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尋求幸福知音
-
2 # 多樂幼教
沒時間陪孩子只會買玩具彌補,“物質補償”的壞影響,父母瞭解嗎?
隨著物質條件的不斷豐富,很多家庭一人工作所帶來的物質基礎已經無法滿足生活,因此很多家庭都選擇讓父母雙方一起工作,共同創造物質基礎,這樣勢必會對孩子陪伴缺失而造成影響。由於缺少陪伴,父母只能以物質對孩子進行補償,但物質補償對孩子有很多不利影響,作為父母,我們應該要了解:
幸福感減少。回想自己小時候,物質還比較匱乏,很多東西想要而得不到,只能在心理盼著,當重大節日這種期盼被家長滿足時,帶來的滿足感充滿全身,感覺特別幸福;反觀現在物質豐富,以物質補償彌補對孩子陪伴的方式盛行,由於孩子在物質方面都得到了滿足,便沒有了期盼心理,即使有再多的東西都無法為孩子帶來滿足感,便也不會讓孩子感覺到幸福;
不懂得珍惜和感恩。當父母以物質補償彌補孩子缺失的陪伴時,孩子便會習慣這種“得到”,太容易得到後便不會珍惜,不會珍惜自己物品的人,也不會懂得珍惜他人;同時習慣“得到”的人,便不會對得到的物質產生感情,更不會對給予的人給予感恩之心,也不會對他人有付出行為;
不懂得孝敬父母。以物質補償的父母,大多沒時間陪孩子,更別提陪自己的父母了,這邊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壞榜樣。在自己的行為影響下,孩子便也不會對陪伴老人產生意識,當父母老後,孩子便也不會孝敬父母;
缺乏志向。當孩子的物質生活被滿足時,便沒有了追求,在這種要什麼就有什麼的環境下,孩子會逐漸失去志向,不願努力,不願學習,因而學習成績也不會好。這便是“溫水煮青蛙”;
自我價值被貶低。為了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家長便會忙於工作,而對於理解能力不如大人的孩子來說,他們就會認為家長很忙是因為家長很厲害,而孩子進行對比之後,便會產生自慚形穢的心理;並且父母埋頭於工作,便讓孩子覺得工作比自己重要,因而心中的自我價值被貶低;
對愛的歪曲認識。透過物質補償彌補孩子的行為給孩子傳遞了一種思想,那就是父母愛我,便會給我買東西,這是一種錯誤的對愛的認識,以此錯誤思想為指導,孩子長大後,無論是對自己的伴侶還是對孩子,也會透過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愛。
物質補償是無法替代精神滿足的,物質補償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巨大的傷害,只有家長的陪伴,才能讓孩子健康、茁壯成長。
以上,如有不適,盡請指正。
回覆列表
我們對孩子的希望,不但是學習好習慣,還是什麼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歷史的文化,做個勤儉節約,講道德,講文明,的人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