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茉莉漁兒

    是從小養成的習慣了吧.想改掉就自己盡力控制自己不去咬.一點一點的想咬就下意識的轉移注意力.慢慢的不知不覺就好了.

  • 2 # 溪城胖哥

    這只是 一個習慣而已 買一個 小指甲刀 就解決了 不過小時候 沒有指甲刀 就用嘴巴咬 習慣了 就 習慣了

  • 3 # 21點心理學

    咬手指上的皮,是為了緩解焦慮,同時也成了焦慮的體現

    按照弗洛伊德的發展觀點,0-1歲的幼兒處於口唇期。初來人間的生命,各項身體機能還有待發育,口唇的活動是為了滿足生理本能的需要,首先需要進食解決生存問題,餓了要吃,渴了要喝,理所當然,透過用嘴吮吸媽媽的乳汁來獲得哺育,確切的說口唇是他們接觸世界的唯一方式,他們飢餓時會透過哭鬧發出訊號,如果訊號得不到及時迴應,就會覺察到世界的不安全感,無法建立對世界的信任和對家人的親密關係,當為生存問題而擔憂時,就產生了焦慮感。

    愛咬手指或手指上的皮,是為了緩解內心的焦慮,同時也成為了焦慮的表現形式。一直改不過來,是因為焦慮由來已久,這種現象叫口欲期固結,從小形成的不安全感很難短期內消除,所以愛咬手指或手指上的皮的習慣很難改變。

    看到孩子無意識地咬手指或咬手指上的皮,作為家長,很可能關心則亂,當面批評制止咬手指,雖然迫於壓力孩子會在你面前減少咬手指的行為,但實際上反而會強化其行為習慣,讓原本小問題發展成大問題。當孩子意識到該行為是問題時,但改不掉咬手指的習慣時,可能會強迫自己改掉習慣,反而可能產生強迫行為,加重焦慮程度。

    艾先生建議可採取忽視法讓其習慣自然消除,關鍵還是要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模式,消除孩子內心的不安全感。當然此路任重而道遠。慢慢來,急不得。

  • 4 # 心理諮詢師王旭亮

    咬手指上的皮,是為了緩解焦慮,同時也成了焦慮的體現,相同的行為還有很多,有的,比如說是拔頭髮,啃指甲等等

    此類行為一般被稱之為廣泛性焦慮,以缺乏明確的物件和具體的內容的提心吊膽及緊張不安為主的擔憂狀態,慢性輕度的焦慮可表現為緊張,擔心煩惱和容易激動,這些症狀與所處的環境因素有較為密切的關係

    來訪者的行為伴隨著認知和情緒的平行出現的反應及反應其當時的狀態又能體現在其行為方面的自我除錯機制,即來訪者處於焦慮壓力情況下,通常會自主的進行自我調整,(自我調整,有時會產生一定的正向效果,但有時也會變得更加糟糕),咬手指上的皮本身就是這種對抗的行為,可能一開始會有效的緩解焦慮,但長時間的此類行為會形成形的性的習慣,導致一有焦慮情緒就會出現啃手指上的皮,這樣的行為。

    認知行為干預的基本策略是,來訪者認識評估調整,以及檢查他們的災難性的想法及行為反應,收集功能失調性,自動想法入手,自動想法的合理替代,挖掘潛在層面的假設規則及核心信念,到從根本上調整信念系統以及相應的行為模式。

    常用的技術是

    (一)

    1識別焦慮時的自動想法,

    2,運用想象或角色扮演的方法來重新體會情緒反應,

    3,透過事件來破解認知內涵

    (二)調整功能失調性,自動想法的技術

    1,分析焦慮的成本

    2,質疑焦慮的依據

    3,安排集中焦慮,治療師在與來訪者商議的約定情況下,要求來訪者在指定的時間段或特定的場景中集中的體現焦慮,從而使來訪者整天焦慮的狀態,客觀上得到緊縮和控制

    4,追溯平靜經歷

    (三),調整假設的技術

    1,檢測負面預測,

    2,調整過去的假設,

    3,識破自作自受

    (四),行為干預的技術

    主要是行為試驗。

    因人而異設計行為試驗

  • 5 # 臺灣小林妹

    這是一個極其普遍的現象,美國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也曾說過這是因以為焦慮。他自己也有咬指甲的歷史,一直持續到16歲,在採訪中他說每當他忍不住咬指甲及周邊的皮的時候,他都能感覺到自己內心中強烈的焦慮。而原因可能如下:

    1.口欲期沒有得到滿足

    所謂口欲期,即孩子 1.5 歲前的這一段時期,吮吸和撕咬能給他們帶來快樂,也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可以說,他們一旦對某一物品產生興趣,很容易用嘴或牙齒去探索、去感受它們。只是,很多大人都認為很髒,所以限制孩子這麼做,如果限制得太厲害,孩子反而會執著在這這種方式上。

    2.攻擊慾望被壓抑

    牙齒和指甲是人類體表最堅硬的部分,而對一個孩子來說則是他最有力的攻擊武器。精神分析學派認為,咬指甲這類行為意味著一個人將攻擊轉向自身,也可以説,是一個人主動毀掉自己最具攻擊力的武器。一個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做?因為他不允許表達攻擊性,咬指甲便成了緩解焦慮的一種方式。

    怎麼克服這種常態化行為,可以有很多行為主義上的療法。比如每晚睡覺前,想象自己擁有裡健康的指甲,用創可貼覆蓋指甲,讓手和嘴都忙起來,還有防咬指甲油! 但是想本質上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你對自己高度敏感,每當自己想咬的時候,你需要立即回想自己腦袋裡面在思考什麼,是什麼樣的情緒在支配著自己做出這樣的動作!並在放下告訴自己,是否可以不去咬呢?

  • 6 # 阿虎人生路

    這個有緩解焦慮的作用,如同抽菸!

    很多是小時候形成的習慣,而沒有糾正,例如愛問臭腳丫子,上學時不自覺地咬鉛筆……等等。

    糾正一個長時間的習慣,不太容易,需要的時間也是緩慢的!首先經常看一些咬指甲皮對自己有危害的文章或影片,給自己長時間連續強烈的心理暗示,這是對自己有害行為!

    而心理暗示最為厲害的便是持續性心理暗示,而持續性心理暗示,時間越長,產生能量越大,如同多米諾骨牌效應!

    時間一長,當“對自己是有害行為”這個心理暗示能量大過,覆蓋你原先的這個習慣思維方式後,你就會改善了!甚至以後不再咬了!

  • 7 # 孤獨的馬歌

    記事起,就沒剪過手指甲,每天都啃,十個手指甲啃得禿禿的,經常捱罵,就偷著啃,後來長大些,自動不啃了。什麼原因到現在也不知道,也許缺什麼元素也許長大了自己意識到不好。

  • 8 # 此刻少年心

    嗯,咬手指的這種嗜好,有可能是焦慮引起的,有可能是以前的一些事件導致的,也有可能是深層的心理原因,比如說精神分析裡說的,在你這個三歲前的成長期存在一些沒有滿足的慾望,也有可能是無意中的一種個人習慣,不能一概而論,具體你得自己去覺察,不過我可以說一個小的方法就是你如果要去改善她的話,在你每一次想咬手指之前你準備一個本子,然後記下你咬手指的次數,比如今天你第一次咬手指,你就做一個記號,第二次就做再做一次,然後看你每天咬多少次?然後你去有意識的每天去減少你咬的次數比如說你今天咬了20次,到明天的時候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我只咬18次,這是一種從行為層面的干預,你可以去嘗試,你只有去做,你才能有所體驗和收穫。

  • 9 # 愚先生有話說

    看到你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剛咬下手指上一塊翹起來的皮!說實話,我個人覺得大多數情況下,這可能和焦慮並沒有多大關係!就拿我來說,平常閒著沒事的時候,看電影看書的時候,只要想起來就會不自覺的去咬,這些時候整個人的狀態其實是很放鬆的!或許這只是一個習慣,就像小孩子睡覺喜歡抓一樣東西或者摟一個玩具一樣!真要說這與心理學方面有什麼關係的話,我個人覺得,這大概只是強迫症的一種表現吧!還有,強迫症也是很正常的,生活中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那麼一點兒強迫症的,只不過有時候這些行為被人們稱之為認真較真執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太宗的六大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