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阿嘛
-
2 # 瑞庚臺醫健康管理
“我現在是越來越懶了,整天就想窩在沙發上,不想動。以前還會做飯打掃,現在特別愛睡覺;現在科技發達,生活方便,年輕人也懶了……”
現在很多事不用出門就能做到,越來越多人養成了懶的習慣,表示“想動起來,但是真的太難了”。然而你有沒有想過,這可能不是你真的懶惰,而是被六類疾病“盯”上了,讓你變懶了。
1、好吃懶做--胰島素瘤
有些人吃得不比別人少,但是一到需要用力氣的時候就覺得沒勁、乏力,幹起活來沒有力氣,多走幾步路就覺得累,而且明明吃得不少卻很快就感到飢餓。這種情況下很多患者會被誤認為是好吃懶做,但是也有可能是得了胰島素瘤。
胰島素瘤是一種特殊的腫瘤,會分泌大量胰島素。該病好發於青壯年,男女比例為2:1,在不同年齡的患者身上表現不同,其主要特點為:年輕人常表現為頭暈、乏力、不願意動;中年人會表現為記憶力減退;老年人會表現為突然昏厥,可能被人誤解為患有心血管疾病。
2、懶得吃飯--肝腎疾病
有一種人懶得連飯都懶得吃,這可能是患有隱匿性的慢性腎功能不全或輕度肝病,這類人會出現乏力和食慾減退的症狀,甚至沒有胃口不想吃飯。
3、腦袋暈的懶--代謝性疾病
患有代謝性疾病的人也容易覺得腦袋暈暈的,懶得動,比如糖尿病、低血糖、慢性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壓的患者都容易出現頭暈、疲勞、懶動的表現。
4、懶言少語--心理或精神疾病
有些人連說話都懶得說,通常面部表情淡漠,出現懶得出門、懶得動、懶得說話等情況,這有可能是出現抑鬱症等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的一種徵兆。
5、懶得起床、反應遲鈍--惡性腫瘤
一些顱內腫瘤或顱內膿腫的患者也會表現出“懶”的情況,比如出現愛睡覺懶得起床,四肢活動無力、反應遲鈍等表現。
6、嗜睡賴床--神經衰弱
嗜睡的人經常會被人認為是一種懶的表現,其實嗜睡還有可能是多種疾病的一個表現。有些人因為神經衰弱,在夜間難以入睡,容易驚醒甚至有呼吸暫停的情況,從而導致睡眠不足,到了白天便會很困,不停地打瞌睡。另外,過度肥胖也會引起白天過度睏倦,讓人覺得非常懶總想著睡覺。
看來,我們不能把有些“懶”當成真正的“懶”,某些疾病也是“懶”的原因,這種情況會影響一個人的工作和學習效率,甚至破壞親子、夫妻間的感情。
有哪些方法可以消除疲憊?
1、良好有規律的睡眠
入睡的時間對消除疲憊很重要,晚上沒有睡夠的人白天總是會感覺睏倦,給人一種懶懶的感覺。如果能夠養成良好規律的睡眠習慣,不熬夜,生物鐘就能得到調整,內分泌就會恢復正常,讓人充滿活力。
2、適當運動鍛鍊
有些人越是疲憊就越懶得動,容易惡性迴圈變得越來越懶,當用腦過度而感到疲憊時,可以出去走走,進行一些柔和的運動,促進全身血液迴圈,讓大腦得到休息,幫助恢復精力。
3、攝入足夠的優質蛋白
在飲食中要注意蛋白質的攝入比例,飯後人常常會感到更加疲憊和慵懶,這是由於飯後血糖上升引起的,如果攝入的碳水化合物過多的話容易加速血糖上升。而攝入蛋白質則可以減少血糖上升的速度,讓人感覺不那麼疲憊。
想知道自己“變懶”的真正原因,其實很簡單
體檢是掌握自己身體狀況最直接的方式。針對你的體檢報告,專業的醫師會為你量身定製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對於你的健康可能存在的風險,醫師會提示你注意預防,並提出科學的預防方案,從工作休息到飲食起居,事無鉅細,面面俱到。一份科學完善的健康管理方案,為你的生活提供立體化的服務。
如果發現自己做什麼事情都變得很懶時,要注意可能是疾病的因素,如果不是疾病引起的就要從其他方面來改善疲憊慵懶的狀態。
關注獲取更多健康知識噢!
回覆列表
抑鬱症診斷標準中的最基本的三條
1.興趣喪失缺乏與快感
2.少動懶言,精力疲乏感
3.心境低落
只想在床上躺著,好像變懶了:可能是因為缺少興趣和精力不足,所以是符合抑鬱症的症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