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764190657

    簡化字通常指古今流傳下來的俗體字與筆畫較少的異體字。狹義上的簡化字通常指中華民國時期頒佈的《第一批簡體字表》,其第一次把簡化字稱呼為簡體字。

    繁體字一般是指漢字簡化運動被簡化字所代替的漢字,有時也指漢字簡化運動之前的整個漢字楷書、隸書書寫系統。

    繁體中文和簡體中文除了漢字字形本身的差異外,還存在詞彙的差異。

    例如簡體中文中多用的“圓珠筆”,在繁體中文中稱“原子筆”。

    簡體字歷史

    簡化漢字由來已久, 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

    楷書在魏晉時開始出現,而楷書的減筆字已見於南北朝(4-6世紀)的碑刻,到隋唐時期逐漸增多,在民間相當普遍,被稱之為「俗體字」。

    漢字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化中,簡繁互補是中國文字的演變規律。今天我們知道的最古老的漢字是甲骨文,它的筆畫最為簡單,但總量過少,因此到了商周時期的金文又分化出許多字來,秦的小篆比六國文字繁複,而之後的隸變更是比今天的簡化字更為徹底,也開創了漢字與偏旁形體不一的先河。

    現今見到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朝武丁時期的甲骨文(公元前1250年左右),距今三千多年。此前陶文符號只認出了個別符號,還讀不出一句話來,因而還不能證明已經是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或者文字。

    戰國和秦漢時期是漢字形體大變動的時代,篆書變為隸書,再到楷書,都是在這段時間裡完成的。東漢後期出現楷書,從此字型穩定下來,漢字形體是漢朝定型的,一直用到今天,所以我們的文字才稱之為「漢字」。

    繁體字歷史

    中國歷史上,從上古到西漢,官方的規範字體與現代的繁體字字型有顯著差異。直到秦朝出現東漢盛行的隸書,才與現代繁體字字型較為接近。歷代朝廷透過編寫“字書”頒定的規範漢字,相對於民間自發使用的各種簡化字,具有官方權威性。但秦後歷朝所用之玉璽及各級官印,仍使用篆體。中國大陸於1956年開始制定和推行簡化字。從此,簡化字在中國大陸成為了規範漢字。繁體字就是與簡化字相對的傳統漢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魚缸1×0.5×0.3,想混養接吻、紅綠燈、帝王燈、黑瑪麗、麗麗、孔雀、紅箭、熊貓、蘋果箭,各多少條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