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至簡齋

    書法創作中的用墨,主要體現在一下幾點,即濃,淡,幹,溼,墨色的變化,是在字法,章法的基礎上,豐富了作品的藝術效果,增強視覺的衝擊力,讓作品更有看頭,用的好,就增加書法作品的藝術價值,用的不好也會削弱其價值!

  • 2 # 嶺南孤客

    現代寫字用墨,因方便一般都用墨汁,用墨磨汁的比較少了。喜歡濃墨的用原汁,筆蘸墨的頻率高一點;喜歡淡墨的加點水。用墨濃淡體現書者的偏愛,也可以說是風格吧。在書品中,用墨主要體現筆意筆勢,講深一點,書者對所書內容情感的再現,經行筆的力度、急緩,透過墨與紙的結合呈現出來。因此,一位書者在寫不同的內容時,不可能用墨都是一樣的。

  • 3 # 呂永亮

    就拿書寫《心經》來講,千百年來早已形成了一套抄經定式風格,通常也不太會有人去改變這種風格。如圖就屬於常見抄經風格,所以在用墨等主要方面,主要強調的是虔誠心與平和態度。

    當然啦,本人因為屬於不安份之人,偏偏思考了假如把正兒八經的《心經》用創作表現的話,會產生出怎樣的效果。

    於是如圖,除了濃淡枯溼,輕重緩急,還有疏密關係,製造矛盾, 另加截煞用筆,造成氣眼。 用藝術的心態大書丁《心經》……

  • 4 # 齊光宏書法

    在書法創作中,用墨是非常重要的。但會用墨者首先要會用筆,不會用筆就談不上用墨。筆離不開墨,墨也離不開筆,有筆有墨,筆墨精道才可能是好作品。

    在實際書法創作中,會用墨者一定不是初學者。會用墨者墨分五色、會用墨者書法的神采,氣韻,質感,乾枯,潤燥會隨著墨色的變化,變化而來。歷史上凡有獨特書法藝術風格的的大師們,無一不是用墨的高手,象王羲之、懷素、顏真卿、蘇軾、董其昌等等,他們有的用濃墨厚重的點畫可以表現出金石韻味,有的用恰當的枯筆可以寫出萬歲古藤的感覺,有的用淡墨可以寫出飄逸飛動的點畫,看起來很有靈氣。

    用墨在書法風格的朔造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然要把墨用好,除了會用筆這個關鍵因素之外,還要涵養作者的浩然正氣,提升內在氣質,這樣筆才能收的住墨,只有收放自如了,墨色的變化,過渡才能如行雲流水,自然豐富,創作者的內涵,人生閱歷等,透過作品表現出來就行成了你的作品風格。

  • 5 # 吳自強書畫藝術

    中華國粹的書法學習中,筆墨紙硯作為重要的學書工具缺一不可,一幅較為成功的書法作品,必須具備四個基本條件:筆法、結構、章法、墨法。

    毛筆在沾上墨汁後,在紙張上呈現出來的不同的效果稱之為墨法。歷代書家無不深究墨法,墨早在三千多年前的中國西周時期就有了。據《述古書法纂》上記載:西周“邢夷始制墨,字從墨土,煤煙所成,土之類也。”繼而,用石炭為墨,到了漢代以後,開始用松煙、桐煙制墨。墨的種類、名稱很多。如果就它製作的原料和方法而言,主要有:油煙墨、松煙墨。油煙墨,是用桐油、菜油、麻油等油料燒成煙和動物膠配製而成的。它具有質地細膩、堅實、耐磨、烏黑髮亮、膠重的特點。松煙墨,主要是用松樹燒成煙和其他原料配製而成的。它具有色濃而少光澤、膠輕質松而易溶於水的特點。此外,還有:特煙墨、硃砂墨、選煙墨等。另外,有以制墨者、產地命名的墨。如三國魏書誕制的“韋誕墨”、南唐李廷珪制的“李廷珪墨”、明代羅小華制的“羅小華墨”、安微徽州產的“微墨”等等。總之,墨的名稱很多。但是,不論哪一種墨,凡是好的墨,一般都具有“質細、膠輕、色黑,聲清、味香”的特點。

    清代書法理論家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說:“書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芝一大關鍵已。”明代文人畫興起,國畫的墨法融進書法,增添了書法作品的筆情墨趣。古人有墨分五色之說,講的是墨有焦、濃、重、淡、輕,又有枯、幹、渴、潤、溼的用墨用水程度和輕重的區分。最主要的三種表現形式分別是:濃墨、淡墨、枯墨。隸書、楷書、似乎只有用濃墨才能表現出其力度和精神,從書法作品來看,的確有絕大多數的作品是用濃墨書寫的,如宋人蘇東坡,清人劉墉,就是用濃墨的高手,以致有“濃墨宰相”之稱。從審美效果上講,淡墨則更適合表現清淡幽遠的意境,明代董其昌喜用淡墨,他以淡墨追求清雅嫻靜的藝術風格。王文治喜歡淡墨,故而有“淡墨探花”之譽,近人林散之先生也擅用淡墨。

    墨的濃淡選擇是書法家其實墨法的選擇與創作時選用的書體,“以潤取妍”,“以燥取險”,又說明墨法對字的形質、氣韻的影響。一般說來,墨的幹、燥、濃決定字勢的險峻,具有陽剛之美; 而墨的溼、淡、潤決定字勢的姿媚,具有陰柔之美。

    焦墨是指點畫中的墨不僅濃重,而且極少水分,像幹皴之筆,一般在書法作品中不大量使用,這是一種特殊的方法,用得好,有時有畫龍點睛之妙,明代徐謂、清人虛谷擅用此法。

    幹墨指點畫中含水較少,但比焦黑要溼,尤其在行草書中,能時時出現飛白,增強書法墨色層次,富有表現力,如宋人米芾《虹縣詩》、《蜀素帖》,黃庭堅草書,均有十分到位的幹墨之法,相傳東漢蔡邕擅長飛白書。

    渴墨與幹墨、焦墨屬於同一墨法序列,但在表現程度和審美效果上,渴墨介乎幹墨與焦墨之間,時見飛白之線條,用得好,亦有點睛之效果,常常用於行草書,篆書和魏楷也時用此法,用得好,有蒼茫,老辣的藝術風貌,清人吳昌碩可謂這方面的高手。

    漲墨可以說在某種意義上與溼墨屬於同一墨法序列,只不過其主要的效果表現在筆之外,用漲墨書寫筆畫,其點畫中的水份多滲出點畫之邊緣,但點畫之用筆十分明顯,清人王鐸最擅此法。用漲墨,點畫中之濃墨雨點畫外之淡墨同構於一字或數字之中,有非常豐富的墨色變化。用此法,可以宿墨法相結合,往往在蘸濃墨後,筆尖蘸以清水,以滲化能力強的宣紙為之,頗有味道。

    書法創作的過程中,我們不可孤立的看待每種用墨方法,相反,一件優秀的書法藝術作品應該同時運用幾種不同的蘸墨之法,用水和選墨也是墨法運用的關鍵。在書法臨摹與創作中,我們只有多練、多觀、多思、多悟才能熟練的掌握好用墨的規律,最終形成自己書法創作風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後的血HCG值的變化及個階段的值應該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