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州耕牛堂主
-
2 # 快意詩畫
草書好不好,可以以下幾方面來確定。
第一,首先書寫得正確,得符合草書的書寫標準,讓人易於認識,也是對寫草書的最基本要求。
第二,孫過庭書譜有言,草貴流而流而暢,流暢是草書好歹的判定標準。筆畫流暢,結構簡約流暢,章法佈局合理,協調,流暢,是為好草書。
第三,書法重筆勢,草書尤甚,勢也就是血脈連貫,牽絲映帶的行氣。筆畫上下筆間的承接,字與字間的顧盼,行與行的交相輝映,使整幅作品水乳交融,渾然一體。
根據以上三條,第一幅黃,雲,色,辨識度高,易認,第二幅這幾個字寫的模糊些。第一幅用筆主副筆清晰些,動感好點,流暢度好些。
個人認為第一幅字較好。
-
3 # 冀之筆
兩幅草書即同一人所書,先讓我分析分析這兩幅字書寫時的情景和心境:
第一幅字寫的較隨意、較鬆弛,似乎心氣未平,即興成分較大,提筆而揮,難免有揮不到位的地方,也就是心緒和狀態還沒有調整好,草草落筆,故所書七字每個字都不是很到位,如“黃”、“雲”、“裡”、“風”、“色”這五個字寫的都不是很流暢和很到位,總共七個字就有五個字寫的倉促和草率,我想這幅字是首書!
第二幅字的狀態是比較好的!心緒得寧,心平氣靜,故每個字的運筆無疑是到位的!儘管寫的有點拘謹,還沒有完全進入狀態,但仍不失為一幅成功的草書作品,所以我看好第二幅!它更規範更嚴謹,更像草書!具體到裡邊的字也做一下具體分析:裡邊的首字“黃”沒有寫出氣勢,有點鬆弛了,“萬”字應該缺一點,“裡”字若果是按第一幅的習慣性寫法是有瑕疵的,應該是一筆成型而不是去後補那一短橫!關於這兩幅字就說這麼多!
草書的鑑賞:一要準確。書寫過程中在把握不準某一個字的寫法時,寧可不草,一帶而過,但切忌臆造草書符號!二要流暢。要一氣呵成,切忌無故隔筆和頓筆,這樣就會影響整幅作品的流暢性!三要變化。一幅成功的草書作品一定是大氣磅礴,氣象萬千的,無論從其整體佈局(章法)還是書眼的凸顯,還是具體每一個字的結體處理(筆法)都應呈現出多姿多彩,同樣的筆勢和筆畫應該富於變化,切忌一式到底!要做到進退有距!疏朗有致!奇正有度!這就是一種成功!
-
4 # 千千千里馬
第二幅整體要好於第一幅。所以我們從第二幅說起。
整體看,你的草書有一定的基礎,筆法也基本是生動的。
章法也比較好,右邊字小,左邊字大,穿插佈局基本合理,看來,你是有一定的書法創作基礎的。
但是,你學習書法,沒有“四法三筆”概念,所以問題也是非常突出的。
例如第一行“黃”字的“田”字部位,過於促塞,絞轉“八”字的收縮與“雲”字的開張沒有放開到位,也是不夠深思熟慮的表現,而且“雲”字的寫法過於飄動,顯得壓不住筆。
第三個字“萬”,結構上下比例,疏密搭配不夠合理,轉折絞筆(看紅色圓圈示意位置)沒有“氣眼”,顯得有被堵死的死墨感覺。
草書非常在意轉折交代。你的這個問題在“裡”這個字的書寫中,又重複了前面的錯誤。
如果田字部分的絞筆還說得過去,那麼下面的“土”字部分又沒有留出“氣眼”,這又是一個技法失誤。
第二行的“風”和“色”的筆勢,也不太符合草書的章法。
應該是風字的最後一筆出鋒以後,(看綠線示意位置)還有餘地寫色字,那麼色字的接筆不應該提高(看示意綠點)到現在的位置。
假如風字完成以後,餘地很少,為了章法,把色字的位置壓縮提高,也是可以的。
但是,你的這幅字,看樣子還有餘地寫“色”字,提高色字的位置以後,就失去了整幅作品的氣韻連貫了,這是寫草書最忌諱的。
最後,簡單說說色字的疏密關係,也處理不是很好。
學習書法一定要注意細節,沒有細節的厲害就沒有草書的厲害。而我們學習書法,往往在細節上是最容易忽視過去的。
為什麼我們容易在細節上出問題?,這就要從書法學習的基礎談起。
我們一直提出,學習書法一定要按“四法三筆”原理來學習。因為,“四法三筆”是書寫全程監控理論與檢驗成敗相統一的一個學習方法。
比如說,寫字都有筆畫,每一個筆畫又必須透過起筆、行筆、收筆來完成。
但是,如果忽視“接筆”,那一定還是寫不好字。這就是“書法”。
我們把字寫出來了,怎麼檢驗我寫的哪對哪錯?這就要看“法意勢”這“三筆”對不對了,所以有“三筆”的說法,“三筆”,其實就是書法美的三個方面。現在還沒有這樣的學習方法。
透過“四法”達到“法意勢”三筆俱成的效果,很容易檢查出書法學習和創作的細節,違反了哪些規律。所以,學習書法,學會好的基礎理論,這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以上分析,能夠給你一些幫助,也希望你提出不同的意見。
最後,看看下面米芾的草書絞轉部分是如何處理的,希望給你一個“法”的啟示。
-
5 # 書法日課
就字論字,不談其他。
第二幅好一些,就是這幅——
能看出來,書者對草書很喜歡,這幅字從字法、墨法到章法均表現得不錯,大小錯落,濃淡乾溼,都有不俗表現,表現出了草書的氣勢。
反觀第一幅,也就是下面這幅——
字法不太正確或者說準確,行筆也不流暢,有遲滯感,而且注墨太多,有“墨豬”的嫌疑。
回覆列表
這是李白的詩句。
原詩為:
登高壯觀天地間,
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里動風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細觀之,兩幅寫得都養眼耐看。
第二幅較第一幅更有意境。
學習啦!
一孔之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