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燻魚居

      “黃花菜”是個變種,本來是“黃花”。但這個“黃花”卻已不是“黃花菜”了,在古詩文裡,“黃花”專指菊花。如相傳為王安石所作的詠菊詩:“昨夜西風過院林,吹落黃花滿地金。”李清照詞《聲聲慢》:“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醉花蔭》:“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現在讓我們來看蘇軾詠菊的名句。《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末句“明日黃花蝶也愁”,在他的詩《九日次韻王鞏》中也曾用過。此詩此詞,都作於重陽節即夏曆九月九日。“黃花”,當然是指菊花,古代有重陽賞菊的習俗。“明日”,指重陽節第二日,即九月十日。“明日黃花蝶也愁”,是說如果錯過了重陽賞菊的最佳時機,待節後再來,花已凋謝,蜂蝶也無興趣了,以此比喻過時的事物。當然,這是詩人誇張的說法,九日、十日只有一天之差,花不至於殘到這種程度。唐人鄭谷就說過:“節去蜂愁蝶不知,曉庭還繞折殘枝。自緣今日人心別,未必秋香一夜衰。”後兩句說的是實話,花未必一夜衰敗,是人的心境不同了。第一句給了蘇軾啟發,由“節去蜂愁蝶不知”昇華為“明日黃花蝶也愁。”  最要緊的就是“明日黃花蝶也愁”這句話。若給以最簡潔、最通俗的解釋,它的意思就是“晚了”———這不恰恰和“黃瓜菜都涼了”是一樣的意思嗎?  結論已經有了:“黃瓜菜都涼了”正是從“明日黃花蝶也愁”演變而來。只是因為蘇學士的詩句太雅了,老百姓囫圇吞棗,難以消化,遂以訛傳訛,先是把“黃花”變成了“黃花菜”,後來又變成了“黃瓜菜”。之所以造成這樣的誤會,大約那個“蝶”字也有一定的連帶責任,它不是和盛菜的“碟”同音嘛!於是東坡居士的“黃花”終於變成了一道“黃瓜菜”,被盛到“碟”裡,你要是來晚了可不就“涼了”嘛!  想到這裡,不禁啞然失笑:雅俗之間的溝通竟如此之難,我們習以為常的語言文字中,這樣的陰差陽錯不知還有多少!  附帶還要說一句:“明日黃花”這個成語至今在書面語中仍然存活著,只是常被用錯。我曾不止一次在稿件中使用“明日黃花”,待刊登出來發現已經編輯改成“昨日黃花”,人家好心地認為是我寫錯了,過時的當然是“昨日”,怎麼能是“明日”呢?所以要幫我“改正”,而不知此典出處,更不明白東坡先生此處所用的“時態”———權且借用英語的“時態”概念———不是“過去完成時”而是“將來時”,有什麼辦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哲學、心理學和宗教之間有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