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上善若水W

    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是漢武帝劉徹為了削弱諸侯王勢力而頒佈的一項法令,從漢文帝和漢景帝這兩位皇帝開始,對日益強大的諸侯國勢力皇帝們都感到了一種威脅的力量。漢武帝時的推恩令,就是為了鞏固皇權下令允許諸侯國這些諸侯王可以將自己的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子孫。在諸侯國越變越小的時候,漢武帝就可以乘機削弱他的勢力了,名義上是施恩,但實際上是削弱諸侯勢力。

    提到漢武帝這個人,很多人都會表示,他是一個非常有謀略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漢武帝的一生可以說得上是非常的輝煌。前期的時候,他有衛青、霍去病這樣的將軍為他掃平了匈奴隱患。後來他又透過一系列的政治主張,把諸侯的權利進行了有效的分解,實現了中央的再一次集權,讓皇帝的權利更加的集中。他的這項政治制度,為以後漢代的發展奠定了非常有利的基礎。其中,推恩令的實施是諸多政策中最為人們討論的一項政治制度。

      不過大家也都非常清楚,漢武帝的推恩令一發佈下去,就得到了各地諸侯們的紛紛響應。明明這樣一個政治制度會讓諸侯們的權利快速瓦解,所以從諸侯的角度來出發的話,似乎並不是什麼好的政治制度,為何諸侯們卻還是這麼積極響應呢?我們來看一看,推恩令裡面的一些具體細則,也就會發現,為什麼說漢武帝是一個非常有謀略的人。他制定的推恩令,讓這些諸侯們心甘情願的接納,怎麼會想到反對呢?

      首先,在推恩令實行之前,各地諸侯的孩子們只有繼承人有權利繼承諸侯的財產和封地,一般也就是嫡長子。除了這個人之外,別的孩子都沒有權利繼承諸侯的封地和財產。所以,縱然自己的爸爸是一個諸侯,有些諸侯的後代們過的日子也並不是非常的好,至少和王位的繼承人來比,就差了太多了。他們甚至可以稱得上每天都在想,如果有一天他們能夠均分遺產,特別是這些封地能夠均分的話,那可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了。

      我們再看一看,推恩令的具體措施,裡面提到了只要是諸侯的後代,每個人都有權利繼承諸侯的封地和財產,這種做法類似於現在的平分遺產繼承。這一點對諸侯的嫡長子來說,或許不是什麼好事。畢竟這些封地和財產原本都應該屬於他自己一個人,可是對於那些無法繼承王位的諸侯後代們來說,他們就有機會繼承一部分的遺產了。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肯定是更加支援的。這些諸侯的孩子們一般比較多,所以從人數比例上來說,大部分的人還是會支援的,畢竟這是改變人生的重大機會嘛。

      其次,在漢景帝時期,曾經爆發過一次“吳楚七國之亂”,在這次動亂中,西漢的這些諸侯國實力已經大大的削弱了。也就是說當初漢武帝請大家吃飯,跟大家說以後開始實施推恩令的時候,這些諸侯和諸侯的嫡長子們就算心中有非常大的怨言,他們也沒辦法拿起傢伙就開幹了。就算這些諸侯們聯合起來,這軍事力量也是比較薄弱的,根本沒有辦法和皇帝的權力進行對抗。更何況這些諸侯們早就已經不團結了,都想著讓對方去做一個挑頭人,自己是那個鷸蚌相爭得利的漁翁。

      所以漢武帝推行了推恩令,這些諸侯心裡就算把漢武帝罵上了千遍萬遍,也會在表面上笑呵呵回答著好,不然要是真的打起仗來,就自己手下的那點兵力,估計還沒開戰只是靠“吼”,自己都已經輸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推恩令在實施的同時,漢武帝還加大了各諸侯國域內官員的權利。也就是說,實際上這些諸侯國裡的官員才是諸侯國裡的大官,負責著整個諸侯國的正常運作。而這些官員大多都是由中央直接任命的,所以,諸侯的權利已經被架空了,是一個表面風光實際無權的角色。

      正是因為推恩令在實施之後,諸侯的後代們獲得利益的人數遠高於在推恩令中禮儀受損的人數,所以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援。就算有一小股的力量表示反對,他們也由於自身能力的不足和軍事儲備的薄弱無法和中央抗衡,所以也不得不答應了。隨著漢武帝推恩令的實施,諸侯王國的封地越來越少,封地也慢慢變成了郡縣制度,至此,諸侯們才無法和中央的權力進行抗衡。

    最後,在實施“推恩令”的同時,漢武帝還擴大了諸侯王國相等等中央直接任命官員的權力,徹底將諸侯王架空。此後的諸侯王國與中央直轄的州郡無二,諸侯王國相基本就成了郡太守。

    綜合來講,諸侯王當時的實力已經衰落到了極點,本就無力對抗中央。而漢武帝朝廷的巧妙設計又讓“推恩令”幾乎沒有反對者,西漢的諸侯王當然也就無法拒絕了。漢武帝的推恩令雖然名義上沒有對諸侯王進行削藩,也避免了諸侯王武裝反抗的可能,但是最後的結果是諸侯王的封地越來越小,勢力衰弱,而中央集權相應的加強。漢武帝提起的時候,我們總會說起秦皇漢武,因為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都統一了中國,都對中國的文化、政治、疆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 2 # 蔓莓愛跳舞

    你好。選擇A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因為西漢初年劉邦分封了很多同姓諸侯,造成王國問題,諸侯不服從中央管轄,於是主父偃建議漢武帝實行推恩令,消弱諸侯國實力,使其無法和中央對抗。

  • 3 # 採菊東蘺下

    劉邦建立漢朝後,有感於秦朝廷孤立無援,二世而亡的下場。於是大量分封自已的兄弟子侄做諸侯王。本意是以後可以幫助朝廷,守衛劉姓江山。

    但是後來各諸侯國實力漸漸增強,有了獨立的軍事政治體制和職權,變成了一個個小朝庭,威脅到中央集權,甚至爆發了“七國之亂”。

    漢武帝時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議,在各諸侯國實行“推恩令”。要求各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自已的子弟,而不是像以前只由嫡長子繼承。

    漢初各諸侯國內除了丞相由中央委任,其官職都由侯王自己任免。諸侯國其實只是一個宿小版的漢朝。七國之亂之後,中央收回諸侯王的行政權、官員任命權。而推恩令後,漢武帝又頒佈了《左官律》《阿黨法》等,規定在諸侯國任職的官員為左官,地位比中央任命的官史要低,而且不能進入中央任職。諸侯犯了罪還得連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請教大神們點評一下這種逆光照片怎麼樣,第一次拍,沒什麼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