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邳蘇

    中國兵學萌發於上古時代,從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獨立的學術體系,經歷秦漢迄明清時期的發展演變,終結於晚清。

    關於兵學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很難簡單論定。例如,宋朝第一次把兵書以官方的名義確定為經書,並創武舉,使得兵學從私學變為官學,但從圖書分類體系來看,兵書在宋朝的地位卻是歷代最低的。

    大體可分為3個發展階段:(1)先秦。中國古代軍事思想萌芽於夏商,初步形成於西周,逐漸成熟於春秋戰國,先後經歷了3個依次交替、邏輯嬗變的階段。一是經《軍志》、《軍政》、《古司馬法》等典籍為載體的初始階段;二是經《孫子》、范蠡、伍子胥的出現為標誌的轉折發展階段;三是經《六韜》、《管子》成書為顯著標志的綜合融匯、全面總結階段,該時期軍事思想發展的特點是講求軍事理論體系構築上的完備性、系統綜合性。

    (2)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這一時期軍事思想發展的特點是出現了兵儒合流互補的傾向;對先秦兵家所提出的重要兵學範疇加以豐富、充實和發展;對政略與兵略的關係、對治軍問題的理論認識有所深化。

    (3)宋元明清(到1840年前)。在此階段,統治階級更加重視對軍事理論的總結和對軍事人才的培養;綜合性大型軍事類書的專題性兵書大量湧現;文人論兵事的現象更加普遍。 也有學者主張著眼於兵學體系的構建及豐富完善,兵學著述的興盛與沉寂,兵學理論發展的特點、兵學文化與其它文化的關係等,打破王朝體系來劃分發展時期,並據此將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分為3個時期:(1)夏商至漢初。

    古代兵學萌生於夏商,但兵學理論體系的出現是在周朝。春秋中後期,兵學在廢除陳舊的古司馬法作戰原則基礎上得以全面發展。 在戰國時期,出現了古代兵學發展的第一次高潮,特別是兵學研究者眾多,兵學著述豐富,兵學成為一代顯學;陣法戰法多種多樣、戰爭藝術漸趨成熟;諸子百家廣泛交流,兵學、哲學緊密結合,兵學理論體系基本成形。

    (2)漢代至宋元時期。這一時期發展兵學的重要方式是總結戰爭經驗和註釋古兵書,進一步豐富各種作戰樣式,同時漢族與邊疆少數民族兵學理論與戰爭藝術的交流,儒家、道家文化對兵學滲透,也有力地促進了兵學的發展。

    這一時期兵學發展的高潮在北宋中後期和南宋時期,主要特點是文人論兵的人數大增,兵書的數量和種類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朝代;兵學取得與儒學一樣的正統官學地位,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在軍隊中傳播;總結漢、唐以來軍事鬥爭的經驗,確立儒、道、法諸家兼收幷蓄的兵學原典精神,使古代兵學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重新整合。

    (3)明初至19世紀50~60年代。這一時期中國跨入冷兵器與火器並用的時代;西方殖民主義的大舉東侵和倭寇勢力的猖獗,使中國民族第一次遇到嚴重的海防危機。現實鬥爭的迫切需要呼喚著兵學理論的大發展。

    在明中期至清初,出現了古代兵學發展的第3次高潮。其特點是兵學家群體活躍,兵書數量多、種類全;兵學在建軍治軍、海防、冷兵器與火器並用條件下的作戰指導等方面有重大發展;儒學和兵學的關係由“兵儒結合”變為“以儒統兵”;一些兵學家力求從哲學的高度闡釋兵學原理,大量涉及或專論兵學範疇的著作問世。

    此後,隨著戰爭樣式的變化、武器裝備的更新以及西方軍事學的強烈衝擊,中國古代兵學體系最終不可避免地走向解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社會上怎麼學會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