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棲哈丶

    禮器碑是什麼?從字面上來看,就是一塊紀念有關“禮”的石刻碑嘛。那麼中國歷史上最推崇“禮制”的當屬孔聖人了。

    經查得知,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碑”。孔廟位於山東曲阜,此碑刻放置其中乃實至名歸。

    有心瞭解和學習研究書法藝術的愛好者,仔細琢磨一下“禮器碑”書法藝術的特點,一定大有好處。

  • 2 # 書法苑

    當代,有很多人在學習《禮器碑》,並且很多以《禮器碑》為風格的作品在展覽中入展、獲獎,我就是其中的一個。記得2001年在央美進修時初學隸書,就是以《禮器碑》為教材,可以說從那時起我就對隸書、對《禮器碑》情有獨鍾。

    《禮器碑》是漢碑隸書中最典型的代表,其線條舒展,注重起收筆的修飾,筆畫細勁雄健,波磔分明,結體寬博,用內擫法,方寸間已現大氣,極具廟堂之氣。在《禮器碑》的學習過程中,我感覺有兩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一是線條不要過於纖細,二是雁尾不要過於明顯誇張。

    首先談談線條纖細的問題。《禮器碑》的筆畫特點是細勁雄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瘦硬,古人有“書到瘦硬方通神”的說法,但瘦硬並不代表書寫的線條就要特別纖細。我曾專門去曲阜觀看《禮器碑》原石,此碑距今已近1900年曆史,我們現在常用的版本為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是明中期的拓本,距離最初的刻石也有1400多年。從原石可看出,刻石刀痕較淺,又由於年代久遠,風化和捶拓較多,所以拓片上筆畫顯得纖細(圖2),甚至有的筆畫在拓片上顯示成為幾段或者只有兩頭而沒有中間的筆畫。

    因此,很多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就會把《禮器碑》的線寫得過於纖細,筆畫就會顯得骨感有餘而氣血不足。就像一個健康的人就算再瘦也是有骨、有肉、有精氣神的,如果一味地追求骨感就會顯得病態。蘇軾論書說:“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所以,學習《禮器碑》應適當加粗筆畫,還原碑刻當初書寫的原始狀態。

    對於如何表現《禮器碑》線條瘦硬的問題,我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書法是線的藝術,如果只是注重外形,對於線條的挖掘不夠,或者刻板、輕佻,就會喪失所臨範本的厚重與古拙。對於線條的錘鍊是一定離不開篆書的,因為篆書是最能錘鍊書法線條的書體,它可以增加線條的厚重與古拙。習《禮器碑》,想把《禮器碑》的瘦硬感寫出來,就要在學習過程中去尋找線形基本相同的篆書來錘鍊線形線質,我的方法是在學習《禮器碑》的時候先對《新莽加量銘文》等漢篆、漢金文加以學習。《新莽加量銘文》等漢篆、漢金文的線形和《禮器碑》的線形基本相似,透過對這些篆書的練習,再寫《禮器碑》,線條就會表現細勁雄健,內涵就會更加豐富,只有線豐富了,書法才有藝術性、表現性。

    第二是雁尾的明顯誇張。漢代標準隸書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蠶頭雁尾,而且多數雁尾都很誇張,如《曹全碑》《史晨碑》《乙瑛碑》《禮器碑》《華山廟碑》等,其中《禮器碑》的雁尾更是誇張和稜角分明(圖3)。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誇張呢?

    首先隸書相比較於篆書,筆畫更為豐富,為了要表現粗細方圓的各種點畫,必須把平面運動與上下提按和逆折絞轉相結合,這也標誌著隸書筆法的成熟。柔軟的毛筆要充分發揮其特性,表現出種種墨趣。蔡邕曾驚呼“惟筆軟則奇怪生焉”,於是歷代書家競相誇飾,用筆窮其妙,這些我們還可以從一些出土的漢簡中看到端倪。其次碑刻的刻工在原有書寫的基礎上又加以強化,再加上筆畫風化,就更加誇張這種裝飾性筆畫了(圖4)。學書者在學習的時候應適當弱化這種裝飾性的筆畫。過度強化裝飾性的筆畫,強調線條的兩端,就會使作品的格調和趣味不高,容易把隸書寫俗。

  • 3 # 高姓視界

            近日的天氣,在時晴時雨中,花草的生機也益發濃厚,練字擱筆之餘,望著窗外,伴隨滴噠滴噠的敲雨聲,思緒竟是分越境外。。。一種無聊一種迷茫,說不清道不明!!

            在浩垠如海的書法裡,有扎深沉迷,也有淺嘗則止,無邊無際。。。

            在學習書法的路上,茶桌之旁,案牘之上,常聽前輩海闊天空,聊題無窮,多以書藝軼事有關,其中就聽有《禮器碑》,話語裡倍為推寵之意! 

           初試《禮器碑》,方知為學習漢隸的典範,感受平正之中的秀雅端莊,筆勢筋勁,點劃舒展,盡呈絕妙架構的意味,透過碑刻後,充滿金石之味,常心手揣摩,竟有欲罷不能之境界!

            無怪乎明末清初的鑑賞名家郭宗昌在《金石史》裡高度評價:“漢隸當以《孔廟禮器碑》為第一”,“其字畫之妙,非筆非手,古雅無前!"

            空餘之中,可臨習一點同時期的 《乙瑛碑》,更強化兩者之間的筆畫特點,補充點豐滿的感覺,在差異之中尋找自我陶然,也是一種學習書法的入魔樂趣吧!

  • 4 # 味古齋

    禮器碑的特點,透過自身練習,感覺如下。

    一、結構上

    1、體現隸書的扁

    橫畫長,豎畫短。左右結構的,中間會拉開一定距離。當然也有個別字例外,比如臺字。

    2、正中帶奇

    整個碑,你會發現很難找到完成相同一個字,每個字都在所求變化。結構上的變化,也體現在筆畫的上下距離、俯仰關係、呼應關係、筆畫長短、起應收筆方向變化等等。

    3、左上右下

    大部分字都體現左邊位置偏上,右邊偏下,如嘆字。也有個別字例外,如神字。

    4、上中下沒那麼明顯的收放關係

    這點禮器和曹全、張遷等不同,曹全上收下放,張遷相反,上松下緊,禮器就在中間,沒那麼明顯。

    二、筆法上

    1、逆鋒入筆,欲右先左。

    2、中鋒行筆,體現瘦勁,但細而不弱。

    3、自然收筆,收筆處不會有多餘動作。

    如下是我的臨帖,請書友指點

  • 5 # 南武丹

    “仁、禮”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禮器碑》是刊刻於東漢永壽二年(156年)的一方碑刻,又稱“韓明府孔子廟碑”等,屬隸書書法作品。

    《禮器碑》為圓首碑,碑身高173釐米,寬78.5釐米,厚20釐米。書法上,筆畫瘦勁且有輕重變化,結體緊密又有開張舒展,捺角粗壯斜行,長波尾部尖挑,風格質樸淳厚,是東漢隸書的典型代表,書法價值很高,歷來被金石家、書法家奉為隸書經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茶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