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充物
[1]羽絨服中的填充物,最常見的是鵝絨和鴨絨,這兩種按顏色分,又可分為白絨和灰絨。在市面上的羽絨服按照價格來看,排序為:白鵝絨>灰鵝絨>白鴨絨>灰鴨絨。可能受到售價排序的影響,很多人因此就認為這些絨在質量上也是這樣排序,其實不然。透過對羽絨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際體驗,筆者覺得顏色與羽絨服質量的好壞沒有太大的關係,鵝絨和鴨絨的保暖性、蓬鬆度等相差不大。
至於為什麼白色的絨會貴一些,我覺得主要原因是因為白色的絨比灰色的好看,不管在淺色還是深色的面料裡面都不透色;而灰色的絨比較挑,只能放在深色面料中。考慮到白色顏色淺,適宜面料範圍更廣。第二點原因:白絨的纖維構造原因。其纖維組織相對而言較細、軟、長、纖維長使其蓬鬆度更好,更容易保暖。
通常來說體型更大、更成熟的禽類,絨毛的質量更好,這麼說來鵝的絨毛會好一些。但鵝絨和鴨絨的生產過程是一樣的,兩者在質量、蓬鬆度、保暖性上差得並不多。而鵝絨比鴨絨貴最重要的原因,筆者認為是鵝絨的產量遠遠低於鴨絨——鵝絨一年只能產一季,鴨絨最多一年可以產三季。
2、羽絨
羽絨服裡面包含絨毛和羽毛。
絨毛是長在鵝鴨等水鳥的脖子到胸腹之間不含羽梗的毛,由於這個部位的毛經常浸在水中,所以不僅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而且它的保暖抗寒能力也是全身毛中最好的。另外,因為這部位的絨毛沒有羽梗,非常柔軟,纖維長而蓬鬆度高,摺合體積較小,是製作羽絨服最上乘的材料。
羽絨服裡的羽毛,是指除了上面所說的絨毛之外全身上其他部位的毛,一般是呈片狀的,中間有羽梗。羽毛的保暖度較有限,沒有絨毛好。
3、含絨量
含絨量是指這件衣服裡填充的絨毛所佔所有填充物的比例是多少。比如購買了一件羽絨服,填充物是90%的白鴨絨以及10%的白羽毛,就表明這件衣服的含絨量達到了90%,是一件較高規格的羽絨服。
而當你決定購買一件羽絨服的時候,也一定要先看看衣領上繫著的產品標籤,含絨量低於50%的你就要注意了,它已然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最低標準。
4、充絨量
大家千萬要注意,充絨量這個東西和含絨量是不一樣的,含絨量算的是百分比,而充絨量就是充進去的實際羽+絨的含量克數,它和衣服的大小、長短、款式等因素有關。
筆者剛買進的羽絨服充絨量號稱二兩,也就是100克。有些朋友在選購羽絨服的時候喜歡買充絨量大的,覺得這樣厚實會更暖和,但你一定不要小看含絨量,因為絨本身的保暖作用非常大,80%的含絨量就比75%的暖一些。
5、蓬鬆度
蓬鬆度是國際上度量羽絨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標,指的是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盎司(30克)羽絨所佔體積立方英寸的數值。比如說,一盎司的羽絨所佔的空間為600立方英寸則稱該羽絨的蓬鬆度為600。一般而言,肥美、成熟的禽類,其羽絨的蓬鬆度高,相反,小的禽類蓬鬆度較低。
但蓬鬆度到底有什麼用呢?有種說法是,充絨量和含絨量代表了絨的“量”, 而蓬鬆度則決定了絨的“質”。在充絨量相當的情況下,蓬數越高,保暖功能越好。由於蓬鬆度越高,羽絨所包含的隔熱空氣就越多,隔熱效能因此也就越好。
一般價格的羽絨服,蓬鬆度大約在450—500之間,價格稍高的羽絨服,蓬鬆度可以達到600—900。
從國際上較好的羽絨服(很多都是針對戶外運動來設計的)型號來看,篷數高的羽絨服充絨量一般都不高,這樣的規格一般作為內膽中間層,在戶外運動的話方便壓縮攜帶。而戶外運動中作為外穿保暖的,通常充絨量高、篷數較低,在650-750之間。
但如果是用於我們平時日常穿的話,筆者認為篷數在450-500就夠用了,對保暖作用更大的充絨量需要高一些。
挑選門道
透過上面對基本概念的分享,接下來將和大家講一下挑選羽絨服的門道。
1、聞一下羽絨服的味道,如果發現刺鼻或者有異味的就直接忽略掉。曾有人解釋說鵝絨比鴨絨貴的原因在於鵝絨無味,而鴨絨有味。但就如我前面已經提及過的,鴨絨[2]和鵝絨加工處理的方式是一樣的,有味道的絨(不管是鵝絨還是鴨絨)都屬於不合格產品,千萬不能買。
2、要看一下羽絨服的標牌上標明的各項基本資訊是否齊全,主要是含絨量、充絨量、絨毛種類和生產廠家基本資訊,但一般沒有包含蓬鬆度的資訊,這點你可以直接諮詢導購員。
3、仔細摸一摸羽絨服的內層,如果你覺得刺刺的,就是說明這件衣服裡羽毛的含量較高(具體原因請看上文關於“羽絨”的概念),質量應該不會很好。如果你摸上去不扎手不刺,則說明那這件衣服的含絨量相對比較高,保暖性較好。
4、接下來你可以將看中的幾件羽絨服放在一起,使用同樣的力度分別按住衣服的表層,回彈時間越快的羽絨服質量越好(表明蓬鬆度高)。而對於充絨量相同的羽絨服,體積越大(即羽絨服越蓬鬆)的品質越好。
5、最後就是用力拍一拍羽絨服,如果有絨毛或者粉塵出現,就說明這件羽絨服的布料它的防絨性很差或者是縫合的針眼太大,這樣的羽絨服會越穿越薄,防水性和透氣性也不會太好,對於這種就不建議購買了。
1、填充物
[1]羽絨服中的填充物,最常見的是鵝絨和鴨絨,這兩種按顏色分,又可分為白絨和灰絨。在市面上的羽絨服按照價格來看,排序為:白鵝絨>灰鵝絨>白鴨絨>灰鴨絨。可能受到售價排序的影響,很多人因此就認為這些絨在質量上也是這樣排序,其實不然。透過對羽絨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際體驗,筆者覺得顏色與羽絨服質量的好壞沒有太大的關係,鵝絨和鴨絨的保暖性、蓬鬆度等相差不大。
至於為什麼白色的絨會貴一些,我覺得主要原因是因為白色的絨比灰色的好看,不管在淺色還是深色的面料裡面都不透色;而灰色的絨比較挑,只能放在深色面料中。考慮到白色顏色淺,適宜面料範圍更廣。第二點原因:白絨的纖維構造原因。其纖維組織相對而言較細、軟、長、纖維長使其蓬鬆度更好,更容易保暖。
通常來說體型更大、更成熟的禽類,絨毛的質量更好,這麼說來鵝的絨毛會好一些。但鵝絨和鴨絨的生產過程是一樣的,兩者在質量、蓬鬆度、保暖性上差得並不多。而鵝絨比鴨絨貴最重要的原因,筆者認為是鵝絨的產量遠遠低於鴨絨——鵝絨一年只能產一季,鴨絨最多一年可以產三季。
2、羽絨
羽絨服裡面包含絨毛和羽毛。
絨毛是長在鵝鴨等水鳥的脖子到胸腹之間不含羽梗的毛,由於這個部位的毛經常浸在水中,所以不僅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而且它的保暖抗寒能力也是全身毛中最好的。另外,因為這部位的絨毛沒有羽梗,非常柔軟,纖維長而蓬鬆度高,摺合體積較小,是製作羽絨服最上乘的材料。
羽絨服裡的羽毛,是指除了上面所說的絨毛之外全身上其他部位的毛,一般是呈片狀的,中間有羽梗。羽毛的保暖度較有限,沒有絨毛好。
3、含絨量
含絨量是指這件衣服裡填充的絨毛所佔所有填充物的比例是多少。比如購買了一件羽絨服,填充物是90%的白鴨絨以及10%的白羽毛,就表明這件衣服的含絨量達到了90%,是一件較高規格的羽絨服。
而當你決定購買一件羽絨服的時候,也一定要先看看衣領上繫著的產品標籤,含絨量低於50%的你就要注意了,它已然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最低標準。
4、充絨量
大家千萬要注意,充絨量這個東西和含絨量是不一樣的,含絨量算的是百分比,而充絨量就是充進去的實際羽+絨的含量克數,它和衣服的大小、長短、款式等因素有關。
筆者剛買進的羽絨服充絨量號稱二兩,也就是100克。有些朋友在選購羽絨服的時候喜歡買充絨量大的,覺得這樣厚實會更暖和,但你一定不要小看含絨量,因為絨本身的保暖作用非常大,80%的含絨量就比75%的暖一些。
5、蓬鬆度
蓬鬆度是國際上度量羽絨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標,指的是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盎司(30克)羽絨所佔體積立方英寸的數值。比如說,一盎司的羽絨所佔的空間為600立方英寸則稱該羽絨的蓬鬆度為600。一般而言,肥美、成熟的禽類,其羽絨的蓬鬆度高,相反,小的禽類蓬鬆度較低。
但蓬鬆度到底有什麼用呢?有種說法是,充絨量和含絨量代表了絨的“量”, 而蓬鬆度則決定了絨的“質”。在充絨量相當的情況下,蓬數越高,保暖功能越好。由於蓬鬆度越高,羽絨所包含的隔熱空氣就越多,隔熱效能因此也就越好。
一般價格的羽絨服,蓬鬆度大約在450—500之間,價格稍高的羽絨服,蓬鬆度可以達到600—900。
從國際上較好的羽絨服(很多都是針對戶外運動來設計的)型號來看,篷數高的羽絨服充絨量一般都不高,這樣的規格一般作為內膽中間層,在戶外運動的話方便壓縮攜帶。而戶外運動中作為外穿保暖的,通常充絨量高、篷數較低,在650-750之間。
但如果是用於我們平時日常穿的話,筆者認為篷數在450-500就夠用了,對保暖作用更大的充絨量需要高一些。
挑選門道
透過上面對基本概念的分享,接下來將和大家講一下挑選羽絨服的門道。
1、聞一下羽絨服的味道,如果發現刺鼻或者有異味的就直接忽略掉。曾有人解釋說鵝絨比鴨絨貴的原因在於鵝絨無味,而鴨絨有味。但就如我前面已經提及過的,鴨絨[2]和鵝絨加工處理的方式是一樣的,有味道的絨(不管是鵝絨還是鴨絨)都屬於不合格產品,千萬不能買。
2、要看一下羽絨服的標牌上標明的各項基本資訊是否齊全,主要是含絨量、充絨量、絨毛種類和生產廠家基本資訊,但一般沒有包含蓬鬆度的資訊,這點你可以直接諮詢導購員。
3、仔細摸一摸羽絨服的內層,如果你覺得刺刺的,就是說明這件衣服裡羽毛的含量較高(具體原因請看上文關於“羽絨”的概念),質量應該不會很好。如果你摸上去不扎手不刺,則說明那這件衣服的含絨量相對比較高,保暖性較好。
4、接下來你可以將看中的幾件羽絨服放在一起,使用同樣的力度分別按住衣服的表層,回彈時間越快的羽絨服質量越好(表明蓬鬆度高)。而對於充絨量相同的羽絨服,體積越大(即羽絨服越蓬鬆)的品質越好。
5、最後就是用力拍一拍羽絨服,如果有絨毛或者粉塵出現,就說明這件羽絨服的布料它的防絨性很差或者是縫合的針眼太大,這樣的羽絨服會越穿越薄,防水性和透氣性也不會太好,對於這種就不建議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