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庫珀(1789—1851)描寫邊疆題材的一組小說,即以綽號“皮襪子”的納蒂·班波為中心人物的五部曲故事。作品主要描寫森林獵手“皮襪子”的一生。《打鹿將》(1841)寫年輕的“皮襪子”在紐約州未開發的森林裡的狩獵生活以及他和印第安人結下的友誼;《最後的莫希幹人》 (1826)和《探路者》 (1840)以18世紀50年代英法殖民主義者之間的混亂爭鬥為背景,描寫“皮襪子”的冒險經歷;《開拓者》(1823)描寫獨立戰爭後,紐約州出現了繁榮興旺的小市鎮,但“皮襪子”過慣了狩獵生活,又向西跑到未開發的森林中去;《大草原》(1827)則寫獨立戰爭後無地農民繼續向西部推進,年邁的“皮襪子”在大草原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作品反映了當時十分突出的邊疆問題。從獨立戰爭到南北戰爭,美國的邊界不斷西移,透過贖買或掠奪,把原法屬領地和印第安居住的地區劃歸美國版圖。這個過程中充滿你死我活的鬥爭,庫珀的作品把西部邊疆驚心動魄的鬥爭和歷史性變化第一次形象地表現出來。在小說情節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殖民主義者的殘暴與貪婪,他們竟然懸賞收買印第安人的頭皮,公開鼓勵白人屠殺印第安人。《打鹿將》中的移民赫特就是為了獵取印第安人的頭皮,自己反倒被印第安人殺死。五部曲還反映了英法殖民主義者之間的殘酷爭奪,《最後的莫希幹人》中所描寫的法國殖民者對英國降軍和平民百姓的屠殺就是一例。此外,在這些作品中早期移民的艱苦、殘酷的生存鬥爭也有所反映,《草原》中佈施一家為了發財致富,不僅劫持無辜少女,其至親屬之間互相殘殺。《開拓者》則比較完整地表現了早期開發地上的生產、生活、風俗習慣、司法制度等方面的情況。
作品中的“皮襪子”是個熱愛森林生活,心地非常單純的人物。他犧牲了安居樂業的家庭生活,寧願同以狩獵為生的印第安人為伍,腳穿皮襪子,完全採取了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在英法殖民主義者的戰爭中,“皮襪子”作為英方在森林中的帶路人和偵察員,顯示了高超的射擊技藝和森林作戰本領。但戰爭結束後,“皮襪子”一心維護的狩獵自由便與開發地上建立的正規“法制”發生衝突,於是他背棄開發者的“文明”,繼續向森林的深處挺進, 去過自由的生活,最後安息在他視為兄弟的印第安人中間。“皮襪子”的形象有一定的理想成份。作者把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狩獵生活同當時殘暴的殖民主義者對比,和那些破壞自然的開發者對比,這一方面表明了作者緬懷過去的時代,另一方面也包含著作者對資本主義開發方式的一定批判。但是,“皮襪子”身上除具有淳樸的品質之外,還具有“基督教騎士”的某些特點,如為搭救貴族小姐賣命效勞,在資產者老爺面前謙卑馴服等,這樣就有些損害了形象的意義。
美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庫珀(1789—1851)描寫邊疆題材的一組小說,即以綽號“皮襪子”的納蒂·班波為中心人物的五部曲故事。作品主要描寫森林獵手“皮襪子”的一生。《打鹿將》(1841)寫年輕的“皮襪子”在紐約州未開發的森林裡的狩獵生活以及他和印第安人結下的友誼;《最後的莫希幹人》 (1826)和《探路者》 (1840)以18世紀50年代英法殖民主義者之間的混亂爭鬥為背景,描寫“皮襪子”的冒險經歷;《開拓者》(1823)描寫獨立戰爭後,紐約州出現了繁榮興旺的小市鎮,但“皮襪子”過慣了狩獵生活,又向西跑到未開發的森林中去;《大草原》(1827)則寫獨立戰爭後無地農民繼續向西部推進,年邁的“皮襪子”在大草原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作品反映了當時十分突出的邊疆問題。從獨立戰爭到南北戰爭,美國的邊界不斷西移,透過贖買或掠奪,把原法屬領地和印第安居住的地區劃歸美國版圖。這個過程中充滿你死我活的鬥爭,庫珀的作品把西部邊疆驚心動魄的鬥爭和歷史性變化第一次形象地表現出來。在小說情節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殖民主義者的殘暴與貪婪,他們竟然懸賞收買印第安人的頭皮,公開鼓勵白人屠殺印第安人。《打鹿將》中的移民赫特就是為了獵取印第安人的頭皮,自己反倒被印第安人殺死。五部曲還反映了英法殖民主義者之間的殘酷爭奪,《最後的莫希幹人》中所描寫的法國殖民者對英國降軍和平民百姓的屠殺就是一例。此外,在這些作品中早期移民的艱苦、殘酷的生存鬥爭也有所反映,《草原》中佈施一家為了發財致富,不僅劫持無辜少女,其至親屬之間互相殘殺。《開拓者》則比較完整地表現了早期開發地上的生產、生活、風俗習慣、司法制度等方面的情況。
作品中的“皮襪子”是個熱愛森林生活,心地非常單純的人物。他犧牲了安居樂業的家庭生活,寧願同以狩獵為生的印第安人為伍,腳穿皮襪子,完全採取了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在英法殖民主義者的戰爭中,“皮襪子”作為英方在森林中的帶路人和偵察員,顯示了高超的射擊技藝和森林作戰本領。但戰爭結束後,“皮襪子”一心維護的狩獵自由便與開發地上建立的正規“法制”發生衝突,於是他背棄開發者的“文明”,繼續向森林的深處挺進, 去過自由的生活,最後安息在他視為兄弟的印第安人中間。“皮襪子”的形象有一定的理想成份。作者把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狩獵生活同當時殘暴的殖民主義者對比,和那些破壞自然的開發者對比,這一方面表明了作者緬懷過去的時代,另一方面也包含著作者對資本主義開發方式的一定批判。但是,“皮襪子”身上除具有淳樸的品質之外,還具有“基督教騎士”的某些特點,如為搭救貴族小姐賣命效勞,在資產者老爺面前謙卑馴服等,這樣就有些損害了形象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