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1文錢的購買力等同於如今的0.21元 以米價為例,明朝萬曆年間,1石米的價格浮動在7錢至1兩銀子之間。1石米重120斤,而明代的“斤”比今天的“市斤”要重(今天1市斤500克,明代1斤為590克),所以明代1石米相當於今天141.6市斤,今日米價若按1斤1.5元計算,明代1兩白銀的購買力,相當於今天人民幣210塊錢左右 還有 一個銅錢為一文,一千文為一貫 按明初制定的銅錢、白銀換算比率,一兩白銀等同於一貫銅錢 若按此換算,則1文錢的購買力等同於210元除以1000,等於0.21元,兩毛一 拓展資料: 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是商品交換髮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目的是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換所遇到的困難。貴金屬用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這便標誌著貨幣正式產生。 古代貨幣指的是相對於現代貨幣,具有歷史性、貴重性、交換性的貨幣,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隨著剩餘物品的增多,人們逐漸互相依賴,收到別的物品,需要輸出自己多餘的物品,這是最早作為中間媒介的古代貨幣。 中國的古代貨幣制度,與其它國家不同,不存在什麼本位制度,也沒有主幣副幣之分,往往金、銀、銅、谷、帛以及後來的紙幣都同時不同程度地行使貨幣的職能,只不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各有所側重而已。各個朝代的貨幣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個朝代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也有種種變化和區別,敘述起來不勝列舉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庫平營造制”,與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約等於國際標準制的600克(597克多點)。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還有殘餘。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黃金的計量單位“兩”、“錢”就是用庫平營造制的計量單位。一“兩”相當於國際標準制37.5克,一“錢”相當於國際標準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為了與國際接軌,並統一中國度量衡制度,解決不同地區之間度量衡差異給經濟發展帶來的障礙 ,促進經濟發展,進行了度量衡改革。 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習慣需要,將“庫平營造制”改革為“市制”,為與國際接軌,將“市制”與國際標準制方便換算。特將“一營造尺”改為“一市尺”,等於33.33釐米=0.3米;一公里等於二市裡。“一庫平斤”改為“一市斤”等於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稱“一二三制”。“市制”與“庫平營造制”計量接近,老百姓易於接受。而市制與公制換算簡單,能為國際貿易接受。俗稱“斤有所短、尺有所長”,即市斤比庫平制重量小,市尺比營造制長。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稱成功。為以後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仍在發揮其基本作用。 :資料來源
在明朝1文錢的購買力等同於如今的0.21元 以米價為例,明朝萬曆年間,1石米的價格浮動在7錢至1兩銀子之間。1石米重120斤,而明代的“斤”比今天的“市斤”要重(今天1市斤500克,明代1斤為590克),所以明代1石米相當於今天141.6市斤,今日米價若按1斤1.5元計算,明代1兩白銀的購買力,相當於今天人民幣210塊錢左右 還有 一個銅錢為一文,一千文為一貫 按明初制定的銅錢、白銀換算比率,一兩白銀等同於一貫銅錢 若按此換算,則1文錢的購買力等同於210元除以1000,等於0.21元,兩毛一 拓展資料: 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是商品交換髮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目的是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換所遇到的困難。貴金屬用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這便標誌著貨幣正式產生。 古代貨幣指的是相對於現代貨幣,具有歷史性、貴重性、交換性的貨幣,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隨著剩餘物品的增多,人們逐漸互相依賴,收到別的物品,需要輸出自己多餘的物品,這是最早作為中間媒介的古代貨幣。 中國的古代貨幣制度,與其它國家不同,不存在什麼本位制度,也沒有主幣副幣之分,往往金、銀、銅、谷、帛以及後來的紙幣都同時不同程度地行使貨幣的職能,只不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各有所側重而已。各個朝代的貨幣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個朝代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也有種種變化和區別,敘述起來不勝列舉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庫平營造制”,與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約等於國際標準制的600克(597克多點)。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還有殘餘。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黃金的計量單位“兩”、“錢”就是用庫平營造制的計量單位。一“兩”相當於國際標準制37.5克,一“錢”相當於國際標準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為了與國際接軌,並統一中國度量衡制度,解決不同地區之間度量衡差異給經濟發展帶來的障礙 ,促進經濟發展,進行了度量衡改革。 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習慣需要,將“庫平營造制”改革為“市制”,為與國際接軌,將“市制”與國際標準制方便換算。特將“一營造尺”改為“一市尺”,等於33.33釐米=0.3米;一公里等於二市裡。“一庫平斤”改為“一市斤”等於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稱“一二三制”。“市制”與“庫平營造制”計量接近,老百姓易於接受。而市制與公制換算簡單,能為國際貿易接受。俗稱“斤有所短、尺有所長”,即市斤比庫平制重量小,市尺比營造制長。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稱成功。為以後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仍在發揮其基本作用。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