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李白一生主要分為五個時期1、讀書與蜀中游歷期:5歲-25歲五歲隨父到江油縣,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讀書,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上遠遊的征途,二十五歲李白出蜀。2、壯遊與求仕期:26歲-42歲李白不屑參加科舉,希望透過漫遊求得引薦的機會。二十六歲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識孟浩然。到湖北安陸時,與高宗時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結婚,在此約十餘年。3、長安三年入仕期:42歲-44歲有人考證,李白曾兩入長安,開元后期一次,但無功而返。天寶元年可能由於玉真公主、吳筠、賀知章等人的推薦,召入長安作家供奉翰林。而李白自恃太高,無心理準備,依舊縱酒狂歌,桀驁不馴,後受排擠,賜金放還。二入長安在李白一生中很重要,使其後的創作有著強烈的思想性和政治性。4、再次遊歷期:44歲-55歲離開長安,李白又開始漫遊。在洛陽遇到了去長安的杜甫,杜隨白遊歷,二人有近一年的交遊(李白有二詩與杜,杜有十二首詩贈白)。之後,白與武后時的宰相宗楚客的孫女結婚。這期間,白熱衷於求仙訪道。5、安史之亂期:55歲-62歲安史亂後,白隱居廬山。玄宗奔蜀,馬嵬後,肅宗在靈武繼位。玄宗在成都尚不知時,釋出公文,命其子平定天下。永王李璘在江陵招募將士數萬人,東下平亂,實則別有野心。他經廬山闢李白為幕僚。李白是不懂政治的人,只是出於報國安民的意圖而入幕。肅宗以逆反鎮壓永王,白以“附逆”罪長流夜郎。玄宗還都,大赦天下,白得還。據郭沫若考定“朝辭白帝彩雲間”一詩即是李白聽到遇赦而作,極高興。他叢九江到三峽走了一年多,而回來是“千里江陵一日還。”62歲的白死於當塗,一說患腐脅疾而死,一說是因醉入水撈月而死。 擴充套件資料李白的人生是錯落複雜的,他在一方面接受了儒家思想,秉承著接濟天下蒼生,安居樂業共享同樂,但是另一方面又接受道家的思想,追求著個人的自由。除此之外他還承受著各種遊歷俠士的思想,勇敢地與封建社會做抗爭,勇於打破傳統觀念,只為塑造自己的個性自由。懷才不遇是李白的詩詞中經常出現的思想格調,與這個格調共同存在的是政治上對他的不重用和無所依靠的情感,而李白在年少時就有著很強的報負心,想要出人頭地,贏得一片天下,他的思想是將天下人的事當作是自己的事情,這種思想觀念就是來自儒家對於他的影響。李白這一生都有著一個偉大的理想,而且有著高遠的抱負,他想要接濟蒼生,安居樂業,讓世間都和平美好,即使在他遭到他人的陷害被貶謫,他也是保持著自己慈悲的心懷保持善良,而並不是避開官場隱居,所以也就有大量的歌頌了古代的功臣英雄的詩詞歌賦都出於他的手中。李白追求自由,這往往是來自於道家思想,大多表現在他對於古人的思想認同上,在李白所羨慕的古人當中,他感觸最多的,就是這幾類人物,第一類是縱橫家世的奇人,第二類是帝王的老師朋友的各種位分高的將相,第三種是不貪戀功名甘心隱退的宰相,第四種是有著高尚情操的隱士。李白這一生飄蕩於江湖,浪跡天涯慷慨自負,不拘泥於平常瑣事,他不拘小節,不看重錢財經常對貧苦人家施予援手,有著豪邁大氣的俠士氣度,這也養成了他十分的崇尚英雄的性格,這反映在他的詩歌當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一個女人這輩子從小就缺愛,而不缺錢,她過的會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