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鬼谷鳳犧

    數千裡來,華人對“執念”的思考都沒有停歇,道家有聖人老子,儒家有聖人孔子,佛家也有聖人釋迦,他們遺留下的智慧言論和經典古籍,更是點亮了千古長明燈,使人們不再沉淪於“執念”的痛苦當中。其中老子所寫的《道德經》,只用簡單六句話,便道明瞭“執念”的始末。

    一、執念是什麼?

    每一個人都有慾望、心願,當慾望、心願,不再被理智包裹,不再被倫理道德約束,不再被家規國法制衡,所行所想毫無顧忌時,我們把這種瘋狂的狀態叫做執念。

    1、執念是慾望的無法控制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這裡的“五”是泛指,指代各種各樣的顏色、聲音、味道。普通人看到的顏色越多,就越容易忽略每一種色彩的美麗之處;聽到的音律越多,就越容易輕視每一個音符的悅耳之處;食用的山珍海味越多,就越容易丟失每一種食物的可口之處,直到最後眼睛視而不見,聲音聽而無動,美味食而無味。

    看五色、聽五音、食五味,這些都是慾望,若是慾望不受控制,人就會迷失本心,使得五色目盲、五音耳聾、五味口爽,所思所行,都不再張弛有度、有所顧忌,直至完全成為慾望的奴隸,陷入瘋狂,自古昏君大多都是荒淫無道者,其實原因就是他們執念深重,被慾望吞噬,陷入了瘋狂。

    2、執念是心願的毫無顧忌

    馳騁畋(tián)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跨馬揚鞭,馳騁狩獵,那種肆意張狂和放蕩不羈的感覺,是每一個心懷“俠骨”之人的心願;金銀財寶、豪車別墅,同樣也是許多人的心願。若是心願毫無顧忌,不受倫理道德、家規國法的約束,那麼即使馳騁狩獵,也會陷入癲狂,將不再滿足於狩獵動物,為滿足心願,可能會不擇手段,殘忍貪婪,國外很多影視作品,就是這樣的題材。

    二、執念的生成

    《道德經》中老子是非常注重探求事物的根源、緣由的,老子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都由“道”而始,這個“道”就是根源、緣由,所以他對許多事物的解釋,都會超脫事物本身,用“道”來替代,因此老子在《道德經》中對於執念的根源、緣由,並沒有採用直接描述的方式,而是選擇了以“道”來解釋,想要讀懂《道德經》就必須瞭解這一點。

    1、心有不甘,執念就會產生

    反者,道之動

    迴圈往復,是“道”的變化、運動規律,將這個解釋放到“執念”來講的話,就成了另外一種意思“心靈的變化軌跡,就是執念的變化規律,如果心靈超出了正常的軌跡,就會產生執念”。

    心靈的變化很多,例如想做又做不到,無奈,能做到卻沒做,悔恨,這是正常的心靈運動軌跡,可是如果心有不甘,超出了正常的心靈狀態,那麼就會產生執念。例如秦始皇想要長生不老,並沒有錯,因為這是每一個人都渴望的,錯就錯在他心有不甘、無法釋懷,心靈超出了正常的軌跡,使得陷入“狗急跳牆”般的瘋狂。

    2、情緒凝實,也會成為執念

    弱者,道之用

    柔弱,無形無相,沒有實體,是“道”最大的能力。水,柔弱無骨,但卻可“滴水穿石”,這就是“無形無相”的威力,道比水還要高明,甚至連實體都不存在,可以想象其威力更是難以估量。“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所以不停地比對他人,不斷地自卑、嫉妒、憤怒,就會將這些可以被感知的情緒,錘鍊成一股無形的執念。

    “執念”和“道”一樣,都是無形無相的存在,沒有實體,不能被人琢磨,因此“執念”強大的原因就在於它存在於人們的心靈當中,沒有辦法被捕捉到,若是執念能夠被分解成“有形之物”,那麼執念就可以被捕捉到,我們也可以清楚明白,究竟是哪種情緒促成了執念。

    三、執念對人的影響

    “天上眾星皆拱北,世間無水不朝東”,個人的執念,影響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圍在身邊的人,每一個人都如同眾星拱月,所以你若陰暗,身邊之人必定暗夜無光,你若朝東,身邊之人人必定也被捲入滾滾洪流,越是關係密切的人,受到的影響越大。因此若能把持本心,執念就會成為實現美好未來的助力,四面逢源;若不能把持本心,執念就會成為實現初衷的阻礙,最終親友離散。

    1、善用,則成為助力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智力、謀略的執念斷絕,百姓就會得益;虛偽、假義的執念斷絕,百姓就會孝慈;奸猾、牟利的執念斷絕,強取豪奪者也就不會存在了。

    如老子所言,每一個人、每一個集體都有執念,只要斷絕執念產生的根源,人們就會迴歸初心,因此能夠掌握、善用執念,那麼無論對個人還是集體的未來發展,都是非常巨大的幫助,基於這種原因,《道德經》還時常被視為“君王統御之道”,因為掌握了百姓的執念,就能掌握百姓的行為了,也就能很好的治理百姓了。

    2、放縱,則必將憂患

    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保持純潔樸實的本性,減少私慾雜念,拋棄虛偽的禮法、學識,才能免於憂患,《道德經》這句話經常被人引用到,因為現實生活中,我們遇到的修行有成者,身上都具備這麼幾個特徵。

    純潔、樸實、仁厚、少欲、不被繁文縟節所約束,不受“大師、專家”所迷惑,做到這幾點,就能保證不生禍患,若是放縱,這些必將成為執念,產生憂患。例如仁厚,雖然是好的品性,但若是放縱沒有底線的仁厚,那就成了不明是非、不變黑白的執念深重之人了。

    老子透過《道德經》這六句經文告訴我們,執念與我們的思想境界有關,智慧思想足夠,執念甚至能為我們所用,所以留下又能如何,智慧思想不通達,就算放下了此刻的執念,下一刻也依然會有執念生成,就這樣無休無止、永不停歇,因此增長智慧,提高思想境界,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執念的關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拳超人》這部動漫的看點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