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琪說
-
2 # 順其自然65491946
豫劇的唱腔流派有很多種,豫東調,豫西調,南陽調,曲劇,越調,還有許多地方小調。豫劇的唱腔婉轉悠揚,復調很多。令人愛聽。所以它的覆蓋面很廣,凡是有河南人的地方就有河南戲,其實很多不是河南人的外省人也很愛聽河南戲。五十多年前,我曾到雲南貴州等省,那裡竟然也有豫劇團。新疆的十個兵團幾乎每個兵團都有豫劇團。你說他的覆蓋面有多大,除了西藏及東北,幾乎那個省都有豫劇的存在。
-
3 # 自立667
我喜歡傳統的予劇,特別是唱腔,幾百年以來,老師傳授學生,除詞以外,唱腔都是口傳,學生心授,另外,唱腔有固定的板式,比如,二八板,流水板,慢板等等,不論你是予西調,予東調,還是沙河調的唱法,任何人都可以照著板式唱,既是不會唱,也會照著板式哼,所以非常受大家的歡迎,但,現在不同了,自從有了作曲家這個行當,演員學戲,都必須照著作曲家寫好的曲譜演唱,可大部分演員又不會看曲譜,怎麼辦?作曲家要教唱,學員學會,作曲家任務完成,所以,現在的唱腔,已分不出什麼是予西調,予東調,沙河調,更聽不出流派的韻味,假如非得分個調或派的話,那就是作曲家的派和調,而且,作曲家們如不把戲腔寫成歌曲味,那都不算作曲家的能耐,所以,現在的予劇,就成了不予不歌的二不像,老觀眾不接受,新觀眾認為,既然不予不歌,還不如直接聽歌,所以,除原傳統戲的唱腔還能聽,現在的新編歷史劇和現代戲,根本沒法聽,人們稱予劇是戲歌,假如這種現象不改變,予劇的加速消亡,我們的作曲家應立首功,是不容置疑的。
-
4 # 慧棋詩詞原創
首先謝邀。 戲曲聲腔藝術是一個較複雜的工程,它履蓋了中國三千多個劇種,它與音樂學院的聲腔發音有較大區別,因為戲曲演唱行腔有很強的個性特徵,做為戲曲演員要掌握以字行腔,字正腔園,特色鮮明,韻味雋永,剛柔相濟,收放自如,在演唱中又要符合各劇種,各行當,各流派的風格和犮聲方法,以使行腔,潤腔,韻味,勁頭都能恰到好處。 例如京劇中的銅錘花臉,要求聲腔粗獷,豪放,氣勢磅礴,有很強的穿透力和威懾力。而花旦則要求聲音清脆,明亮甜美,嫵媚俏麗。京劇中旦行行腔多用小嗓,老旦則以大嗓為主,到高聲區也揉進小嗓行腔。 老生,武生,小生,文丑則根據具體情況耒行腔潤腔。 又例,河北梆子中的青衣和老生,在演唱上是真假聲相結合行腔,越到高聲區行腔假聲越多,到低聲區則真假聲行腔越多。 而評劇中的白派行腔則要求,高中低聲區的聲音有一定寬度,行腔園潤醇厚,蕩氣迴腸,尤如幽谷中之清泉,行腔中往往用鼻腔共鳴,潤腔歸韻,咬字講究粘連相隨,柔中寓剛,而新派(新鳳霞)行腔要求聲音明亮,甜美活沷,在真聲基礎上揉進假聲行腔。 為此有些劇種如,粵劇,川劇,秦腔,湖南花鼓戲等一般來說其地方語言和旋律,曲調是構成演唱風格的要素,如不瞭解該劇種的行腔規律,演唱技巧就不能唱出它的特點和味道。 行腔的韻味是戲劇傳統美學觀念的標準,其字聲情韻的結合而形成該劇的韻味,所以在行腔中使字清,聲美,聲傳情致韻,這樣才能創造協調完整的韻味腔美,它適用各劇種行腔潤腔,以提高戲劇聲腔藝術的美字價值。謝謝。19,1,2
-
5 # 八姐說
中國戲曲文化源遠流長,不同的戲曲有不同的唱腔、不同地區的的戲曲也有不同的唱腔,就是相同的戲曲由於不同的演唱流派唱腔也不相同。
透過以下幾個劇種簡單分析一下:
1: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每個流派的唱腔都有自己獨有的特點,優美大方的梅派唱腔,幽咽婉轉、起伏跌宕、若斷若續、節奏多變的程派唱腔,深邃曲折的唱腔程派唱腔......
2:豫劇,是由山陝梆子結合河南土語及民間曲調發展而成。祥符調、豫東調、沙河調三派的聲腔結構都是在同一種音階調式中進行的。唱腔結構的骨幹音由五個音組成,旋律主要在音區之間進行。唱法多用假聲(即二本嗓)。唱腔華麗、輕快,具有熱情、粗獷、高亢、明朗。豫西調演唱時多用真聲(即大本嗓),具有樸實、渾厚、悲壯、深沉,長於敘述。早期的豫劇基本上就是以地域的區別來劃分豫劇流派的。後來出現的豫劇個人流派也都有都是有著自己的特點,高亢激昂的"常派",大氣響亮的"馬派"等等。
3:再說一個梆子腔,是對一種戲曲聲腔系統的總稱。它源出於山西、陝西交界處的“山陝梆子”,特點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擊節。然後,它向東、向南發展,在不同地區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東梆子等。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戲曲唱腔是中國戲曲音樂的主要組成部分。指戲曲的曲調和唱段,還包括演唱程式和舞蹈動作。因戲曲的不同、地域的不同而千變萬化、千差萬別。同戲曲因不同流派的唱腔也不同。對別的劇種不瞭解。就拿豫劇來說,在豫劇中根據不同區域和唱腔可分為祥符調、豫西調、豫東調等 在從曲調中區分為馬派、劉派、唐派等。一個好的戲腔不僅能夠看出一個人的功底 更能表現出一種嚴謹的舞臺風和戲曲工作者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