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總探長

    鄭村壩大戰,李景隆五十萬大軍被朱棣擊退,四處逃亡。

    然而朱棣的這場勝利並未從根本上撼動朱允炆的南軍,反而被南軍一度壓縮在北平一隅之地。此時的朱棣可以說是異常的難受,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朱棣想要憑藉一隅之地撼動明王朝全國精銳之師,那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朱棣是想要衝出北京城,可是誰會給他機會?

    建文元年,李景隆代替耿炳文成為了南軍統帥,建文帝朱允炆還調撥了五十萬大軍讓李景隆統帥。李景隆帶領著大軍浩浩蕩蕩的從應天出發,將軍隊駐守在了河間。

    李景隆將軍隊駐紮在河間的同時,朱棣的處境就開始變得愈加的危急。

    南翼方向:南軍統帥李景隆大軍駐守在河間

    東翼方向:遼東守將吳高進攻永平

    兩路大軍逼近讓朱棣開始憂心忡忡,而且東翼方向的軍隊已經開始逼近永平。朱棣此時是否援救永平是個極為困擾的問題,一旦他引兵救援,李景隆很有可能會帶領五十萬大軍朝著北平城衝過去,那個時候朱棣大本營就會遭遇極大的威脅。

    可是,一旦東翼的收據突破東部防線,北平也同樣危急。

    此時的朱棣料想李景隆不會輕易進攻北平城,他帳下擁兵五十萬,自然不會輕易進攻。更何況李景隆這個人氣量狹小,並沒有很高的軍事才能,只要朱棣能夠以極快的時間趕回北平,就能夠裡應外合的合攻李景隆。

    思忖良久的朱棣終於決定帶領精銳援救永平,想要保住北平東翼的防線。其實,朱棣之所以將賭注放在了東翼防線上,還有一層更深層次的考慮。

    因為,朱棣想要趁機奪取寧王帳下的“朵顏三衛”。

    朱棣引兵救援永平,大軍還沒有進抵北平,東翼的遼東兵就放棄了進攻永平的打算,想要退回山海關。可是朱棣那會輕易的放過這股軍隊,他下令趁勢追擊,大破遼東守軍,保住了永平。

    解決永平危急之後,朱棣馬不停蹄的奔襲大寧,用永平奔襲大寧共有兩條路可走:

    路徑松亭關,進抵大寧

    路徑劉家口,進抵大寧

    這兩條路雖然都可以抵達大寧,可是在松亭關一路是最為便捷的行軍路線,這裡被寧王重兵鎮守。而劉家口那條路線鮮有人從那裡進軍,所以機會沒有防守。

    為了能夠出其不意的進抵大寧,朱棣遂下令選擇了那條路途較遠的劉家口一線。在即將抵達大寧的時候,朱棣下令主力停駐外圍,自己統領五千精銳前往寧王府住了幾天的時間。

    可是在這幾天的時間裡,朱棣下令讓主力大軍攻佔松亭關,趁機挾持寧王,收降了朵顏三衛。

    朱棣屢屢大捷,可駐守在河間的李景隆也開始引兵北上進攻北平。

    為了能夠遙領各路軍隊,李景隆將軍隊駐守在鄭村壩。

    主力軍隊:攻打北平城

    側翼部隊:攻打通州

    李景隆的主力大軍瘋狂的進攻北平九門,北平守將誓死抵抗,雙方損失慘重。李景隆帳下部將翟能衝開了一個缺口,正下令準備進攻缺口的時候,李景隆竟然下令撤軍了。

    翟能都沒有想到這李景隆到底在搞什麼?

    原來,翟能原是耿炳文的部將,攻下北平城這份功勞自己不能拱手讓與他人,李景隆這才在翟能攻破缺口的時候,貿然下令撤軍。

    李景隆此舉也為朱棣贏得了一絲喘息之機,朱棣在聽聞李景隆下令進攻北平城的訊息之後,馬上統領大軍從大寧奔襲北平。

    朱棣的這路主力大軍全面朝著李景隆在鄭村壩的營盤衝殺過來,李景隆七座營盤被沖垮。朱棣的大軍從白天征戰到深夜,李景隆眼看大勢已去,遂帶領鄭村壩的大軍撤軍南逃。

    而那些攻打北平城的南軍聽聞李景隆已經南逃,也放棄了對於北平城的攻打,北平城得以順利保全。

  • 2 # 吾努力

    一.將無能

    俗話說:“將無能,累死三軍。”首先,就來說說這50萬大軍的統帥李景隆。李景隆是明太祖朱元璋姐孫、曹國公李文忠子,建文帝即位,甚被重用。 洪武十九年襲父爵封曹國公,喜讀兵書,多次赴湖廣、陝西河南練兵。靖難之役中,由於耿炳文帶領的軍隊接連失敗,所以建文帝朱允炆就決定讓李景隆接替了耿炳文,並加派20萬大軍,和耿炳文所留的30萬人馬合為一處,共計50萬大軍。可是李景隆本是絝絝子弟,素不知兵,“寡謀而驕,色厲而餒”,其只會在建文帝面前侃侃而談,將自己在兵書上學到的知識講出來,並沒有帶兵經驗,紙上談兵而已。

    二.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在戰爭上,老祖宗早就說過,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靖難之役中兩方統帥李景隆和燕王朱棣兩人幾乎是在一起長大的,可以說彼此都熟悉。但是你試想一下,假如你是燕王朱棣,你可否會留存一手呢?朱棣見建文帝先後削落幾位藩王,為了爭取時間,建文元年(1399年),先裝病,使三子被放回北平;之後由於屬下被朝廷處死,遂裝瘋。所以說朱棣是很瞭解李景隆,而李景隆卻不一定了解朱棣。因此,當朱棣知道耿炳文被換成了李景隆時,便知此戰必勝,在偵知李景隆軍中的部署後,更是笑著說:“兵法有五敗:政令不修,上下離心;兵將不適北平霜雪氣候,糧草不足;不計險易,深入趨利;求勝心切,剛愎自用;智信不足,仁勇俱無,李景隆全犯了,所部盡是烏合之眾,其兵必敗無疑。”

    三.狹路相逢,勇者勝

    戰爭是需要一往無前的勇氣的。拿白溝河之戰來說,逼的朱棣換了三匹戰馬,箭矢射光了,寶劍也砍斷了,無奈之下,只有來到河堤上,佯引鞭,招援。但李景隆疑有伏,不敢前,最終被高煦救至。還有後面一旋風把帥旗刮斷了,就被朱棣反攻了,身為主帥,就沒有注意,只會撤退,致使軍隊戰敗,降者數十萬。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身為主帥就得有戰死在沙場的決心,面對大好局面,得抓住,一戰定勝負。

    所以,此戰儘管李景隆有50萬大軍,但也必定大敗而歸的。戰爭不是書上三言兩語可以講清的,戰場瞬息萬變,只有經歷血與火,才能明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胡麻油和花生油相比較哪個對身體更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