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文化節概述 昭君文化節源於民間的昭君廟會,舉辦昭君文化節的創意始於1998年。昭君文化節的舉辦已成為樹立和展示地方形象的重要手段,成為城市的形象名片,促進了與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定名為昭君文化節,主要理由有:一、呼和浩特市的昭君墓聞名海內外,史書與名人名家多有記載及評論,胡漢和親的歷史事件帶來的不僅是民族團結,更有邊疆與中原的交流與合作,這對現在仍有現實意義。二、在呼和浩特市以昭君名字命名的企業及品牌甚多,說明昭君形象有深厚的群眾文化基礎。三、弘揚民族團結,促進西部的穩定和發展,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昭君文化節的主題 弘場昭君文化 增進民族團結 促進經濟發展 回顧歷屆昭君文化節,從中可以看出,所取得的社會效益是第一位的。因為舉辦昭君文化節的初衷,就是提高本地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例如,每年昭君文化節期間來呼採訪的國內外新聞媒體的記者就有200多人,中央及兄弟省市對文化節的宣傳報道都在1000多篇條以上。此外,還有來自國家各部委及各省市區的政務及經貿類代表團,許多代表團的成員均對內蒙古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建設成就留下深刻的印象。昭君文化節已成為全市各族人民的盛大節日,成為推進首府經濟社會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活動載體。文化節向世人展示了獨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塑造了草原歷史人文名城的形象,展示了首府文化的風采。 昭君文化節推動了城市建設、文化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民族文化大市和民族文化大區的建設,對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還推動了第三產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城市建設和改造,帶動了旅遊商貿活動,提升了首府文化、草原文化、民族文化、地區文化;錘鍊和培育了一支有影響力的文藝隊伍,促進了文化傳播和文化繁榮,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因為昭君文化節的民族特色和草原特色十分鮮明,所以海內外賓朋被內蒙古的魅力深深吸引和折服。隨著中央電視臺在黃金時段向全國播放文化節開幕式演出的盛況,草原和她的文化已經一起成為人們心中嚮往的“天堂”。 此外,六屆昭君文化節為經貿活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推動了呼市乃至全區的經濟發展。第五屆昭君文化節對第三產業的帶動達到2.6億元。其中,呼和浩特2004年經貿洽談會共吸引了3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內部分省市的商家來呼洽談、考察,共接觸洽談約70個專案,達成合作意向的有30項,總投資56.85億元人民幣,協議引資額50.45億元人民幣。因為內蒙古的自然資源優勢,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政府部門真誠合作的態度,最終促成了24個涉及電子資訊產業、生物製藥、商貿流通、包裝建築、冶金化工、房地產開發、風力發電、旅遊服務等領域的簽約專案,一大批“好、大、優”專案落戶青城,總投資為44億元人民幣。呼和浩特第二屆華北地區食品交易會成交額達300多萬元。2004年房展會成交額達1.3億元,比上屆增加35倍。內蒙古首屆民俗及古代藝術品展示交易會成交額達200多萬元,其他經貿活動也取得了豐碩成果。而第六屆昭君文化節對第三產業的帶動則達到了3億元。 第五屆昭君文化節期間,組委會精心安排了系列文化旅遊活動,以呼市市區為中心,以盛樂百亭園、昭君墓、響沙灣、成吉思汗陵等景點為主線,向全國和世界展示了內蒙古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文化節的帶動下,2004年上半年,全區接待各地遊客560萬人次,接待入境旅遊者27.5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達到58.6億元。第六屆昭君文化節期間,組委會精心安排了民族風情遊活動。全市共接待各地遊客31.4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達到2.35億元,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均比去年同期增長14%和11%,為2005年的旅遊接待創出第一個高峰。昭君文化節的成功舉辦,為首府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注入了活力,進一步提高了旅遊業的文化品位,加強了旅遊產品的宣傳,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與此同時,大量遊客在呼市進行吃、住、行等一系列消費活動,不僅帶動了賓館、餐飲業效益的增長,也帶動了商業多方位的消費,實現了“做大文化品牌,帶動經濟發展”的目標。 昭君文化節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示了草原文化的深刻內涵和獨特魅力,推動了文化事業的繁榮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而且激揚了人氣,凝聚了民心,極大地提高了全市各級幹部、各族群眾“熱愛首府、建設首府、振興首府”的積極性,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因此說,昭君文化節的舉辦,對內而言是為本地區企業和社會團體構建了一個展示形象的廣闊平臺;從對外開放的角度來看,則為呼和浩特市創造了一個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的盆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顯而易見的。
昭君文化節概述 昭君文化節源於民間的昭君廟會,舉辦昭君文化節的創意始於1998年。昭君文化節的舉辦已成為樹立和展示地方形象的重要手段,成為城市的形象名片,促進了與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定名為昭君文化節,主要理由有:一、呼和浩特市的昭君墓聞名海內外,史書與名人名家多有記載及評論,胡漢和親的歷史事件帶來的不僅是民族團結,更有邊疆與中原的交流與合作,這對現在仍有現實意義。二、在呼和浩特市以昭君名字命名的企業及品牌甚多,說明昭君形象有深厚的群眾文化基礎。三、弘揚民族團結,促進西部的穩定和發展,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昭君文化節的主題 弘場昭君文化 增進民族團結 促進經濟發展 回顧歷屆昭君文化節,從中可以看出,所取得的社會效益是第一位的。因為舉辦昭君文化節的初衷,就是提高本地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例如,每年昭君文化節期間來呼採訪的國內外新聞媒體的記者就有200多人,中央及兄弟省市對文化節的宣傳報道都在1000多篇條以上。此外,還有來自國家各部委及各省市區的政務及經貿類代表團,許多代表團的成員均對內蒙古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建設成就留下深刻的印象。昭君文化節已成為全市各族人民的盛大節日,成為推進首府經濟社會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活動載體。文化節向世人展示了獨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塑造了草原歷史人文名城的形象,展示了首府文化的風采。 昭君文化節推動了城市建設、文化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民族文化大市和民族文化大區的建設,對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還推動了第三產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城市建設和改造,帶動了旅遊商貿活動,提升了首府文化、草原文化、民族文化、地區文化;錘鍊和培育了一支有影響力的文藝隊伍,促進了文化傳播和文化繁榮,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因為昭君文化節的民族特色和草原特色十分鮮明,所以海內外賓朋被內蒙古的魅力深深吸引和折服。隨著中央電視臺在黃金時段向全國播放文化節開幕式演出的盛況,草原和她的文化已經一起成為人們心中嚮往的“天堂”。 此外,六屆昭君文化節為經貿活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推動了呼市乃至全區的經濟發展。第五屆昭君文化節對第三產業的帶動達到2.6億元。其中,呼和浩特2004年經貿洽談會共吸引了3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內部分省市的商家來呼洽談、考察,共接觸洽談約70個專案,達成合作意向的有30項,總投資56.85億元人民幣,協議引資額50.45億元人民幣。因為內蒙古的自然資源優勢,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政府部門真誠合作的態度,最終促成了24個涉及電子資訊產業、生物製藥、商貿流通、包裝建築、冶金化工、房地產開發、風力發電、旅遊服務等領域的簽約專案,一大批“好、大、優”專案落戶青城,總投資為44億元人民幣。呼和浩特第二屆華北地區食品交易會成交額達300多萬元。2004年房展會成交額達1.3億元,比上屆增加35倍。內蒙古首屆民俗及古代藝術品展示交易會成交額達200多萬元,其他經貿活動也取得了豐碩成果。而第六屆昭君文化節對第三產業的帶動則達到了3億元。 第五屆昭君文化節期間,組委會精心安排了系列文化旅遊活動,以呼市市區為中心,以盛樂百亭園、昭君墓、響沙灣、成吉思汗陵等景點為主線,向全國和世界展示了內蒙古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文化節的帶動下,2004年上半年,全區接待各地遊客560萬人次,接待入境旅遊者27.5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達到58.6億元。第六屆昭君文化節期間,組委會精心安排了民族風情遊活動。全市共接待各地遊客31.4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達到2.35億元,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均比去年同期增長14%和11%,為2005年的旅遊接待創出第一個高峰。昭君文化節的成功舉辦,為首府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注入了活力,進一步提高了旅遊業的文化品位,加強了旅遊產品的宣傳,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與此同時,大量遊客在呼市進行吃、住、行等一系列消費活動,不僅帶動了賓館、餐飲業效益的增長,也帶動了商業多方位的消費,實現了“做大文化品牌,帶動經濟發展”的目標。 昭君文化節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示了草原文化的深刻內涵和獨特魅力,推動了文化事業的繁榮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而且激揚了人氣,凝聚了民心,極大地提高了全市各級幹部、各族群眾“熱愛首府、建設首府、振興首府”的積極性,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因此說,昭君文化節的舉辦,對內而言是為本地區企業和社會團體構建了一個展示形象的廣闊平臺;從對外開放的角度來看,則為呼和浩特市創造了一個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的盆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