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每次上床睡覺都要抱抱、親親才肯睡覺

426
回覆列表
  • 1 # 麩仔媽的育兒經

    這個問題我挺想回答一下的。我們家寶寶2歲四個月了,我老公經常在說兒子粘我,怕孩子成為媽寶男,我也經常在跟他講這個問題。

    首先親密依戀關係孩子依戀母親是天性

    換言之他在這個世界認識最早的就是媽媽當然最喜歡媽媽。這是一種天性並沒有毛病。

    其次媽寶男並不是因為親子依戀關係導致

    媽寶男的行成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家裡男性缺位,家裡爸爸基本不管事,對家庭沒有情感輸出。或者離異家庭媽媽長期處於對媽媽的怨恨中男孩子自覺的擔當起了家中丈夫的角色是媽媽唯一的精神寄託。這是一種缺失的愛。是缺位導致的,孩子覺得媽媽辛苦媽媽養成什麼都我媽說的習慣。跟兒時親密依戀並沒有多大關係。

    多大不再親密依戀

    我認為和兒子的依戀是一直都存在的。只是程度問題,3歲以前無間的親密。6歲後男女差別需多多讓爸爸參與到男孩子的成長中來。當然不是3歲以前男性就不參與。只是說女性在3歲以後可以慢慢把很多事情讓男性來管理。男孩子會更獨立。

    親親抱抱在小時候都沒問題。我個人覺得抱抱在任何年齡都是可以的只要是正常的不是看上去畸形的都可以。

    男孩子慢慢有了自己的圈子會跟媽媽自然的疏離一些但是做孩子最後的傾聽物件是我一直想成為的,我希望我兒子在有人傾訴的時候忘記我,找不到人傾訴時記住有我這樣就夠了。

  • 2 # 西城西月育兒號

    依戀是嬰兒在與母親較長時期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心理學家鮑爾比、安斯沃斯通過研究,將母子之間的依戀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1. 無差別階段

    是指嬰兒從出生到3個月的這段時間,嬰兒對所有人的感情幾乎是一樣的,無論誰逗他抱他,他都會感到開心,此時的孩子對自己的媽媽還沒有特別明顯的偏愛。

    2. 有差別階段

    孩子3~6個月的時候,對周圍人的反應開始有所選擇,他們更喜歡與媽媽接觸,他們更喜歡看到媽媽的臉,並且願意與媽媽互動,對其他人的反應相對會少一些。

    3. 情感聯結階段

    從6個月到2歲,孩子對媽媽的情感依戀明顯增強,這段時間他們會特別黏媽媽,眼睛一下子沒有看到媽媽,就會感到著急,會哭著到處找。當媽媽回到他們身邊的時候,他們的情緒才會慢慢變得穩定下來。

    4. 夥伴關係

    2歲以後,孩子與母親之間的依戀關係慢慢穩定下來,他們明確的知道媽媽是愛自己的,只要媽媽在身邊,孩子會自由的玩耍,還會開始對周圍的事情進行探索。有時候媽媽短暫的離開也不會讓孩子感到焦慮,因為他們相信媽媽一會兒肯定會回來。

    義大利教育學家蒙臺梭利博士認為,0-3歲是孩子的“精神胚胎期”,是他的情商和社會性從無到有開始形成的時期。所以這一時期,母子之間依戀關係的形成對孩子的一生都會產生影響。

    親子依戀關係對孩子的影響

    1.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著名的教育家艾瑞肯指出,當孩子感覺到有人關心她,愛護他的時候,他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滿足,這種經歷使他的心靈變得平靜,從而在他心中形成了一種安全感。

    2.幫助孩子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孩子出生後,媽媽通過給孩子餵奶,換尿片,懷抱,撫摸,對視,微笑等來滿足孩子最基本的需要,讓孩子感覺到被愛,被接納,慢慢地他的心中也會滋生出對媽媽的愛與依戀。母子之間和諧的相處關係,也會逐漸延伸到孩子與他人的人際交往中。

    3.提升孩子的語言和智商水平

    著名學者Allen schore認為嬰兒和照顧他的人之間的依戀關係,不但能幫助嬰兒調整情緒,還能促進大腦結構的成熟發展。所以親子關係和諧的孩子,一般智商和情商都比較高。

  • 3 # 蟬翁

    這種問題真是不好回答,就像有的人問,孩子幾歲就會叛逆一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歷程,不可能每個孩子都一樣,也不可能到了那個時間段,孩子就馬上怎樣怎樣了。雖然心理學家們研究出了依戀的各個階段和大致的年齡,但這些也只能作為參考,而不一定就適用於自己的孩子。因為,最瞭解自己孩子的,應該是媽媽。

    你說孩子每次睡覺都要親親抱抱才肯睡覺,我覺得這簡直太正常不過了,有什麼好焦慮的呢?每個孩子都渴望媽媽的擁抱和親吻,這是最自然、最正常的表現。或許你會說,人家誰誰的孩子就很獨立,從來不黏著媽媽,但是,別羨慕,在應該依戀的時候不依戀,本身就是問題。

    有一種“面板飢渴症”不知道你聽說過沒有?孩子大人都一樣,喜歡面板的接觸,這會讓他感覺到安全。而擁抱帶給孩子的安全感,具有我們想象不到的好處,所以,在孩子還需要你的擁抱和親吻的時候,盡情地滿足他吧,當你給予他的足夠多,以後他才不會缺少這些東西,才不會去向別人索取。

    我的兒子八歲了,現在依然每天都會跟我擁抱,睡覺前我也會親親他的額頭,這是媽媽對他愛的表達,他都能感覺得到。當然,他跟我的關係也特別好,學校裡發生的事,都會跟我說,聊一個小時都聊不夠,七八歲的孩子出現的問題,他的身上都沒有,在養育他的道路上,我一直很輕鬆,我想,這些,首先得益於母子間親密的依戀關係。

    我一直覺得,做父母的千萬不能焦慮,不能因為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就開始著急,也不要用一根標尺去看待自己的孩子,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給他應有的尊重,在他需要安全感的時候,就給他安全感,在他需要獨立的時候,就讓他獨立,而不是他需要安全感的時候一把把他推開,逼著他獨立,在他需要獨立的時候,又拼命地把他往回拉。就是這麼簡單而已,可許多父母卻做得正好相反。

    好好珍惜孩子依戀你的時光吧,等過去了你會發現,這段時光是如此的短暫而美好。

  • 4 # 小太陽兒童健康

    育兒專家認為母子依戀關係一般會持續到三歲。

    一、懷胎十月,孩子在媽媽媽的肚子呆了十個月,他一定對這個裝著他的人有著不同的感受。

    二、孩子剛剛出生,缺乏安全感,需要媽媽的呵護,需要媽媽的懷抱和安撫。

    三、另外孩子出生後,和媽媽相處的時間也是最長的,尤其是母乳的媽媽,很多孩子母乳到八九個月,還有很多自然離乳的,所以與媽媽相處的時間就更長了。

    四、三歲之前,在孩子眼裡,整個世界就是媽媽,媽媽就是孩子的整個世界,每天的生活都是圍繞著媽媽來的。

    五、三歲前的孩子都是很迷戀媽媽的,無論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全職媽媽一天都是圍著寶寶的,而有些職場媽媽因為上下班,經常可以看到孩子聲嘶力竭的哭泣,待媽媽下班回來,又會歡天喜地的張開小手臂去迎接媽媽。

    重點提示:而寶寶到了三歲以後,孩子逐漸長大,接觸的新生事物也多了,經常出去結交了一些同齡的小夥伴,以及到了三歲該步入幼兒園這個大家庭的時候,母子依戀關係會逐漸的變淡,不再像三歲之前那樣依戀媽媽,每天膩在媽媽的懷抱裡。但是媽媽仍舊是寶寶堅實的後盾,如果寶寶在外面受了委屈,和小夥伴發生了衝突,還一樣會跑到媽媽的懷抱裡,仍然需要媽媽的安撫。

  • 5 # 和蝸牛去散步

    首先來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會依戀媽媽?

    一、十月懷胎伊始,媽媽和孩子就是最親密的關係。一個生命在另外一個生命體內生根發芽長大,再也沒有比這更神聖而親密的關係了吧。孩子每天感受媽媽熟悉的心跳,那就是她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因而直到孩子出生以後,只要聽到媽媽的心跳聲就能得到安撫,這是多麼奇妙的關係,所以孩子依戀媽媽是天生的。

    那麼,孩子對媽媽與生俱來的依戀會持續到幾歲呢?

    研究資料顯示:2歲之前的“母子依戀”關係,也叫“母子共生”關係。也就是說孩子2歲之前認為媽媽和自己是一體的。孩子2歲之後,“自我意識”萌牙並出現,這也是“母子依戀”開始逐漸走向解體之時。

    到孩子3歲以後,慢慢自發離開媽媽的懷抱去融入到更廣闊的世界的時候,媽媽們的春天就要到來了。不過媽媽們回頭再想一想,有孩子在懷中,母子親密依戀的時光再也不能擁有的時候,又是另一種惆悵和心酸。孩子終究要長大,一天天離父母遠去。父母能做的就是,當孩子在你身邊的時候要多多地疼愛他們,孩子不在身邊的時候多多地想念他們!

    最好的日子裡,和孩子一起向著太陽的方向成長吧!

  • 6 # 木子媽媽說

    根據依戀曲線的觀點,兒童成長過程中需要經歷三次依戀期,三次叛逆期,且這六個階段是交替進行的,真正結束的時間到青春期結束,由此可見,孩子對母親的依戀是長久而持續的,有句話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其實孩子對母親,父母的依戀在心理上是伴隨一生的。

    而我們常規所指的依戀,比如要抱抱,親親,媽媽必須在我的視線所及的地方,否則就哭鬧等,一般來說到3周左右就慢慢趨於正常了,假如孩子從小跟著爺爺奶奶,保姆,阿姨,看護他的人不確定,那他結束依戀的關係就會更早些。舉個例子,我兒子從出生到2周多上幼兒園,中間經歷了他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老姥姥,保姆,阿姨等七八個人的分別看護,即使晚上跟著我,但相較於媽媽親自帶大的孩子,他對我的依戀有時候真的叫我汗顏,他有自己的主意,玩伴,有自己的生活規律和小圈子,在幼兒園也能將自己照顧的很好,所以,母子依戀到幾歲真的取決於媽媽何時放手,何時把他培養成一個有獨立人格和思想意識的小傢伙的時候。

  • 7 # vivi蘇一達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一名2歲男孩的媽媽,從兒子出生一直都是我在帶,兒子對我也是親的不行的。每天都要親親、抱抱、舉高高,恨不得24小時黏在我身邊。但是我從來不擔心兒子的獨立性,因為在我寫這篇回答的時候,他早就跑出去和不常見的姑姑家小哥哥、叔叔家小姐姐瘋玩去了。

    媽媽對依戀關係的焦慮,其實是愛的表現,但焦慮不能掩蓋了愛

    媽媽對依戀關係的焦慮或者說是迷惑,其實說到底是愛孩子的表現:我不知道孩子每天臨睡前要抱抱、親親對孩子好不好。這種迷惑媽媽可以通過書籍、網路來尋求答案,但是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太黏人,就表現的不耐煩。在孩子眼裡,他愛媽媽才會親親、抱抱,但是如果媽媽對他的行為表現出了厭煩,那孩子就會認為媽媽不愛自己,這樣媽媽就把愛變成了傷害。

    依戀:社會聯結的形成

    我們討論依戀關係,其實說白了就是想知道安全感和界限感的界限在哪裡。孩子太黏自己的話,安全感有了但會不會就沒了界限感?如果媽媽為了培養孩子的界限感,對孩子沒那麼親密的話,孩子沒有安全感怎麼辦?安全感和界限感被媽媽放在了蹺蹺板的兩端,孰輕孰重究竟要如何抉擇。

    其實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兩件事:1、依戀是什麼?2、孩子在成長。

    我們先來說第一件事:依戀是什麼?

    依戀的定義是在兒童和特定個體之間形成的一種正性情緒聯結。簡單來說,孩子和媽媽形成依戀關係時,和媽媽在一起孩子就會高興;孩子難過時,媽媽出現孩子就有了安慰。

    雖說依戀是一種積極地情緒聯結,但是依戀關係卻有好有壞。發展心理學家發現1歲兒童通常會表現出安全性、迴避型、矛盾性和混亂型四種依戀型別。安全型依戀是最符合依戀定義的正面依戀。1歲時時安全型依戀的兒童,在以後能更好的融入社會,也會有更融洽的人際關係方面。

    《兒童發展心理學》中介紹:對嬰兒的願望和需求保持敏感性是安全型依戀的媽媽們共有的特性。嬰兒餓的時候,及時的餵奶;嬰兒尿的時候,及時幫忙更換;嬰兒哭的時候,給予擁抱和安慰等都是安全型依戀的表現。

    安全型依戀能給孩子安全感,媽媽只要確定自己給予孩子的是安全型依戀關係就不用擔心。

    2、孩子在成長

    澳洲著名家庭問題專家,育兒類暢銷書作家史蒂夫·比達爾夫在《養育男孩》一書中說,男孩的成長要經歷三個階段。

    0-6歲時男孩是屬於母親的,這個階段父母要讓孩子在愛的氛圍下安全長大。

    14-成年男孩開始逐漸變成男人,他會有自己的判斷的,這時媽媽要學會放手。

    總之,男孩在成長的過程中認知、社會性和人格都在發展,教育專家也說孩子在3歲後開始逐漸獨立,只要媽媽不溺愛孩子,安全型依戀不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

    媽媽在孩子還能親親、抱抱、舉高高的時候,大方的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吧,畢竟孩子10幾歲後即便我們想親、想抱,孩子也不會允許了。

  • 8 # 跳跳媽03

    母親和孩子之間的依戀是天然的,孩子需要親親抱抱才肯睡覺也很正常,或許你擔心的是孩子會對你有比較嚴重的依戀,影響到他以後的身心發展,其實沒那麼嚴重。

    感覺你的孩子應該不是很大,也就幾歲的樣子,幾歲的孩子依戀媽媽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他現在需要親親抱抱,那就給他這樣的需求,如果生硬地拒絕,反而會破壞他的安全感。

    你現在給他的安全感打下了基礎,後面的分離也會更容易。

    一般來說,男孩在六歲之前,對母親的依戀會比較嚴重,以後就慢慢減少了。其實依戀關係的改變主要不在於孩子,而在於父母。

    夫妻關係是家庭中最主要的關係,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基本上能把夫妻關係居於第一位的夫妻,不會出現不正常的親子依戀。在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關係是夫妻關係,這是一個家庭和諧穩定的關鍵。但是現在很多媽媽,都把孩子放在了第一位,有了孩子之後,老公直接被趕去另一個房間睡了,媽媽把全部的身心都撲在孩子身上,直到孩子很大了還不捨得放手,我曾見過16歲的兒子還和媽媽一起睡的,當然毫無例外,他們的夫妻關係很不好,這樣就會導致不正常的母子依戀關係的出現。

    只要媽媽把夫妻關係放在第一位了,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知道,爸爸才是媽媽最重要的人,他也就不會那麼依戀媽媽了。

    媽媽要捨得放手,敢於和孩子“分離”。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離不開媽媽,而是媽媽離不開孩子,對孩子不放心,總以為他還是那個小嬰兒,需要時時處處照顧他。

    最典型的就是朱雨辰的媽媽了,兒子都要四十歲了,她還把兒子當作小孩子,兒子去哪兒她就要跟著去哪兒,為兒子操心一切事物,兒子在她面前,沒有任何可以做主的機會,這樣的兒子,當然無法長大,也只能依戀母親。

    所以,身為母親,一定要捨得放手,當然,放手不是指什麼都不管,而是在前期打好安全感的基礎上,慢慢退出兒子的生活,讓他自己做主,自己去選擇自己的人生。

    總之,不是說母子依戀關係到了幾歲就沒有了,而是媽媽如何去看待和兒子的關係,知不知道誰對自己最重要,誰對兒子最重要,當你把這樣的觀念傳遞給兒子之後,兒子自然也會形成對母親的健康依戀關係。

    我的兒子也很依戀我,但我知道這是正常的依戀,因為他清楚地知道,他的爸爸才是對我最重要的人,而他,只能排第二。

  • 9 # 行走在電商的路上

    母子依戀關係能持續到幾歲,能持續到當媽的老死!

    基本上對母親特別依戀的,都是母親對孩子特別寵,反而讓孩子沒有了獨立自主的能力。

    當孩子談物件的時候,孩子在婆媳關係之間兩頭受氣,做母親的不論怎樣都會難受,因為人一旦付出,必然是要得到回報的,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當沒有回報的時候,內心的失落相對的就會加劇!

    小孩子,要從小培養其獨立的個性,尤其是男孩子,在大環境下,男孩子承擔了很多責任,一個家裡的頂樑柱,如果從小嬌生慣養,長大了也就是啃老一族。

    做父母的不管孩子好壞都想當然的想著畢竟是自己的孩子,然而卻不知道其實是害人害己。一個人從依賴你到仇恨你, 也就在一念之間。

    不論正確答案是幾歲,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獨立,健康的人生觀!

  • 10 # 老徐說事999

    兒子四歲多,每天晚上都要我抱著才能睡著。

    連側身背對他都不可以。

    每次問他,長大了娶誰做老婆,

    都說要娶媽媽。

    看到動畫片講守護神的事情,跟我講:媽媽,我是你的守護神,你是不是也是我的守護神?

    走到婚紗店門口,看著裡面漂亮的婚紗和禮服,

    小傢伙非要我買一件穿上。

    我對他說:媽媽已經穿過了,可惜你沒看到。

    但你長大之後,可以買一件給你愛的姑娘穿上。

    有時候,覺得孩子真的是長大了,

    真希望這種依賴和信任的感覺一直持續下去。

    但二寶在肚子裡馬上就要出生了,可能到時候,真的會照顧不到大寶。

    想到這裡也是滿滿的無奈。

    孩子是我一路帶大的,

    看著他慢慢的不再看不到我就吵鬧,

    跟別的小朋友或者是奶奶快樂的玩耍,

    其實心裡還是有些失落了。

    但他終歸是有自己的路要走。

    母子一場,本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路程。

    雖然,我想使勁的挽留他,

    所以,有很多時候,即使再不捨,我也明白他不是我的。

    如果,可以選擇,我寧願一直站在理他最近的那個地方,

    如果,他需要,我可以隨時為他付出一切。

    但,在他不需要我的時候,我不願再打攪他的生活。

    我惟願,他幸福安康。

    我對他的依戀 ,只會伴隨我的一生,

    直至我生命的終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讓你振作的是陌生人還是身邊熟悉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