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近幾年來,印度電影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有吐槽印度式英語的,吐槽印度的男女性社會地位的……看過印度電影的,大家都有很多感想,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
3
回覆列表
  • 1 # 別碰精神病啊

    印度電影?你說錯了,印度歌舞劇吧。個人推薦阿米爾汗的全部電影,很有深度,映射了印度社會比較尖銳的問題,部分和中國國情類似,其他就呵呵了

  • 2 # 邯山文旅

    對印度電影不太看好

    大部分華人看印度電影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個時候我們的電影正在變革轉型期,走過一段我認為的彎路,老導演模式未變,新導演未出現,一些次品導演緊急上馬,採用模仿剽竊的形式出品了一批次品影片,加上改革開放允許外國電影的進入,給印度電影和一些別的地區的電影留了一點機會,這就是我們普通百姓接觸到了一些印度電影和其他的外國電影了。

    也是因為當時中國電影的青黃不接吧,印度電影一度成為我們喜歡的型別,我們對印度電影最深刻的就是歌舞了,每一部電影必須是有歌舞伴隨著故事情節,載歌載舞的電影形式聞名於世,民族風格鮮明,創作者堅守其現實主義傳統,從社會各個層面反應了印度的社會矛盾和問題。但是,印度電影除了善用誇張手法,成本低廉沒有精品感、厚重感,每部電影都有看舞臺劇的感覺,可能是文化差異吧,使人看過以後沒有賞心悅目的心情。

    進入本世紀,國內電影人才開始出現,賀歲片的形式讓國內觀眾耳目一新,以馮小剛,張藝謀等新一代導演開始領導中國商業電影的開局時代,印度電影再無色彩可言了,畢竟華人還是比較喜歡自己的電影,無論語言,文化,人種乃至國情都會讓人看過以後感受頗深。無論那類形式的影片,那個導演的作品,看了以後再無看印度電影的想法了!

    戰狼2再一次挑戰了國內商業電影的神經,五十億的驕人成績,不是吹出來的,而是觀眾的一張張電影票加起來的,不得不說印度電影已經毫無欣賞價值,再不想看那些吹的滿天飛的虛無縹緲的演出形式了,也不想聽那種聽不懂的歌曲了,還是中國電影值得一看!

  • 3 # 閒拾印影

    印度電影已經百年,不管承不承認,印度電影確實已經發展出自己的獨特個性,並早已成為世界電影的一極。這點,印度電影強於中國。

    印度年產電影上千部,是中國的2倍,是好萊塢的4倍;在全球擁有36億觀眾,也遠超好萊塢的26億,更遠超受眾狹窄的中國電影。印度也是世界上電影觀眾最多的國家,每日進入影院的觀眾達1400萬人之多。在首都新德里,每到週末,各大電影院總是爆滿。而是印度電影票價很便宜,大約是三十盧比一張,約五元人民幣。

    印度電影作品題材十分廣泛,得益於較為寬鬆的題材限制,印度電影經常涉及政治、宗教、種姓、性別歧視、教育等十分尖銳的題材,而且作品相當優秀。就這點而言,即使極力宣傳言論自由的美國,也做不到這一點。印度電影的內容方面,其紮根與印度本土文化,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歌舞道路,最終成就了獨特的印度電影,並理所當然的成為了世界電影的一極。這對於還在東西方文化中徘徊的中國電影而言,是一時間難以超越的。製作而言,印度本身擁有完整的電影工業體系,不論是那一方面,都有些較為自主的發展與特色。

    以上的特點造就了印度電影,更使印度電影佳片迭出,從上世紀的《大篷車》、《流浪者》、《寶萊塢生死戀》《情字路上》(<新娘嫁人了,新郎不是我>就是出自這部電影),但現在的《摔跤吧!爸爸》、《三傻大鬧寶萊塢》、《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天生一對》等等等等,數不盡數。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論是哪一個時期,印度都有其不錯的代表作品。

    就此而言,我們可以輕鬆超過印度這個國家,但不會輕鬆超過印度電影,更不可輕言蔑視!正視印度電影,正視其紮根於印度文化的獨特發展道路,才是中國電影進步的關鍵。

    正如這句印度電影《加油,印度》中臺詞,兩國都是文明古國,近代都經歷了列強的殖民,也都經歷了千辛萬苦才取得了國家的獨立,也都經歷著外華人的蔑視,更都在努力的發展。兩個國家有著太多的相似,所以對於其發展好於中國的方面,我們應該正視並汲取其優秀經驗。

    (ps送上印度三汗美圖)

  • 4 # 影視口碑榜

    印度電影吸引人的地方在於民族特色濃厚。正所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不同於好萊塢電影橫向發展,迎合的是世界的口味,寶萊塢電影都有濃厚的印度特色,像一盤菜,乍一端出來,就聞見了濃郁的咖哩味。文化差異也是吸引人的一點,像《廁所英雄》中展現的灑紅節,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印度人堅信,沒有愛情,沒有歌舞,電影就沒了吸引力。似乎每一部印度電影都載歌載舞,每一部電影都能看到一份真摯的愛情,《三傻大鬧寶萊塢》、《起跑線》、《廁所英雄》等都是如此,《摔跤吧!爸爸》倒是有點例外,但是其中父親和母親的愛情同樣感人,這種愛情不但克服了細水流長,還克服了社會偏見,因為兩人一生都沒有兒子。

    當然,最重要的,印度現實主義電影真正的戳到了社會的痛點。《起跑線》講述的是人們普遍關心並且親身經歷的教育問題,《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甚至直面宗教紛爭,直接涉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爭端,《摔跤吧!爸爸》在講述鷹爸訓女故事的同時也直接展現了整個印度女性之痛,相比於中國產電影的風花雪月,這些電影更有深度,越加符合人們的精神需求,人們在物質生活的同時,需要一些精神上的刺激,人們對於社會的不滿也需要一個發洩口。印度現實主義電影還有一個高明之處在於它指出了社會的痛點,但是又給你營造了一個完美的夢,讓你覺得這個痛點不再是痛點。每一部印度電影幾乎都是HE,結尾皆大歡喜,觀眾在看電影的同時,一邊被刺痛,一邊被治癒。

    印度現實主義電影在國內引起共鳴,原因當然不僅僅是上面幾點,印度電影在國內影響力如此之大,恰恰反映出了中國產電影的短板所在,也許,中國電影市場也是時候需要幾部電影來指出社會的痛點,引起人們的反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永中word如何生成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