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郭青松老師

    家長最應該關心的是孩子在過去的一年中,在成人方面學到了哪些東西。相比較而言,她在學業上面是否有進步。

    成績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個小部分,如果他能夠比過去更加知書達理了,懂得孝順父母,友愛他人,我覺得這個孩子再過去一年,就是了不起的進步。

    考試這個事情要辯證的看,它只是檢驗孩子在知識水平上面進步的一個手段而已。而他的心智的成長,這是在學校學習的核心所在。

  • 2 # 72612740002

    過年了,孩子從學校回來,可從三個方面溝通和交流:1,歡迎孩子回家,全家團聚。孩子長高了,長漂亮了!進步快,變化大!也可以說說家裡大的變化。2,孩子在學校裡,最開心的事有哪些?感到不足的是什麼?最困難的是什麼?自已最需要什麼?和老師同學處得怎麼樣?從中瞭解孩子的進步和變化。3,讓孩子說說學校的情況,學校好的現象與不好的現象,什麼變化大?老師與同學的關糸怎樣?學生對學校對老師對學習的態度?4,總結交流,過好寒假,迎接未來。

  • 3 # 孤獨的狼1253

    春節期間,走親訪友,我的所見所聞,主要話題就是學生的考分。

    我則認為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培養孩子適應迴歸社會的能力,能更完美的融入社會,這應該是家長的根本目標。

    在一次學生的家長會上,一個某教育部門的領導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現在的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哪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他的觀點是,社會發展太快,教育理念趕不上社會的發展速度。

    的確一些學生的奇特行為讓人無法理解,也讓我見證了什麼才是“撕心裂肺”的家長。

    這個問題也曾引發了我的深思!

    每次,我提出對孩子學習的要求,都會遭到很多家長的攻擊,包括妻子,姐妹,主要是來自孩子的母親。我倒是成了孤家寡人,沒有辦法,我只能去了解孩子的想法,我提出問題,讓在校生回答我的提問:“家長相聚總是談論孩子的分數,你們什麼感受?”這是我得到的部分回答

    我提問過一個在班裡得分第一的學生,他的回答真讓我感到意外,他的回答竟是,不願意家長拿他的成績在人前說事。

    為了兒女犧牲自己,奉獻自己,彷彿成了母親的代名詞,但是,一個人過度犧牲自己,長期讓自己受委屈,既不會讓自己感覺幸福,也會讓身邊的人產生愧疚,壓抑的情緒。

    母親為了孩子,過度犧牲自己,一個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沒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單自己活得累,而且還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和負擔;孩子也會有自己的選擇和人生之路要走,他們有自己的自由和理想。那些企圖控制孩子,那些希望以犧牲自我為條件換取孩子成功的父母,很有可能會犧牲掉自己的孩子。有一部分母親,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全部寄託在孩子身上,以為孩子有出息,就是自己有出息,這是一種天真的錯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過分的呵護孩子,會壓縮孩子的獨立空間,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習慣。等他們單獨面對社會時,會產生一種怎樣的結果。

    我的個人觀點是,學不在多,能用則可,發揮各自的興趣愛好,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分數重要,但不能當飯吃,知識和智慧並不相等,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那叫智慧。如果一個人所擁有的知識,得不到轉化,也是一種悲哀。

    什麼是優秀?優秀也不過是來自特定領域,它不可能是全方位的,有所長必有所短,有所短,必有所長,擁有一份,必將失去一份,這就是自然,那你就不必去羨慕別人的擁有,不信的話,一些50歲以上的人去跟一個10幾歲的孩子,比試玩智慧手機,你自然就知道結果,相反,你要是比試勞動付出,那就……。

    當你羨慕別人的擁有時,別人也在羨慕你的擁有。再看物理學家“牛頓”在物理方面的成就就讓世界人民矚目,但他常常不知道自己吃沒吃飯。

    愛因斯坦,常常出門後,找不到回家的路。

    體育健兒,獲得金牌,成為世界的焦點,他的學習成績不一定理想。

    為什麼要學,學就是為了用,學到能利用才是根本。

    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做出成績奔向名校,這就是眾多學子的奮鬥目標,但真正達到目標的少之又少,對於大多數學生的一切努力,都是強烈的失落感受,都會有種來到峰頂竟無路的感受。

    對孩子缺失了正確的引導,學是為了迴歸到現實生活,改變落後的生活面貌,這應該是每個學生的責任。

    再說家長的錯誤引導,父母在自覺和不自覺中把孩子回來的路給堵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自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開始,父母的每一個肢體動作,語言,都是孩子模仿和學生的參照物。要麼怎會出現有其父,必有其子之說呢?父母的舉動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付出艱辛勞動的同時,會告訴孩子,不要再走這條艱辛之路,這就是沒有文化的結果,這就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烙印下,只要有了文化,不再走向父母的低階職業的道路。

    父母問什麼不說:“將來你學好文化知識,來改變這種職業現狀,任何的職業都不會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知識才能改變這種惡劣的狀況,這才是父母應該的希望。”

    修復孩子的心態才是家長的重要任務。孩子早晚有一天,要面對最為焦慮的那一刻,就是學業的終止,事業的開始。如何幫助孩子,從單一的學習環境轉向多元化的現實生活,並且能適應這個過程,才是重中之重。

    學業和事業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學業是掌握理論的過程,既然是學窗五車,才高八斗,而找不到正確驗證和試驗的平臺,也只能算是,雖有千里之能駢死於槽櫪之間。

    事業的成功,它是從經驗和實踐中得來,也算是一次知識運用的過程。人們往往是隻看到它的結果,不重視它的過程。

    就好比是你只看到李嘉誠和趙本山的財富擁有,而誰能想到他們只有小學文化水平,是怎樣做出今天成就的。他們靠的是不畏艱難和克服困難的精神。

  • 4 # 好奇的李好奇

    過年回家的時候,很多家庭,家長們都會對孩子們進行各種關心,說是關心,其實是變相的對他們進行一些情況的學問,比如說看看他們學習怎麼樣?比如說對於他們的戀愛情況怎麼樣,因此大多數孩子們在過年的時候特別煩家長們對於他們一些情況的詢問,不管是孩子學習好還是壞,不管是孩子有沒有物件,家長們都不應該有太多的干涉。

    我想對待一些家長們,他們如果說在過年回家的時候讓孩子們感覺到特別的煩躁,我相信孩子們對於過年,將會產生一種恐懼心理。因此孩子們他們應該及時的應對這種關心,當家長們詢問他成績的時候給他們一個模糊的回答,不告訴他們好還是壞,他們也沒有辦法繼續詢問下去,同時當他們詢問自己有沒有戀愛,有沒有女朋友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完全可以將其忽悠過去,以至於你在今後的生活當中就不會受到太多的煩惱。

  • 5 # 康老師數學

    過年了家長最關心孩子的無非兩方面:一,學業情況:期末考成績如何?相比較題中考試是否有進步?寒假期間會不會落下學習?來年的學習計劃?二,孩子身心方面:有沒有早戀?有沒有網癮?青春期的發育到哪一步了?

    記得我那會讀高二的時候,沉溺於打遊戲,那會地下城與勇士剛上線,在校期間經常翹課去網咖包宿打遊戲,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由全年級前三名跑到80多名),那會家裡沒有裝電腦,每天打不了遊戲心裡煩躁也沒心思學習,家裡人也隱隱約約知道了我上網打遊戲,心裡很著急,因為在他們眼裡我是品學兼優是要考名校的孩子,有次老爸喝了點酒找我談心,有一句話我至今難忘,他說什麼樣的年紀就該幹什麼樣的事,你現在的享受是在預支未來。從那之後就下定決心遠離網遊,成績又慢慢提起來了。

    客觀的講以上所有問題都是小孩成長過程中的必然經歷,家長和孩子的溝通交流過程中一定要掌握好方式方法,耐心溝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解決問題,找出問題癥結所在,與孩子一起建立解決問題的機制

  • 6 # 明17890714

    這個問題問得好,其實不單單是放假回家,就算平時回家,家長也應該關心孩子。當然,相信沒有哪個家長說自己不關心孩子,但如果我們問問這些孩子,相信不少孩子會覺得,父母不關心自己!究其原因,其實就是“投射心理”作怪。

    所謂“投射心理”,是指一個人將內在生命中的價值觀與情感好惡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現象。簡而言之,就是以自己內心的標準去衡量別人。比如家長覺得成績很重要,會先打聽孩子的成績,而家長覺得這就是關心孩子的表現;孩子覺得剛結束的足球比賽很重要,而父母卻不問比賽的事情,所以父母不關心我!

    所以,聰明的家長應該做的,不是關心自己內心裡所塑造出來的孩子,而是現實中的孩子!我相信大部分華人是做不到這點的,我也不敢保證我能做到,但最起碼我知道應該這麼做!所以家長要做的,無非這麼幾點:

    一、破除“唯我獨尊”的觀念,嘗試不要被“投射心理”牽著自己的鼻子走。

    二、多聆聽孩子的心聲,得知道孩子喜歡什麼。並且孩子的喜好可不是一層不變的,可以透過一些生活系列進行觀察,比如看到書包裡有某明星的貼紙啦等。

    三、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共同的信仰與愛好。比如家長覺得學習重要,自己就應該當孩子的榜樣,平日得少看電視手機,多讀書看報(當然,透過手機讀書看報問題也不大),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才會覺得,“學習”是這個家的常態,家長問孩子學習情況,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綜上所述,孩子喜歡什麼,你往這方面問就對了。(當然,會有人說,如果孩子喜歡抽菸賭博呢?那沒辦法了,你培養出一個惡行那麼多的孩子,還想怪誰?好好反思自己,然後接受這一事實吧!)

  • 7 # 心理諮詢師陳麗華

    我會把這個問題再拋給提問著,“如果你是放假回家的孩子”,你更願意家長們怎麼做?

    我在想,“如果我是放假回家的孩子” ,我如果覺得成績還不錯,我會去分享,但更多的,我願意參與節日的氛圍來,我會想著一年了,要好好“養精蓄銳”,與同學聚,與周邊的小朋友玩,拋開學校的事,好好享受一下。

    可是,我的家人看到我這樣子,一定會焦慮的,作業完成了嗎?哪些短板需要去補習?當焦慮投射後,我們會忘了還有心靈的滋養,“年”的含義是什麼,人們為什麼要過春節?一年勞碌後的成年人,也想著好好休息下,好好調整下。那孩子們是否也需要?

    一年四季,有春夏秋冬,春的生機,冬的蓄銳,在冬不做就是做。

    順應和遵循萬物規律比強加更有力度!

  • 8 # 魯米呀

    孩子為什麼放假?放假是為了讓孩子充分和大自然接觸,體驗人類與自然生態的關係。

    如果家長一味地讓孩子學各種興趣班培訓班,或者孩子成天只知道玩遊戲看動畫,那麼這樣對孩子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放假應該給孩子一個放鬆的環境,可以全家人一起體驗自然的親子旅遊。

    一方面有利於身體健康,另一方面,有利於健全孩子的生命體驗,激發孩子的感知能力和創造力,不做塑膠兒童。

    在體驗自然的過程中領悟學習,學一個熱愛大自然的孩子,從小樹立正確價值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慢性前列腺炎吃什麼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