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謝衛先

    荀子思想雖然存在一定的時代侷限性,但它對後世的影響卻意義深遠!特別是“人定勝天”、“重法愛民”、“開源節流”、“隆禮敬士”、“節用裕民”等觀點對後世影響極大。 他思想中最大的侷限性和有很大負面影響的主要觀點為“性惡論”,它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為了闡明他人是需要教化、也是能夠教化的,並且必須教化的觀點,他設定人的本性為惡,而性的對立面為“偽(人為的意思)”,也就是說人性惡的轉變是教化結果,是人為努力的原因,主要是對是非和外界事物認識提高以及社會對個人要求的認識不斷提高地結果,以此推論“惡”是本初與身俱來的,而“善”則是後天學習來的,並且“善”是有目的性的。這顯然是一種錯誤且危害極大地觀點,如果荀子觀點成立,那麼人就不會有悲天憫人的原始動力,而是行善也是因為自己的目的驅使的原因,這與事實本身是背道而馳的!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對他人不幸遭遇的悲憫情緒的深刻體驗!所區別的僅僅是,有部分人釆取了行動不同程度的幫助了我們悲憫的物件,而另外有些人沒有采取任何行動而己!惡念產生時很多人都會有一個思想鬥爭的過程,只是其中極少數人是邪念佔了上風而滑入了罪惡的深淵。人在正常狀態是處於善的狀態而非處於惡的狀態。因此“性本惡”是一種錯誤論斷。雖然“性本惡”是錯誤論斷,但荀子所強調的教化重大意義,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都還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荀子的辨證思想、“開源節流”、“節用裕民”、“重法愛民”等思想,是有很大地歷史促進意義的。“民本思想”、唯物啟蒙意識、物力使用的正確態度與方法,在中國歷史發展程序中取到了很大地積極意義! “隆禮敬士”對於當今的中國借鑑意義很是重大。“禮”作為社會基本的道德規範、行為準則及必須恪守的道德底線,它與法共同承擔了社會良秩的根本支撐。它的社會性意義極其重大,任何社會對禮的崇尚與注重都是社會發展的必須!任何一個國家、時代的發展都離不開那些傾注畢生精力為了國家發展不懈努力的“國士”,他們是國之重寶!國家充分重視理所應當,只有形成一種全社會尊重、崇尚“國士”的氛圍,才可以營造出產生國士的肥沃土壤,這些國士才會甘之如飴、無怨無悔!從而產生更多的國士。 荀子在其著名的《勸學》中闡明的量變引起質變的觀點非常正確!對個人成長意義重大。其膾炙人口的名句“積土成山”、“和水成淵”、“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等等形象生動,教育意義和教育效果都極好! 荀子作為戰國集大成者光耀千古!其《荀子》是中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 2 # 儒者讀書

    荀子是先秦時代最後一位大師,既然為大師,其思想就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不會有太大的缺陷,但必然會受到歷史侷限,逃不出時代的束縛。對於荀子而言,這些侷限性主要表現在“性惡論”上。

    自孟子提出“性善論”,推理出“禮、義、廉、恥”四端,人性本善已經成為了主流儒家共同的人生觀,荀子則不然: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

    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偽善,是貪婪、嫉妒、慾望,因此需要推行禮法,讓天下歸於和平。“人性論”本質上是為了儒家禮法制度提供理論支撐,無論善惡,都帶有唯心主義色彩,這是因為時代發展有限。即使到今天,人們依然無法對人性持準確的看法。

  • 3 # 未來可期dian

    荀子是戰國末期最後一位儒學大師和成就卓著的思想家、文學家。荀子的思想以儒家為中心,並具有兼融百家的色彩。(1)荀子繼承並發展早期儒學的“禮樂”思想,並吸納了法家的法治思想。主張禮法並重、王霸兼行。(2)荀子發展了先秦時期的自然論,提出了具有樸素唯物色彩的天道觀。(3)荀子在人性論上與孟子相對抗,提出了“性惡論”。

    荀子提出人定勝天,重視人的作用,激發了人的進取心。對社會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岳飛效仿趙匡胤黃袍加身,會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