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向日葵7O89

    仍然會感覺做人不被理解,很失敗,會討厭和嫌棄,懷疑自己,甚至厭世。所以如果別人敢吐我口水,就是死,我也要吐回去,我也要告訴別人:我也很討厭你,不怕你。我也要你“討厭,嫌棄,懷疑自己”。我覺得“把情緒壓回去最偉大”(說這句話的人自相矛盾地選擇,要求當“可以發洩情緒的特權小人”)是一句鼓勵人“沉默裡死亡”,把外傷變成內傷的洗腦。

    所以我特別理解魯迅,他是死於“做好不得好”,“吃力不討好”且旁人對對錯,是非冷漠,裝傻,裝睡,“叫不醒”的絕望。與這種“做人”劃清以死抗爭,訣別的界限。

    俞敏洪說,如果一切,所有都做不成,最想去的地方是寺廟,我覺得世上沒有清淨之地,哪裡都有塵俗,社會的味道。

    如果一個人“專門利人,毫不利己”地做成了聖人,仍要承受這世界的責難,無人迴應,站出來講一句公道話,可能就會真正願意以死自證:這個世界毫無留戀價值,誓不兩立。這就是抑鬱症,癌症的病機,人已經徹底地否定了自己的生機,活著的意義,自己看不起,討厭自己,細胞自我攻擊。

  • 2 # 旅遊達人老嶽

    現實生活像這種人叫白眼狼,你做了好事不但不感恩卻仇恨你,這樣的在我們生活中並不少見。 那麼,這種從感恩到仇恨的心理逆轉,是怎麼形成的?我覺得這種人,在意識層面,受倫理道德約束,我感激你;但在潛意識層面,卻有一種相反的情感,那就是仇恨。

    對人施以援手的人,除了會獲得良心的安寧,還會附帶道德和地位的優越感。 而被幫助的人,在意識層面是開心的,因為你解決了ta物質的需求。但心靈深處,ta卻是憤怒的,是嫉妒的,是帶有仇恨心理的。

    因為人天生就有著追求平等,追求卓越的精神渴求。因為被幫助,就意味著自己無能、弱小,卑微不如他人。於是,仇恨油然而生,嫉妒心也持續發酵。

    我給大家講一個典故;古時,有對鄰居,關係甚好。 有一年,天降災難,其中一戶人家顆粒無收,全家都陷入了飢寒交迫的困境。另一家,因為做生意發了財,成了富人。這時,富人給窮人送去了一碗米。窮人接過米後,感動得眼淚都快出來了,說滴水之恩,日後定當湧泉相報。

    後來,窮人熬過了最困苦的歲月,但是日子還遠比不得富人。富人出於好心,又送給窮人一斗米。窮人拿著一斗米回到家後,瞬間發飆了!他四處開始說富人的壞話:你這龜孫子,家裡有那麼多糧食,為什麼就不能多給點?這一斗米頂個屁用。吃完老子還不是繼續捱餓?於是,恩人變仇人,兩家從此絕交。

    這也就有了那句俗語;一碗米養恩人,一斗米養仇人。窮人接受一碗米的施捨時,內心是“快樂”遠大於“仇恨”的。可當窮人接受一斗米的施捨時,他內心就成了“嫉妒”大於“快樂”,“仇恨”強於“感恩”。 因為每次受助時,窮人潛意識裡,就會滋生出一種因卑微而產生的仇恨。與之對抗的,是自己的道德和良知。最後,當潛意識仇恨積累得越來越多,自我道德良知已無法將它壓制時,人就變成了白眼狼。

    仇恨幫助自己的人,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微妙心理。但它被道德和良知壓制。 它存於潛意識裡,平時很難被我們所察覺。是的,這又是一樁人性之惡。但這個可悲的真相,也給我們敲響了下很好的警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老年腿疼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