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512829719877

    在現代社會,人們一般以貴金屬作為貨幣使用。那麼某樣貴金屬要成為貨幣應滿足七種條件:

    1.有價值

    2.價值固定

    3.不易磨滅

    4.便於分析

    5.便於認識

    6.便於攜帶

    7.品質相差不大。

    那麼在遠古時代人類文明發展欠缺,缺乏對貴金屬加工的能力。於是人們自然開始尋找有價值、不易磨滅、便於認識、便於攜帶且品質相差不大的天然物質來使用,比如說貝殼。

    貝殼為什麼能夠長期成為某段時期的貨幣呢?

    答主在描述問題的時候其實弄錯了一個概念,沒有什麼東西天然就是貨幣的,貝殼不是貴金屬也不是。它們之所以能成為某一時期的貨幣,從根本上來說還是源自人類的需要。

    遠古時代,人類對於工具的掌握還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製造不了太複雜的工具。沒有工具就種不了地,種不了地就沒有飯吃,沒有飯吃就得餓死。去打獵呢又太難了。所以人類將目光投向了水域————種不了地鬥不過獅子打點小魚小蝦總是可以的。於是人類步入了漁獵時代。

    這個漁獵時代在歷史上是有投射的,在中國,伏羲就是漁獵時代的開創者。伏羲是華夏文明的創造者,是遠古“三皇”之一。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人們開始用漁獵來獲取食物。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靠漁獵而活,比如說深處內陸的草原部落則是透過放牧打獵來獲取食物。這樣一來就形成了物質差異。草原部落擁有沿海地區沒有的牛羊豚鹿;水域則擁有草原部落沒有的魚類貝殼。為什麼這裡會提到貝殼,因為在陶瓷銅器沒有發明以前,貝殼是人類唯一的飲水器具。尤其是直徑約一尺可供多人飲用的貝殼最為需要。但是這麼大的貝殼只有在靠近水域的地方才有。所以當原始社會的部落之間經常會進行貝殼換牛羊這樣的物物交換。久而久之的貝殼便成為了某種帶有特殊價值的貨幣,那麼為什麼不是牛羊變成貨幣呢?因為牛羊體型太大、生產週期太長,自己還能活蹦亂跳的。哪天在家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貨幣離家出走了誰來負責?

    到了後來,陶器被髮明,不需要再刻意交換貝殼用來盛水。但是貝殼作為貨幣使用了將近30萬年之久,已經成為了約定俗成的交換媒介。因此人們將用來盛水的大貝殼逐漸換成了便於攜帶小貝殼,並賦予了它特殊的含義——貨幣。

    綜上所述,因為人類漁獵時代的發展,人們大多數都在靠近水域的地方活動。而貝殼天生就具有便於攜帶、不易磨損、價值固定、便於認識等特性。於是便在長達30萬年的時間裡被人類選中成為了“天然貨幣”。

    順便說一句,在中國的春秋時代貝殼陸續被廢棄而改用銅為貨幣。到秦始皇統一中國時明確下令把貝殼貨幣廢除。但在封建時期尚屬偏遠地區的雲南,苗族人們至明朝時還保留著把貝殼作為貨幣的習慣。貝殼作為貨幣在中國已有了上千年曆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哪些球員的天賦算得上是肉眼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