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DCRX890

    吐蕃一詞,始見於唐朝漢文史籍。蕃,藏語作“bod”,為古代藏族自稱。根據較普遍的說法,蕃是由古代藏族信奉的原始宗教──“本”(bon)音轉而來;也有人認為,蕃意為農業,與卓(bro,牧業)相對。

  • 2 # 我是噴子008

    唐宋史籍中多次出現“兩蕃”一詞。“兩蕃”所指代的具體民族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上的“兩蕃”主要有三種情況:其一,指西北兩蕃,如《相國義陽郡王李公墓誌銘》載:“其後懷恩父子皆敗,朔方有眾,洎西北兩蕃,望子儀而頓伏,皆如公策。”關於西北“兩蕃”指代民族,胡三省曰:“若開元、天寶以來,西則吐蕃,北則突厥。中興以來,所謂兩蕃,西則吐蕃,北則回紇。”(《資治通鑑·唐紀五十》)其二,指遼東兩蕃,即新羅、渤海或百濟、高麗,如《舊唐書·穆宗紀》載:“平盧軍新加押新羅渤海兩蕃使,賜印一面,許置巡官一人。”《命張儉等徵高麗詔》載:“百濟高麗,恃其僻遠,每動兵甲,侵逼新羅。……朕情深愍念,爰命使者,詔彼兩蕃,戢兵敦好。”(《全唐文》卷7)其三,指遼西兩蕃,即奚與契丹,如《通典·邊防十四·突厥中》載:“八年冬……東發奚、契丹兩蕃,期以明年秋初,引朔方兵數道俱入,掩突厥衙帳於稽落河上。”《舊唐書·德宗紀上》載:“十九年……玄宗遣忠王為河北道行軍元帥以討奚及契丹兩蕃。”廣義的“兩蕃”是指兩個民族之合稱,與兩者意同,可譯為“兩個蕃國”,並無更深的含義。

      狹義“兩蕃”是指唐代的奚與契丹。這一意義上的“兩蕃”不僅是一個合稱,更是一個專屬名詞。在史籍中,當提及奚與契丹時,有時直接以“兩蕃”稱之。如唐玄宗在《敕奚都督李歸國書》中曰:“朕比聞突厥欲滅卿兩蕃,先敕守珪嚴為防護。”在《答張九齡賀破突厥批》中曰:“兩蕃歸我,因用御邊,北虜猖狂,欲有親率。”均以“兩蕃”代指奚與契丹。《通典·邊防十四·突厥中》載:“小殺等曰:‘兩蕃亦蒙賜姓,猶得尚公主,但依此例,有何不可?’”《新唐書·裴懷古傳》載:“俄轉幽州都督,綏懷兩蕃,將舉落內屬。”亦以“兩蕃”代指奚與契丹。這一點與提及遼東兩蕃時代指的新羅與渤海不同,稱新羅、渤海為“兩蕃”,則必在“兩蕃”字首上新羅、渤海的字樣。個別地方未加此字首的,也必在前文中出現新羅、渤海。當在文獻中同時出現新羅、渤海與奚、契丹時,“兩蕃”就變成奚與契丹的專稱,渤海等則直述其名。如唐開元二十九年(741),以安祿山為“兩蕃、渤海、黑水四府經略使”(《資治通鑑·唐紀三十》)等。在提及吐蕃等兩蕃時,則在“兩蕃”字首上“西北”二字。胡三省認為:“言西北兩蕃者,以別奚、契丹兩蕃。”(《資治通鑑·唐紀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徒申請考核自評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