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遇見洛邑
-
2 # 不凡視者
關於雛鵝時期的飼養與管理。 雛鵝具有如下特點:1生長速度快。2消化道容積小,消化能力較弱。3抗寒能力差,難以適應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 在雛鵝時期飼料儘量用精飼料,青飼料,礦物質,維生素和新增劑等。飼餵原則為,先飲後喂,定時定量,少給勤添,防止暴食。 1~3日齡雛鵝吃料較少,每天喂4~5次。 4~10日齡隨日齡增加,消化能力與食慾增強,需增加喂料次數,每天6~8次,其中晚上2~3次。 11~20日齡,以喂青飼料為主,每天喂6次,晚上兩次。天氣曖和可以開始放牧。(放牧前不喂料) 21~30日齡雛鵝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增強,對放牧飼養的時間延長,白天喂5次,晚上2次。注(青飼料要潔淨嫩柔)。 鵝舍要保曖與防潮。
1、蓋好鵝棚
雛鵝體小嬌嫩,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強,必須要有專用鵝棚。一般土牆、泥地的民房可代用,但要求高燥、冬暖夏涼、避雨,鵝棚附近應有水塘和草地,同時要防止鼠害。
2、分群飼養
1~15日齡的雛鵝應放在籃筐內或蘆蓆折圈內飼養,以防止打堆引起傷亡或受熱出汗而成僵鵝。每隻籃筐可放1~5日齡雛鵝25只。20日齡後,用大的蘆蓆摺子圈養,每圈80~100只。在飼養過程中,注意強弱分群。
3、保持溫度
雛鵝既怕冷、又怕熱,很容易患感冒,因此,鵝棚內的室溫應在25℃以上。目前,保溫方式大都採用自溫育雛法。冬天,在籃筐上加蓋被絮或被單來保暖,春末夏初天氣轉暖籃筐上也要加蓋沙布,以防蚊蟲叮咬。如溫度適宜,雛鵝安靜無聲,彼此依靠,但無打堆現象,如溫度偏高時,雛鵝則發出短促的急叫聲,行動不安,分散在籃筐的四周,張喙喘息,應及時揭被,抄動起身散熱,如溫度偏低時,則叫聲低沉,音節拖長,聚集打堆,應立即抄動疏散,加被保溫。
4、做好衛生防疫
要注意飼料的新鮮和衛生。進雛鵝前半個月對鵝棚進行徹底消毒。每次餵食時,應及時更換墊料,曬熱的墊料應涼一下後再鋪,免得雛鵝受熱。餵食用的器具均應及時清洗消毒。引進的幼鵝,如果其母鵝未經注射小鵝瘟疫苗進行母體免疫的,則要注射小鵝溫卵黃苗或血清,對幼鵝進行免疫接種,對其他疾病如白痢、霍亂等也應及時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