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飛見聞
-
2 # 明月昭昭
女真人在崛起初期猛安謀剋制度保證了軍隊社會全面服務於戰爭,但北宋滅亡後,金國迅速漢化,軍隊戰鬥力也迅速退化,以騎兵為主的軍隊也開始演變為中原王朝以步兵為主,蒙古人則不同,全民服務於戰爭,成吉思汗已經把蒙古社會編組為一個戰爭機器。
-
3 # 英雄藝術
金朝長期推行民族壓迫政策,金世宗時,每三年發兵蒙古,目的是減少蒙古人口,致使蒙古對金朝產生極大的仇恨。鐵木真上位成為成吉思汗後,蒙古統一,此時,兵士戰鬥經驗豐富,又經過多年準備,意欲攻金復仇。
1211年,蒙金戰爭開始。
蒙古軍隊近十萬人,這個規模的軍隊活動,沒有引起金朝的警惕,
-
4 # 墨遇泉
該戰役的失敗同歷史上很多集團的軍事行動失敗有相同點:統治階級內部不穩定、統帥及其主要軍事負責人用人和能力低下,戰略戰術不得當等多方面因素。在此之外,我剖析一下深層次的原因:
所謂金兵滿萬不能敵,指的是公元1115年前後金集團創業階段,在一代明君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百戰百勝的金朝部隊橫掃北方,推翻了遼朝,建立了金朝。該時期的金軍,統治階層內部穩固、銳意進取、政治清廉、賞罰分明、士氣高漲,戰無不克。當的上滿萬不能敵的稱號。
野狐嶺之戰發生於公元1211年,距金朝開國已近百年。此時的金朝,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和社會階級矛盾突出、政治腐朽、主上皇帝昏聵、治下官吏腐敗、民不聊生,軍事廢弛。碰上了明主成吉思汗領導的內部穩定、銳意進取、賞罰分明的蒙古軍團,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有意思的是,歷史驚人的相似。被金朝推翻的遼朝,也是曾經雄霸整個東北亞及中亞的遼闊帝國,該國自遼聖宗澶淵之盟時期(公元1005年)達到全盛,以致當時的俄羅斯和歐洲稱呼中國或華人為契丹。至公元1125年被金朝所滅,而金朝自公元1115年建立至公元1234年被蒙古所滅;蒙古自1234年滅金至1368年被明推翻,均歷時百餘年。三個由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曾經都盛極一時、威震四海。建國之初的強大軍事實力不能維持百年。後期都是政治腐朽、軍事廢弛,主上昏庸、治下腐敗橫行。由此可見,野狐嶺之戰是由衰弱的金朝集團對陣新興的蒙古集團,敗亡是必然的。
題外話:如果遼朝全盛時期由耶律阿保機率領的鐵林軍、金朝全盛時期完顏阿骨打率領的萬人不能敵、以及由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騎兵互相碰撞,誰能笑到最後?
-
5 # Crazy灬歷史
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主要有:完顏永濟昏庸無能、金軍兵力分散、將臣懦弱無能三個原因。
完顏永濟昏庸無能成吉思汗為了南下伐金,前期是做了大量準備的,不僅包括軍事準備,還包括外交準備。為了能夠專心對付金朝,成吉思汗決定先收拾西夏,免得腹背受敵。1207年,成吉思汗再次出兵大舉進攻西夏,一路勢如破竹,至1209年,幾乎全殲了西夏的主力。這兩年期間,西夏曾經多次派遣使節前往金朝求助,只可惜,金朝皇帝完全缺乏戰略眼光,竟然說出“敵人相攻,中國之福,吾何患焉”的話來。完全不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無奈之下,西夏向蒙古投降。由此蒙古攻金,就無了後顧之憂,而這些前兆金朝皇帝則完全視若無睹。這樣的皇帝統治的一支軍隊,焉能不敗!
金軍兵力分散此戰金軍不僅人數、武器都佔有優勢,而且還有城堡為後援。但是,金軍的防守策略卻是非常外行,居然把兵力平均分散放在各個山口,採取消極守勢。這種戰法很容易被別人切割成幾段,分割吃掉。果不其然,雙方戰火一開,金軍頓時大亂,成了毫無組織的大潰逃,吃了大虧。這排兵佈陣如此外行,豈能不敗!
將臣懦弱無能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其下屬也好不到那去。比如完顏承裕早在守備野狐嶺的時候他就開始盤算著退路,當時三州和周邊的地主豪族聯絡他,說願為和蒙古交戰的前驅和眼耳,卻只顧向他們盤問去宣德的路程不問其他,於是諸豪帥失望而歸,後轉投成吉思汗。在成吉思汗席捲口外三州後,他變得相當怯懦,已經早在心理上被打敗了,事先就留好了退路準備溜號了。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如此怯懦之人統兵,怎能不敗。
所以,綜合以上的三點原因,金軍敗亡是必然的。野狐嶺之戰是金朝失敗、蒙古勝利的大轉折,又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典範戰例。由於金衛王永濟的用人不當,一仗輸了金國的元氣,但他反過來卻把責任推在徒單鎰的身上,對敗軍之將胡沙虎等卻賞罰不明,結果養癰遺患,反受其害。不久,金將胡沙虎發動政變,殺死衛王永濟,改立金宣宗。
回覆列表
要解答這個問題,需要從多方面分析:
首先是軍隊人員構成,雖然說有50萬金軍,但是這個是有水分的。參戰的估計也就是30多萬士兵,而這些士兵還不都是金人,大部分是抓的壯丁。這些壯丁只是一時的聽從金人的命令,一看局勢不妙,早撒丫子跑了,怎麼可能死心為金國賣命。
而反觀蒙古人,人數大概為9萬,但成吉思汗已經統一蒙古,威望相當高,而蒙古又和金人是世仇,金人曾經欺負蒙古人不是一次兩次了,這9萬人個人戰鬥力比金人強的太多,還肯玩命。大汗一聲令下,立馬戰神附體,玩命的上。
然後是戰略錯誤。金軍沿著野狐嶺一線處處佈防,結果每一處的的兵力都沒蒙古人多。而且因山地原因,來不及互相支援。蒙古集中優勢兵力重點突破。就好像兩人對擊,一個出拳頭一個出巴掌。自然是拳頭打人疼。
這也是指揮官戰略失誤。在古代真真實實的是兵敗如山倒,由於通訊不發達,人多反而更不利於指揮,再一個士兵並不瞭解戰場的局勢,一看前面敗了,馬上就慌了,陣型一亂就沒有抵抗力了,出現一個逃兵,馬上就會出現成堆的逃兵。
最後是最為關鍵的一點,此時的金軍早已不是一百年前滅遼時候的金軍了。經過百年的太平日子,安圖享樂的金人和將領早已失去了早期金人的鬥志。在加上國內的腐敗,自然打不過此時國運正在上升的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