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庭秋
-
2 # 一騎絕塵OOO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別號:江郎,宋州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程莊鎮江集村)人。南朝政治家、文學家,歷仕宋、齊、梁三朝。
江淹六歲能詩,十三歲喪父。雖家境貧窮,但很好學。
江郎才盡的由來是說江郎夢中有一人向他索筆,江郎將五彩筆還於他後,才思枯竭,再也做不出好文章。這不是扯犢子嗎?
我猜想還是因為官越做越大,工作就會更加繁忙,應酬也比以前多,創作和思考的時間就少了。久而久之,才華就會大大降低,成為所謂的“江郎才盡”
-
3 # 文心書苑百花開
江郎才盡,又叫“江淹才盡“或者“江郎才掩“。是個日常生活和文學作品中經常使用的成語。
《鏡花緣》第九十一回寫道:“如今弄了這個,還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弄得真是江郎才盡了。”
《隋唐演義》第三十六回寫道:“煬帝好大喜功,每事自恃有才,及至徵蠻草詔,便覺江郎才掩。”
成語中的江郎是指的南朝時的才子江淹,成語的意思原是說江淹少時文才出名,但後期才思枯竭,晚年詩文再無佳句。後人則用來比喻文人的才華窮盡。
成語出自〈南史 江淹傳〉,文中寫道:”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為謂之才盡。“
南北朝時,有一位叫江淹的人,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他年輕時刻苦好學,才思敏捷,很有才氣,會寫文章也會作畫,深得人們喜愛和推崇。可是,當他後來官至光祿大夫文章大不如從前,詩畫也平淡無味。到了晚年,總拿著筆思考半天也寫不出任何東西。當時人們謠傳:有一天,江淹在涼亭裡睡覺,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一支筆在你那裡已經多年了,現在你該還給我了。“江淹摸了摸懷裡,確實掏出一支五色筆來。於是,他便把筆還給了郭璞,從此以後江淹再也沒有寫出美妙的文章,也沒有畫出漂亮的圖畫。因此,人們都說江淹的才華已經用盡了。
江淹的詩文到後來退步,是真有其事,為歷代詩家文士所公認。但他一落千丈的原因,不是上面所說的那些子虛烏有的夢話。
他早年家境貧寒,所以在學習上非常刻苦,“留情於文章”,而且十分注意向有成就的老前輩學習,“於詩頗加刻畫,天分不優,而人工偏至"。也就是說他雖然缺乏做學問的條件,但他加倍努力去鑽研。
他的成就不是天意神授,而是來自勤奮不怠,好學不倦。這就是他前半輩子譽滿朝野的根本原因。
到了後來,官做大了,名聲也大了,認為自己平生所學皆已具備,功成名就,須及時享樂。
於是由嬉而隨,耽於安樂,自我放縱,再也不刻苦砥礪了。他說自己性有五短,其中“體本疲緩,臥不肯起",“性甚畏動,事絕不行"等,就屈於“隨"的劣根。
“隨”導致他事業已消磨,他只“望在五畝之宅”,“半傾之田”,什麼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也都煙消雲散了。後來才疏學淺,詩文褪色,絕無美句,這是必然結局。
-
4 # 冰峰icepeak
“江郎才盡”中的“江郎”,真的是因為丟失一支筆而導致才情盡失嗎?
“江郎才盡”中的“江郎”指的是江淹,南朝的文學家和政治家。這個江淹是一個神童,6歲就能夠作詩,13歲喪父,家境貧窮。為了改變命運,他20歲從政,成為權貴們的御用文人。他這份文秘工作一干就是十餘年,這十年他是政治上失意,但是在文學創作上大放異彩,成為文壇巨星。後來又因改投蕭衍,得到賞識,一路升遷,高官封侯,達到了人生顛覆。但是他在文學創作上變得令人不忍直視。於是,人們說他是江郎才盡。
“江淹才盡”的原因,有很多傳說。其中的一個便是“夢中還筆”,和丟失一支筆意思相近。據說,有一天,江淹午睡夢到一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一支筆在你這裡放了很久了,今天要拿回去。”江淹從懷中果然掏出了一支筆,並將其還給了郭璞。然而,從此江淹才思減退,再也寫不出絢麗的文章了。
傳說畢竟是傳說,不可考證。不過和他之前相比,江淹35歲以後真的就沒有什麼比較好的文章了。我在想,這或許是他的一種選擇。實際上,這是江淹的一種選擇,或者是價值觀的改變。仕途的轉變,讓他沒有心思或時間去琢磨文學,自然就寫不出好的文章。
-
5 # 桃源天馬行空
"江郎才盡"流傳最廣的是:某一天,江淹在園中涼亭午睡,迷濛中夢見一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一枝筆放在你這裡己經很久了,是不是應該歸還給我了。"江淹一摸懷中,果然有枝筆,拿出一看,竟是枝五彩筆。於是,他就把這枝五彩筆還給了郭璞。誰知一覺醒來,這位曾寫出過不少峭拔蒼勁詩文的大才子,竟然文思全無,再也寫不出五彩繽紛的文章了。這就是那個無論如何也讓人難以置信的江郎夢中還筆的故事。
另外還有一個傳聞: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小睡,夢見一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掏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再精彩了。
其實並不是江淹的才華已經用完了,而是他當官以後,一方面由於政務繁忙,沒有時間構思文章,另一方面也由於仕途得意,不需要自己提筆,勞神費力,就很少動筆了。久而久之,再動筆寫文章自然會逐漸遜色,缺乏才氣。
-
6 # 吾是四五六
這只是一神話故事,並不是因為丟了一支筆從此就沒有才華了。而是他當官以後,一方面由於政務繁忙,另一方面也由於仕途得意,無需自己動筆,勞心費力,就不再動筆了。也是因為他聽到的褒將之詞太多了,自己以為很了不起,然後故步自封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會逐漸遜色,缺乏才氣。
回覆列表
華人自古喜歡神話,也許只是用 夢還神筆為江郎 才盡 能有一個完美的說辭吧。主要原因比較像現代人 小時候誇太多了 提筆者也就覺得自己的文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吧,於是就沒了學習的精神 也沒有了 打破常規的念頭 一直固步自封 最後也就江郎才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