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布穀鳥講歷史
-
2 # 鑑史馬後炮
這兩位開國皇帝出身貧賤,說他們沒有強大的背景肯定是不對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順應民心而為。民心就是最強大的背景。劉邦以仁義順應民心,朱元璋以溫飽順應民心;劉邦在世時秦朝和項羽暴虐,朱元璋在世之時旱災連年和元朝暴徵;劉邦的仁義讓當時的人看到希望,朱元璋的好施讓當時的人看到希望。
劉邦所在的時代六國復貴族仇秦,秦始皇去世不到兩年,由於秦二世濫用民力搞得天下民不聊生,戍卒陳勝、吳廣率先起義反抗秦二世暴政,接著,六國舊貴族趁勢而起,一時間,秦朝各地烽煙四起,剛剛建立十七年的秦王朝瞬間土崩瓦解。
秦末反秦的各路起義軍中,目的是反抗暴秦,可為何而反抗暴秦?在這個問題上,其實每路起義軍的想法不盡相同。大致分為兩類:一是為了覆滅國之仇的諸候軍;一是為了反抗暴秦壓榨的農民軍。前者貴族出身,反抗秦朝是為了找回被秦朝剝奪的封建貴族利益;後者賤民出身,反抗秦朝是為了活命。
劉邦統領的這支隊伍,從漢初這些“重量級人物”的出身來看,就張良出身南韓貴族,蕭何、盧綰、陳平、韓信、樊噲、曹參、周勃無一不是出身貧寒。這些人當初反秦,除了張良,其他人與秦朝基本上沒有“亡國之恨”,他們只是想擺脫秦朝遙役之苦,求個安逸的生活。所以,劉邦這群人的想法也基本代表秦末當時大多貧民的想法。這也能解釋劉邦這支起義軍當時進咸陽為什麼沒有大肆燒殺掠奪的原因了。
相反,另一部分以復仇為反秦理由的起義軍截然不同,不管是項羽的楚軍還是其實諸候國的軍隊,進入咸陽城後洩憤般把秦朝都城咸陽變成一座人間地獄,屠城、燒殺、掠奪……之後便是根據滅秦功勞的大小開始割據為王。
諸候割據為王后,因為土地分配不公的原因,諸候之間又開始爆發戰爭,項羽充當霸王的角色出兵試圖調停,結果非但沒調停,反而各路諸候群起各自爭地,一時間,整個天下陷入諸候混戰的亂局。此時的劉邦也趁勢出巴蜀與諸候角逐。
諸候之間因個人私利爆發戰爭導致局勢動盪,本來就是一件不得人心的事,六國貴族因為亡國也仇秦,可他們統領的軍隊士兵卻是為了生存而反秦。如今秦朝已滅,暴政不復存在,可六國舊貴族將這些當初貧民出身為了生存而反秦計程車兵再度綁上爭奪諸候私利的戰車,自然不符合當時大多數人的意願。韓信之所以敢於以三萬漢軍背水一戰擊敗二十萬趙軍,的根本原因大概是充分考慮到貧民出身的趙國士兵不願意充趙王戰爭“炮灰”的政治因素,才成就這軍事史上的千古奇蹟。
諸候的貪婪與劉邦的仁義形成最鮮明的對比,從沛縣起義的“沛公仁義”到“約法三章”還軍灞上,到紀信為解劉邦被困捨命上演的“紀信誑楚”,不難看出,雖然劉邦性格上有些市井氣,可當時大多數人跟著劉邦幹是有“奔頭”的。事實上,劉邦消滅異姓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在海內推行“休養生息”之策。這一政策的推行既順應當初起兵反秦的本意,也鞏固了大漢王的的統治。
那麼朱元璋時期中原大地連年旱災,元朝廷當時將多數漢人視為社會階層中最低等,將漢人稱之為“南人”,就是南宋之遺民。漢人是農耕民族,遇到連年旱災顆粒無收的情況下,元朝官員根本不考慮農民死活,不但沒有拔糧救災,反而加重稅收。在元朝廷加稅的環境下,地方官員層層盤剝,迫使農民起義反元。朱元璋就是當時反元農民起義軍中的一員。
朱元璋的反元起義軍是眾多起義軍最樸素的一支,目的就是為了有口飯吃活命、生存。相比東邊的張士誠,西邊的陳友諒,性質完全不同,說到底是匪類。所以朱元璋當時做好了兩件事使得隊伍迅速壯大,一是開倉賑災;二是大力扶持農耕。在他的治下,貧民基本上可以餬口,從這個根本上,不難看出朱元璋為什麼這麼恨貪官,為什麼這麼體恤農民了。
劉邦與朱元璋出身貧民,最清楚當時的大多數人中心的訴求。相反,當時的統治者恰恰無視這種大多數人的基本訴求,以為高高在上,權威不可侵犯。卻不知道,民心才是這個世上至高無上最不可侵犯的東西。從劉邦與朱元璋的史蹟言辭中,不難看出,他們對民心充滿無限敬畏的。
回覆列表
同行襯托的好!——郭大爺說。劉邦和朱元璋附議。
1、劉邦劉邦輸者輸者就贏得了天下,項羽贏著贏著就自刎了烏江。
起初,章邯出函谷關,把天下諸侯跟孫子一樣打了一個遍,遇上項羽就敗了,後來就投降了項羽。其後,劉邦偷塔,項羽帶三萬人回城,把劉邦幾十萬人幹翻在彭城。這麼威武霸氣的霸王,怎麼就輸了呢?還是性格有極大缺陷,不得人心。
首先、年輕後生狂妄的不得了。有個謀士用不了,氣死了。陳平投奔項羽,跑劉邦那裡去了。來了韓信,不受重用跑路了。人才流失嚴重。
其次、殘暴。殺降不詳,殺降屠城的事兒沒少幹,不得民心,勝的越多,離末路越近。
最後、任人唯親,剛愎自用。滅秦以後,項羽名義上已經統一了天下,可以說,爭奪天下已經獲得初步勝利。然而,分封諸侯引起極大不滿,很快分崩離析。
要不是項羽這德行,劉邦真沒機會啊。
2、朱元璋三大對手,北元、陳友諒、張士誠。
北元腐敗嚴重,政治癱瘓,要不然也不會天下大亂。
陳友諒,生性涼薄,刻薄寡恩,猜忌心強,是個標準的報復社會因子。陳友諒的勢力本是大於朱元璋的,但人品太差,身邊人殺了一個又一個,人人自危。
張士誠,私鹽販子,當時的大地主階級,革命性不強。就想待在自己的地盤,安安穩穩的當個土財主,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就在一邊看熱鬧,只要陳友諒敗了,張士誠就沒什麼威脅力了。
劉邦朱元璋是沒有強大的背景,但有非同尋常的時代,時代造英雄,加上同時代的競爭對手,都有致命的弱點,成功也就成了偶然的必然,都是歷史的選擇。
總結:同行襯托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