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耳朵人藝術
-
2 # 短頸鹿瞎說畫
我認為是家長的焦慮。
有個朋友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學前兒童美術興趣班。
作為一個正規美術學院畢業的大學生,技術自然是沒得說。看過很多兒童教育類的書籍,家裡世界各國的優秀繪本囤了幾百本,還去試聽過所有大品牌的幼兒美術培訓課。
她這樣的條件,絕對秒殺市面上90%的幼兒美術老師。課程設定有趣,動手能力強,買起材料來幾乎不計較成本,都是質感特別好的。
這是她一次課程的學生作品,星球是橡皮泥做的,星星是小貼紙,星軌用的是一種帶亮粉的膠筆。
但真的做起來,才知道多難,天天找我吐苦水。因為大多數家長根本不在意孩子玩的開不開心,喜不喜歡上課,今天又認識了哪些顏色和圖形。
他們關心的,只有課程結束後的作品好不好看。
在現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沒有幾個人有耐心看你的教學理念合不合理,他們看不到好的作品,只會換一家。這樣的美術機構說到底也是商業模式,而決定要不要交錢的是家長。
美術實際上是一種情感表達,出發點就在興趣上。只有感興趣,才會進一步去追求更多的繪畫技法。
如果一開始就強迫孩子畫他不理解的東西,結果只可能是揠苗助長,得不償失。
從家長方面來說,家長總是希望在一節課結束的時候看到結果,太過於急於求成,而導致功利性的誘因。
從老師來說,課程研發投其所好,模板畫、樣板畫、包辦畫;老師要大家統一畫某個主題,不是鼓勵學生畫自己喜歡的東西,久而久之,他的天性、天賦就會被禁錮。 家長和美術老師一起糾正孩子的“鬼畫”(而這些情不自禁畫出來東西,“自發”的表現形態正是天性、個性、靈性的畫,才是原生藝術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