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767559685544

      桃夭

      【先秦】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賞析

      譯文

      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豔紅似火。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

      桃花怒放千萬朵,果實累累大又多。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貴子後嗣旺。

      桃花怒放千萬朵,綠葉茂盛永不落。這位姑娘要出嫁,齊心協手家和睦。

      註釋

      ⑴夭夭:花朵怒放,美麗而繁華的樣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鮮豔如火,明亮鮮豔的樣子。華:同“花”。

      ⑶之子:這位姑娘。于歸: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故稱“歸”。於:去,往。

      ⑷宜:和順、親善。

      ⑸蕡(fén):草木結實很多的樣子。此處指桃實肥厚肥大的樣子。有蕡即蕡蕡。

      ⑹蓁(zhēn):草木繁密的樣子,這裡形容桃葉茂盛。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是這首詩中的名句。誰讀過這樣的名句之後,眼前會不浮現出一個象桃花一樣鮮豔,象小桃樹一樣充滿青春氣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給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覺。短短的四字句,傳達出一種喜氣洋洋的氣氛。“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細細吟詠,一種喜氣洋洋、讓人快樂的氣氛,充溢字裡行間。“嫩嫩的桃枝,鮮豔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歡樂和美帶給她的婆家。”

      美,《桃夭》篇所表達的先秦人美的觀念是什麼樣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很美,豔如桃花,還不美嗎?但這還不行,“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還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這才完滿。這種美的觀念,在當時社會很為流行。在當時人的思想觀念中,豔如桃花、照眼欲明,只不過是“目觀”之美,這還只是“盡美矣,未盡善也”,只有具備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麗的少女,合格的新娘。

      不僅要“豔如桃花”,還要“宜其室家”,也就是美與善之結合。把婚姻和家庭看得十分重要,不僅僅反映在《桃夭》篇中,可以說在整部《詩經》中都有反映。在一定意義上說,《詩經》是把這方面的內容放在頭等地位上的。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水平還很低下,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每個人都仰仗著家庭迎接困難,戰勝天災,爭取幸福生活,當然希望家庭和睦、團結。娶親是一件大事,因為它關係到家庭未來的前途,所以,對新人最主要的希望就是“宜其室家”。

      “宜家”是為了“宜國”,“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上承宗廟,下啟子孫,如之何可以苟,如之何其可不慎重以求之也!”

      宜,和順美滿的意思,室謂夫妻所居,家為一門之內。如果說對新娘容比桃花是毫不掩飾的讚美的話,這裡就是含蓄的將女子的“善”,掩藏在宜家宜室宜人中了。

      “桃夭”是中華民族延續到現在的喜慶與祝福,就是今天,我們也同樣祝願著如桃花般的女子,“之子于歸”,能夠生活美滿,家庭幸福,“宜其室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酸湯牛蛙的正宗做法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