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脾散 藥物組成: 厚朴去皮,姜制,炒 白朮 木瓜去瓢 木香不見火 草果仁 大腹子 附子炮,去皮臍 白茯苓去皮 乾薑炮,各一兩(各30g) 甘草炙,半兩(15g) 用法: 上呚咀,每服四錢(12g),水一盞半,生薑五片,大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服(現代用法:加生薑、大棗,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效: 溫陽健脾,行氣利水。 主治: 脾腎陽虛,水氣內停之陰水。身半以下腫甚,手足不溫,口中不渴,胸腹脹滿,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脈沉弦而遲者。 病症分析: 水溼內盛,泛溢肌膚,則手足不溫;水氣內阻,氣機不暢,其性下趨,故身半以下腫甚;脾腎陽虛,失於溫煦,則手足不溫;水氣內阻,氣機不暢,則胸腹脹滿;脾陽不足,腐熟無權則便溏;口中不渴,舌苔白膩,脈沉弦而遲為陽虛水飲內停之證。 臨床應用及研究: 1. 辨證要點 本方為治療脾腎陽虛水腫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身半以下腫甚,胸腹脹滿,舌淡苔膩,脈沉遲為辨證要點。2. 加減變化 若氣短乏力,倦惰懶言者,可加黃芪補氣以助行水;小便不利,水腫甚者,可加豬苓、澤瀉以增利水消腫之功;大便秘結者,可加牽牛子以通利二便。3. 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於慢性腎小球腎炎、心源性水腫、肝硬化腹水等屬於脾腎陽虛氣滯者。4. 使用注意 若屬陽水者,非本方所宜。
實脾散 藥物組成: 厚朴去皮,姜制,炒 白朮 木瓜去瓢 木香不見火 草果仁 大腹子 附子炮,去皮臍 白茯苓去皮 乾薑炮,各一兩(各30g) 甘草炙,半兩(15g) 用法: 上呚咀,每服四錢(12g),水一盞半,生薑五片,大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服(現代用法:加生薑、大棗,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效: 溫陽健脾,行氣利水。 主治: 脾腎陽虛,水氣內停之陰水。身半以下腫甚,手足不溫,口中不渴,胸腹脹滿,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脈沉弦而遲者。 病症分析: 水溼內盛,泛溢肌膚,則手足不溫;水氣內阻,氣機不暢,其性下趨,故身半以下腫甚;脾腎陽虛,失於溫煦,則手足不溫;水氣內阻,氣機不暢,則胸腹脹滿;脾陽不足,腐熟無權則便溏;口中不渴,舌苔白膩,脈沉弦而遲為陽虛水飲內停之證。 臨床應用及研究: 1. 辨證要點 本方為治療脾腎陽虛水腫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身半以下腫甚,胸腹脹滿,舌淡苔膩,脈沉遲為辨證要點。2. 加減變化 若氣短乏力,倦惰懶言者,可加黃芪補氣以助行水;小便不利,水腫甚者,可加豬苓、澤瀉以增利水消腫之功;大便秘結者,可加牽牛子以通利二便。3. 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於慢性腎小球腎炎、心源性水腫、肝硬化腹水等屬於脾腎陽虛氣滯者。4. 使用注意 若屬陽水者,非本方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