝中不斷豐富和充盈自己,這樣才能真正無悔今生、不負此生。自主擇業,給了我們一個豐富人生的珍貴機會,我們用半個職業生涯體會了體制內的工作生活,現在又可以用剩下的職業生涯去體驗體制外的工作生活,很多行業、很多職業,只要我們願意都可以去嘗試,可能擇業道路的坎坷會很多,可能工作單位和性質也不再“高大上”,但人生體驗卻變得豐富多彩了,相信到我們坐看人生夕陽西下時,定會無悔自己的選擇。
二是“一萬小時定律”幫助我們強化職業自信
“一萬小時定律”出自《異類》一書,“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後來,這個定律被廣泛運用到各行各業,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大約需要一萬小時,也就是說,如果每天能專注工作八個小時,一週工作五天,大約五年就能成為某個領域的行家裡手。而如果從事的工作是自己十分感興趣的,那麼我們肯定會投入更多的時間,也就會更快成為其中的高手和專家。
在部隊已經待了十幾年、二十幾年的自主人,脫下軍裝、面對社會,難免有本領恐慌,難免會缺乏自信,很多人進入哪個行業,可能都會感覺高手如雲,感到那些專業人士厲害得讓自己仰望。其實,這些也不過是時間積累起來的差距,而從業不止一萬小時的他們,可能早已經遇到了進步的瓶頸,而我們只要保持投入和專注,卻可以快速進步、快速追趕,從新手變為高手。
所以,迴歸社會後想做事的人,我覺得大可不必擔心自己能力不夠、經驗缺乏、年齡太大,關鍵是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79歲的男模大爺、83歲的程式設計師老奶奶……網上的勵志故事很多,真想做事什麼時候都不晚,我們更需要擔心的是自己能否放下身段向人虛心求教,以及在退役金的保障下自己還能否燃起應有的鬥志。
三是“石塊原理”引領我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最好的自己是什麼樣的?源於李開復博士觀點的啟發,我理解最好的自己就是“能用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能用胸懷去接受不能改變的,能用智慧分辨出二者之不同”。因為做到這些,對於社會和家庭來說個人就發揮了最大的價值,同時我們也將有一個無悔的人生。而與之相反,放著很多可以改變的事不去行動、不去努力,卻終日在抱怨、懊惱、遺憾著那些本就不可改變和已經不能再改變的事,這就形成了一種十分糟糕的人生狀態,是我們應當極力避免的。
“石塊原理”說的是,一個站在石塊堆上的人,他所能達到的最高高度(可以代表成功或者最好的人生狀態),取決於自身的身高(代表一切不可改變的條件)和他所站立的石塊高度(代表一切可以改變的條件)。也就是說,想要達到更好的人生狀態,就要著眼變數去努力,而不是盯著定量去做無用功,就像站在石塊堆上的人,應該去努力堆穩、堆高腳下的石塊,並選擇站上那塊最高的石塊,而不是總去遺憾、埋怨自己的身高不如別人。
掌握這個原理,能夠更好看清人生的應有追求和努力指向。比如說,已經決定離開,就不要再過多留戀和不捨,如何去更好適應新身份新環境才是我們更需要考慮的;比如說,已經做出了自主抉擇,就不要再懊悔當初選計劃安置會有多好,著眼當下把今後的人生過好才是應該做出的努力;再比如說,已過的時光、逝去的年歲也沒有必要反覆咀嚼、過多糾結,如何制定目標、強化行動,如何把握好此時此刻、今日今年,才是我們最需要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