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O胡

    說說唐朝時過年:

    除夕

    驅儺活動

    所謂“驅儺”,即是“驅除疫鬼,祓除災邪”之意。除夕是農曆年最後一天,因此逐除疫鬼的驅儺,便成為除夕中最熱鬧、最具群眾性的活動。

    驅儺之時,人們戴著猙獰的假面具,扮作各種鬼神形狀,歌舞喧囂,熱鬧非凡,常常歡騰晝夜,直到精疲力竭為止。

    不僅黔首百姓熱衷如是,達官貴戚也會參與進來,王建曾有詩道:“金吾除夜進儺名,畫袴朱衣四隊行。院院燒燈如白日,沈香火底坐吹笙。”就是描寫皇宮之中的驅儺樂事。

    燃燎火、唱歌守歲

    每到除夕,人們或在庭院裡燃起燎火,或在居室內點上燈燭,唱歌跳舞,飲酒守歲。

    張說《嶽州守歲》詩:”除夜清樽滿,寒庭燎火多。舞衣連臂拂,醉坐合聲歌。“

    放爆竹

    在除夕的夜裡,還盛行燃放爆竹的風俗。

    張說”桃枝堪避惡,爆竹好驚眠。“

    薛能《除夜作》”不辭加一歲,惟喜到三春。燎照雲煙好,幡懸井邑新。...蘭委殘此夜,竹爆和諸鄰。“描繪了一幅祥和的鄉邑除夜圖。

    貼“春書”“桃符”

    這時,還有除夜貼”春書“、”桃符“的習俗。

    張子容《除日》”臘月今知晦,流年此夕除。拾樵供歲火,貼牖作春書。“據稱 ,桃符為百鬼所畏。”歲旦插門上,置柳門上,以畏百鬼。“

    元日(正月一日)

    元日即每年的正月一日,又稱元旦、元正、歲日等,是一年的開端,也是最重要的節日。加上除夕,官方規定新年一共有7天假日(和我們現在一樣喔,不過7天假是在除夕前後)。

    設家宴:

    白居易在蘇州作歲日家宴詩稱”弟妹妻孥小侄甥,嬌痴弄我助歡情。歲盞後推藍尾酒,春盤先勸膠牙餳。形骸潦倒雖堪嘆,骨肉團圓亦可榮。

    而在長安,更是要設定家宴,廣邀鄰里前來做客。“長安市裡風俗,每至元旦以後,遞餘食相邀,號為傳座。”

    元日賀壽

    日本僧人圓仁在日記記載:“正月一日,家家立竹竿,懸幡子。新歲祈長命,諸寺開俗講。”

    薛逢《元日田家》:“相逢但祝新正壽,對舉那愁慕景催。”

    白居易詩:“慶弔經過懶,逢迎拜跪遲。不因時節日,豈覺此身贏。”

    此外,孩子們還要穿上色彩豔麗的新衣。

    劉禹錫描寫在他鄉過元日的情形“燎火委虛盡,兒童炫綵衣。”

    元日飲酒:

    此時飲酒特別講究年齒,年少者先飲,年老者後飲。

    方幹《元日》:“才酌屠蘇定年齒,坐中惟笑鬢毛斑。”

    劉禹錫與白居易同歲,白居易至劉禹錫宅賀年,劉禹錫在詩中說“與君同甲子,壽酒讓先杯。”詩中所稱“讓杯”,又稱為“讓春”。

    燃燈樹:

    有些貴族還在元日的夜晚燃放燈樹,如“南韓夫人置百枝燈樹,高八十尺,豎之高山上,元夜點之,百里皆見,光明奪月色也。”

    孟浩然還提到過農人在元日佔卜氣候,預測年成豐歉的習俗。“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其他習俗:

    而民間還流行敬椒酒、五辛盤“以獻壽”。

    “歲旦服赤小豆二七粒,面東以齏汁下,即一年不疾病。闔家悉令服之。又歲旦投麻子二七粒、小豆二七粒於井中,避瘟。”

    元旦“理敗履於庭中,則家中會出印綬之子。”

    又,在曉夜子初之時,要將家中用壞的笤帚在院落中燒燬,“勿令棄之出院,令人倉庫不虛。”

    這天人們還要將葦炭用線連起來,排掛在芝麻桿上,然後插在門上,“卻疫癘,禁一切之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傳統文化與現代的商業化,是有融合性還是排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