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思想與茶道風俗對日本陶瓷藝術設計影響
日本“禪宗”與“茶道”是宗教文化史上很好的結合。由中國傳去的佛教禪理同茶道有機形成“茶禪一體”的獨特藝術形式。
說到茶道,不得不歎服於日本本土審美改造意識,他們將“和、靜、清、寂”的禪學神髓以近乎於刻板的形式傾注在各種流派的茶會中,禁錮了享茶本身的樂趣,但卻因此更符合宗教和貴族階層對於理性禪意味的追求和交流需要。
從庭院到畫卷到主客間對話,都有嚴格限制,對茶具的欣賞也是一個程式化了的、強調寧靜與古樸的必要。在這種近乎於苛求和挑剔的環境中,被做為欣賞物件的“茶道具”製作必然會受到空前的重視。就如同插花要符合茶會的主題一樣,使用的茶具更要符合禪意精神,體現出茶的簡約和高雅清幽。
對意境的追求,尤其是古樸的追求,使得日本陶瓷的整體藝術造型呈現出特有的“古拙與簡樸”,遠離了繁複的色彩,把禪的枯寂和寧靜演義得淋漓盡致,對細節則究至極致。
“純粹的模仿到和本土文化結合,走出一條日本式的道路。”看看現今在中國早已經失傳的天目碗,在日本卻得以保留。據說天目山本是宋代參佛聖地,扶桑使者學佛,見此茶碗,甚為喜愛,大量東攜,故而今日仍有收藏。
按照現今人的觀點,恐怕很難理解看上去一個普通的碗居然價值連城。當然這也是貴族階層參與的一個非正常的結果所導致。
備註:
瓷器製造是在13世紀開始的。13世紀20年代,日本人加藤四郎右衛門到中國福建學習制瓷技術,5年後歸國,在瀨戶設廠製造黑釉瓷器。後瀨戶迅速發展成為日本陶瓷業的中心。16世紀的江戶時代,日本人吳祥瑞前往中國景德鎮,後帶回瓷器的製造秘術,並在有田郡設廠生產青花瓷。初期的青花瓷簡潔精緻,很快由荷蘭船商運銷歐洲。有田郡廠後來由酒井田繼續經營,並開發了釉上裝飾技藝,稱為柿右衛門瓷,真正燒製陶器是在鎌倉時代,瀨戶一個叫藤四郎的人從中國引入了技術,製造水壺、香爐、佛具等。以後直到室町時代,除了瀨戶以外,信樂、常滑、丹波、備前、越前等地也能製造陶器了,被稱作 日本的六大古窯。再後來1616年,北韓的李參平在肥前有田成功地燒製了瓷器,日本的陶瓷製作就此開始了。接著有各種燒器產生,其中伊萬里瓷器在歐洲也享有盛譽。
京燒:在京都製造的陶瓷器總稱為京燒,又叫清水燒。京燒質地細膩,色彩和諧。盤子、花瓶、茶具和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工藝瓷器都是很好的旅遊紀念品。
禪宗思想與茶道風俗對日本陶瓷藝術設計影響
日本“禪宗”與“茶道”是宗教文化史上很好的結合。由中國傳去的佛教禪理同茶道有機形成“茶禪一體”的獨特藝術形式。
說到茶道,不得不歎服於日本本土審美改造意識,他們將“和、靜、清、寂”的禪學神髓以近乎於刻板的形式傾注在各種流派的茶會中,禁錮了享茶本身的樂趣,但卻因此更符合宗教和貴族階層對於理性禪意味的追求和交流需要。
從庭院到畫卷到主客間對話,都有嚴格限制,對茶具的欣賞也是一個程式化了的、強調寧靜與古樸的必要。在這種近乎於苛求和挑剔的環境中,被做為欣賞物件的“茶道具”製作必然會受到空前的重視。就如同插花要符合茶會的主題一樣,使用的茶具更要符合禪意精神,體現出茶的簡約和高雅清幽。
對意境的追求,尤其是古樸的追求,使得日本陶瓷的整體藝術造型呈現出特有的“古拙與簡樸”,遠離了繁複的色彩,把禪的枯寂和寧靜演義得淋漓盡致,對細節則究至極致。
“純粹的模仿到和本土文化結合,走出一條日本式的道路。”看看現今在中國早已經失傳的天目碗,在日本卻得以保留。據說天目山本是宋代參佛聖地,扶桑使者學佛,見此茶碗,甚為喜愛,大量東攜,故而今日仍有收藏。
按照現今人的觀點,恐怕很難理解看上去一個普通的碗居然價值連城。當然這也是貴族階層參與的一個非正常的結果所導致。
備註:
瓷器製造是在13世紀開始的。13世紀20年代,日本人加藤四郎右衛門到中國福建學習制瓷技術,5年後歸國,在瀨戶設廠製造黑釉瓷器。後瀨戶迅速發展成為日本陶瓷業的中心。16世紀的江戶時代,日本人吳祥瑞前往中國景德鎮,後帶回瓷器的製造秘術,並在有田郡設廠生產青花瓷。初期的青花瓷簡潔精緻,很快由荷蘭船商運銷歐洲。有田郡廠後來由酒井田繼續經營,並開發了釉上裝飾技藝,稱為柿右衛門瓷,真正燒製陶器是在鎌倉時代,瀨戶一個叫藤四郎的人從中國引入了技術,製造水壺、香爐、佛具等。以後直到室町時代,除了瀨戶以外,信樂、常滑、丹波、備前、越前等地也能製造陶器了,被稱作 日本的六大古窯。再後來1616年,北韓的李參平在肥前有田成功地燒製了瓷器,日本的陶瓷製作就此開始了。接著有各種燒器產生,其中伊萬里瓷器在歐洲也享有盛譽。
京燒:在京都製造的陶瓷器總稱為京燒,又叫清水燒。京燒質地細膩,色彩和諧。盤子、花瓶、茶具和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工藝瓷器都是很好的旅遊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