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北馬嘯宇

    為何沒“中京”

    我的家鄉懷德位於定州城南,沙河北岸。若干年前,魚水豐饒,河叉縱橫,宛若北國的江南。這裡人傑地靈,孕育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傳說。

    某年的一天傍晚,勞作了一天的鄉親們如往常一樣在樹下晚飯,納涼。那晚不是中秋,月亮卻圓的沒有一絲凹痕,乾淨的像水洗過一樣,天下萬物纖毫畢現!

    順著官道傳來“的的”的馬蹄聲,人們為之側目。

    那馬來到鄉親們的面前,隨著吆喝聲,打著響鼻立住。一個小個子精明幹練的男人跳下馬來。

    “鄉親們好!”那人抱拳拱手。那是江浙一帶的南方口音,夾雜幾分北方的生硬。

    那個時候的鄉親,民風淳樸。大家趕緊讓座,讓飯,噓寒問暖。那人也不客氣,一屁股坐了下來,順手接過一位大嬸遞過的高梁粥,呼呼的喝了個精光。完了,抹一下嘴,和人們天南地北神聊起來。

    聽得出,這是一個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人。他繪聲繪色的談吐,立即吸引了眾人,在他的身邊圍了一個人圈。

    時光不知不覺過,不經意間月已西去,村西邊的一處高崗隱隱約約的顯影。那人忽然閉口不語,片刻,又“啊呀”一聲起身向西跑去。人們大驚,以為他得了失心瘋,紛紛在後面追趕。

    那人圍著高崗順時針,逆時針各轉三圈,突然頓足捶胸,伏地大哭。人們紛紛圍攏,不知如何是好。末了,那人抹了一把眼淚,對眾人說;“鄉親們那,我的鄉親們,大勢去矣!”

    人們如墜五里雲霧,不知所以然。後來聽那人慢慢解釋清楚,才如吞了三九天的雪水,徹骨冰涼。

    原來,那南北橫亙的高崗,在我們當地叫做“黃崗”,也叫“黃沙崗”,是我們這裡地勢最高的一塊地方。那裡荒草叢生,狐兔出沒。是村外一塊極其荒涼的地方。那年頭,土地都是寶貝,這麼一大塊閒地方,不能耕種,人們就拉土,墊道,墊房基,拉平的地方種上莊稼。

    問題就出在拉土上。外鄉人領著大家站到了一個月光照射最好的角度,再向那高崗望去。歷時,一份氣勢恢宏的畫卷,嘩啦一下鋪展在眾人面前:那高崗有頭角,有尾鱗,蜿蜒曲折,月光下宛若劈荊斬浪的一條蛟龍。那人又嘆口氣,向一個地方指去,那裡就是被拉土的地方,再轉著眼仔細看去,就發現那條蛟龍,正好被斬為兩段。

    “完了,救不了了”,那人搖頭嘆息,接著解釋給大家。原來,那是兩千年前的一條泥龍,不停地從北往南拱,不知吃了多少苦頭,才到這裡。如今,它只要過了它面前的一條小河溝,把頭探入前面的一口水井裡,就可泥身成聖,變成一條真龍。而這裡也會因為是它成神的地方,成為新的王氣聚集之地-----“中京!”

    鄉親們慌了手腳,七嘴八舌求取補救之法。那人頭搖得像撥浪鼓,嘆息著上馬絕塵而去。

    這就是為什麼至今天下,有北京,有南京,卻獨獨沒有中京的由來。

  • 2 # 三師苑

    我的家鄉洛陽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城市,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先後有,夏朝,東周,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後梁,後唐,後晉等在此建都。,自夏朝在洛陽建都以來將近五千裡歷史,物質文化豐富,留下非常多歷史典故。我們熟悉很好,限於篇幅,我們熟悉就不多做解釋。

    洛陽龍門石窟,白馬寺和馬寺鐘聲,關林廟。

    成語有落陽紙貴,程門立雪,王祥臥冰等。均是講述發生在古洛陽的故事,對後人頗有教育意義。

    最有名的典故司馬光砸缸就發生在古洛宋朝。

    洛陽曆史上最有名的。對歷史文化有影響有以下十個。

    一.定鼎中原。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繼位後,周朝滅掉了商朝,奪取象徵國家最高權力的大銅鼎,舉行定鼎大典,後人為紀念週公旦輔佐周成王“定鼎落陽”的功勞,興建了周公廟,廟裡的大殿被叫做,“定鼎唐”。至今,周公廟仍坐落在洛陽老城西路,周公廟前的道路就叫定鼎路。

    二.前倨後恭。這個講蘇秦從沒有得志時在家嫂子不給飯吃,到作六國丞相衣錦還鄉,家人對他態度的變化。都“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感嘆“人生在世,地位財富真不可忽視啊”。這就是“前倨後恭”的典故。今多用作形容那些先前傲慢而後來謙虛,見風使舵的人。

    三.挑肥揀瘦。事發東漢,原述漢光武帝劉秀賞太學裡的教學博士門每人一隻羊,由於羊大小不等,沒有合理分配的方法。其中博士甄宇率先說到“我們都是教學博士,為人師表,不能斤斤計較,挑肥揀瘦!”說吧自身率先從羊群中挑一個最小的羊,隨後各自挑羊,相互謙讓。讓羊傳出佳話,也流傳“挑肥揀瘦”這個成語。

    四,洛陽紙貴。西晉著名的文學家左思,也是洛陽才子。其著名的《三都賦》,一經問世,轟動洛陽,文人權貴相互傳抄,導致洛陽缺紙,並且價值高漲。以後“洛陽紙貴”就成了著名經典!

    五.程門立雪。講的是北宋時代有個叫楊進的進士,雪天到洛陽向著名學者程頤求學的故事。為了不打擾老師的午休,在雪中等待。後人人用“程門立雪”這個典故,來讚揚那些虛心求學,尊師重道的學子。

    六.樂不思蜀。

    看過《三國演義》,都知道這個故事,這個典故就產生三國時候洛陽,不做多述。後人常把樂以忘返,不思故土,迷戀當前生活,稱作“樂不思蜀”。

    七.馬革裹屍。

    革,馬皮。指古人戰死後用馬皮包裹埋葬。出自范曄《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

    八,小時了了。這個典故說的是東漢末年才子孔融十歲時的聰明不饒人的故事。

    後人引用這個故中的二句話,將“小時了了”引做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便天聰明,懂事。

    九.雞口牛後。出自《戰國策,韓策》:“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意為寧願做小的雞嘴,而不願意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小的地方自主,不在局面大的地方受他人支配。

    十.數典忘祖。出自《左傳,昭公十五年》。說古人忘本的故事。後用以比喻忘了事情的根本,也常用來批評對本國曆史的無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傳統京劇和現代京劇誰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