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鬍子煮酒

    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司馬氏篡奪曹魏政權,所以世家只能站隊,要麼支援司馬氏篡位,要麼就為曹家盡忠而死,竹林七賢為了不和司馬氏同流合汙,不作附庸叛賊的小人,只能故作狂放的姿態,來表達自己的立場。即使如此,嵇康還是因為言語不當被抓住把柄殺害。

  • 2 # 張若塵

    當時是司馬家篡奪了曹魏政權,正是要世家各自戰隊的時候,一個不慎就會萬劫不復,所以為了對抗司馬家,他們選擇不入廟堂,選擇肆意喝酒,縱歌。

    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繼承可建安文學的特點,但面對當時的血腥統治,他們不能直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便運用比喻,比興,象徵等手法,隱晦的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因與當時社會政治和初始態度不和,故而他們雖然受到人們的敬重,但有時候也顯得有些怪異。

    我覺得他們只是選擇避世不出,不入廟堂,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說怪人就有些過了。

  • 3 # 文藏

    阮籍和阮咸兩叔侄都位列“竹林七賢”,提到竹林七賢,那就離不開酒,這兩人也是經常喝得酩酊大醉,並且阮咸的兒子阮孚也好酒。阮籍、阮咸、阮孚祖孫三人圍繞酒,可是有不少趣事呢。

    網路配圖

    阮籍喝酒避世

    阮籍雖然有大才,但魏晉之際是多事之秋,為了不惹禍上身,阮籍採取避世態度。晉文帝為了拉攏阮籍,想跟他結成親家,讓兒子晉武帝娶阮籍的女兒。阮籍為了躲避這樁婚事,一連兩個月每天都喝得爛醉如泥,讓前來說親的人沒法開口。設計害死竹林七賢之嵇康的罪魁禍首鍾會,也曾想陷害阮籍,他有好幾次詢問阮籍對時事的看法,想借機彈劾他。阮籍每次都以酒醉做擋箭牌,沒有讓鍾會的陰謀得逞。

    網路配圖

    阮籍不受禮法拘束,曾言“禮豈為我設邪(禮法豈是為我輩所設)?”阮籍家附近有個酒壚,美少婦老闆娘效法卓文君當壚沽酒。既有美色,又有美酒,阮籍當然是常客了。他有一次喝醉了,直接在老闆娘旁邊躺倒睡覺。古語有云“男女授受不親”,阮籍卻毫不避嫌。美女老闆娘的丈夫回來看到這種情形,他知曉阮籍的脾性,並未因此怪罪阮籍。

    阮咸與豬共飲

    阮籍的侄子阮咸,也盡得他真傳,好音律又好酒。有一次,阮氏家族的人聚在一起喝酒,阮咸來了之後,大家不再用小杯子喝酒,直接把酒甕抬上來,圍著一起痛飲。突然不知道從哪裡跑來一群豬,聞著酒味兒衝過來湊熱鬧,搶酒喝。阮咸毫不嫌棄,徑直把被豬弄髒的上面一層酒去掉,繼續喝。

    網路配圖

    阮家兄弟們看到之後,也覺得很有趣,都認為阮咸豪放曠達,可這時候阮咸的“榜樣”——叔父阮籍卻不讚許阮咸的做法了。阮咸曾因為過於好酒、落拓不羈,被晉武帝認為是虛浮的酒鬼,不被重用。作為長輩來說,阮籍應該還是希望子侄們能夠多幹點正事,不要像自己這樣放浪形骸。阮籍的兒子阮渾年少時,也受阮籍影響仰慕曠達之人,不拘小節。但阮籍卻不喜歡兒子這樣,對他說:“已經能夠預見阮咸會成為我這種人了,你不要再像我這樣了!”

    網路配圖

    阮孚金貂換酒

    到了下一輩,阮咸的兒子阮孚又繼承了阮籍、阮咸放縱不羈、酷好飲酒之風。西晉永嘉之亂,五胡亂華,人口大量南遷。東晉元帝和權貴階層們,偏安一隅,不思北上收復失地。阮孚身在朝廷卻無能為力,更加寄情於酒,每天蓬頭散發抱著酒罈子,毫不關心給皇帝效勞的事。但晉元帝很欣賞阮孚的才華,也看中他竹林七賢、阮氏家族的名頭,因此即便有司彈劾阮孚終日酗酒,也一直包容他。

    網路配圖

    琅琊王司馬裒(晉元帝次子)出鎮廣陵(揚州),阮孚做琅琊王的長史,相當於秘書長、幕僚長的角色,可他依舊不改縱酒習性。晉元帝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愛卿你既然已在廣陵統領軍務,軍營事務繁多,你應該節制飲酒啊。”阮孚卻說:“陛下您看得起我,委以我軍旅重任,臣勉勵做事,不敢有絲毫抱怨。但我私下裡認為現在有琅琊王坐鎮廣陵(揚州),威震八面,皇恩浩蕩,天下太平,朗朗乾坤,臣又何須繼續懷揣加官進爵、建功立業之心,臣正該清閒自在地享受這大好年華。”天下太平是假想,偏安一隅是事實,阮孚此言既是拍馬屁,又是諷刺。晉元帝拿他沒辦法,不僅由他去,反而把他升遷為黃門侍郎、散騎常侍。

    網路配圖

    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可是皇帝近臣,官帽上佩戴有標誌性的金貂裝飾品。阮孚有次在外喝酒,忘記帶錢,竟然把頭冠上的金貂拿來換酒。往小了說這是目無禮法,往大了說這是藐視朝廷,於是又有人彈劾他,但晉元帝卻還是毫無怪罪之心。

    參考書目:《晉書·阮籍傳》《世說新語·任誕》

  • 4 # 我是冰娉

    我們先來看看這“七賢”都是哪些人。

    魏末司馬昭當政時,清談家的代表人物嵇康、阮籍、阮咸、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這七位人物,他們提倡老莊虛無之學,常聚於竹林之下清談,飲酒作詩,故世稱“竹林七賢”。

    能經常逍遙飲酒作詩的人,定不是為生存而奔波的人。

    嵇康——字叔夜,魏宗室的女婿,曾任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他是“七賢”的領袖。

    阮籍——字嗣宗,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與嵇康齊名。

    阮咸——字仲容,阮籍之侄,善彈古琵琶,是西晉著名音樂家。

    山濤——字巨源,攀附司馬氏家族,官至司徒。

    向秀——字子期,曾為散騎侍郎,善詩賦,作品以悼念忘友嵇康、呂安的《思舊賦》最為著名。

    劉伶——字伯倫,曾任武威參軍。

    王戎——字濬衝,歷任吏部尚書等職,熱衷名稱,貪婪,在“七賢”中,他應該是反面教材那一種。

    都說人以類聚,都曾是官場人,既然能常聚在一起,自然有彼此共欣賞之處。

    魏晉時期,多事之秋,戰亂頻繁,有理想有抱負,也得抱對當權者大腿,方能渡過,於是寄情於筆墨絲竹,表達自己的情感,與當時的社會比起來,清高而遠離紛爭,於是選擇避世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隱身流套路,怎麼破。中單司馬懿,打野荊軻,輔助蘭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