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657942012132

    蕭紅在香港創作成就最大的作品,應當是《呼蘭河傳》。這部作品以獨特的敘述語言,扣人心絃的情節,樸實而生動地述說了自己的童年,展示那個單調而缺少生氣的故鄉小城——呼蘭河小城的風貌。東北農村中種種醜惡的陋習,愚昧的迷信行為以及傳統的習慣勢力,扼殺了生機勃勃的青少年的身心,而當這些慘劇發生時,人們的心卻顯得那樣冷漠。這些情形在小說中得到了冷峻的剖析。小說的父親,就是根據蕭紅父親的原型而塑造的,他的貪婪而喪失人性,使得作者把他當成一個對立階級的代表人物來處理。從小說本身看,沒有主角,也沒有貫穿始終的故事和情節線索,因而每章幾乎可獨立成篇。然而,作者的藝術功力就在於,能夠將一個個零碎的片斷,以“含淚的微笑”的感情和直面慘淡人生的嚴肅思考的態度,連綴成一幅具有內在聯絡的東北小城的風情畫。在結構上取得了統一性的和諧。作者甚至把短篇小說《後花園》中的磨官馮歪嘴的形象,也搬進了《呼蘭河傳》的第七章裡。這個“生命力最強”的人物,是蕭紅童年記憶裡最熱愛、而筆下最“光明”的一個描寫物件。因此有人以為“這個短篇,究竟是《呼蘭河傳》的試筆練習,還是修訂重寫?是一個很有趣味的研究課題”。

    1946年,茅盾為《呼蘭河傳》撰寫序言,認為這部小說有“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些輕鬆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也仍然不使你炫惑。”茅盾的這個評價可以說是恰如其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氯肥對土壤有沒有壞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