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LL剛剛好

    漢代許慎所著《五經異義》雲:“天子有三臺,靈臺以觀天文,時臺以觀四時施化,囿臺以觀鳥獸。”南苑曾為元、明、清三代皇家苑囿,據史料記載,曾建有十六座囿臺:位於西北的三座“臺子”;位於東北的三座“臺子”,俗稱“三臺山”;位於西部的“殺虎臺”、“達摩臺”、“迎風臺”、“青臺”;位於東部的“土樓子”、“雙臺子”、“單臺子”、“馬家臺”,以及位於南部的“晾鷹臺”和“望圍樓”。

    晾鷹臺始建於元代,至今約有七百餘年。

    《元史·兵四·鷹坊捕獵》記:“冬春之交,天子或親倖近郊,縱鷹隼搏擊,以為遊豫之度,謂之飛放。”所謂“飛放”,是指元帝在臣僚陪同下到沼湖等地縱鷹放隼,捕殺天鵝、大雁等的狩獵活動。元代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立鷹坊稱仁虞院,是年七月,“築呼鷹臺於洲澤中,發軍千五百人助其役。”

    元代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在南海子建行殿,以備天子臨幸。明代《帝京景物略》記:“城南二十里有囿,曰南海子,方一百六十里,海中殿,互為之……殿旁晾鷹臺,鷹撲逐以汗而勞之,犯霜雨露以濡而熙之也。臺臨三海子,水泱泱,雨而潦則旁四淫,築七十二橋以渡,元舊也。”

    以上文字清楚地說明,晾鷹臺始建於元代至大元年。因在狩獵活動中,元帝放飛的獵鷹在空中擒獲天鵝或大雁後,與之一同墜入水中,周身羽毛被浸溼,獵鷹需要在高崗地Sunny下曬乾羽毛,休息以補充體力,故而稱之“晾鷹臺”。

    晾鷹臺為元代下馬飛放泊之鷹場,亦稱“鷹坊”、“仁虞院”;明代也稱“按鷹臺”;清代皇帝常在此訓練兵馬、閱兵,又稱“練兵臺”。

    1941年1月8日北平《民眾報》刊文《南苑晾鷹臺》雲:“南苑南海子中之大高臺……臺基廣闊,早年尚有漢白玉欄杆,臺之正中心亦鑲有漢白玉臺面,上鐫龍紋精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羽絨服裡的好一點的羽絨多少錢一噸,很差的羽絨多少錢一噸,區別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