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GCZ72624137

    這裡其實要看自己怎麼來定義這個‘好’。

    有人認為名氣大的導師就是好導師。有的認為有發明創造的就是好導師。也有的認為,導師的官大人脈廣就是好導師。還有人認為,不嚴格要求,容易混過去的就是好導師。不過大多數考生倒是很實在,就是認為有責任心的,跟著學習可以提升自己,能夠順利畢業的就是好導師。

    所以,嚴格說來,要找到一位心目中 ‘好’的導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答案並不唯一。

    至於說怎麼找,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網路上搜索,找到想報考的目標學校專業學科方向上的導師,查閱學校網站上的導師自我介紹。然後查閱候選導師發表的學術論文或著作,最好是逐一讀一下,或者瀏覽一下,瞭解一下導師從事的這些專業方向自己是否有興趣。然後才能利用網上公佈的聯絡方式(通常是電話或QQ,微信等)嘗試與候選導師聯絡,可以同時多聯絡幾位意向中的導師,透過各方面與導師交流,瞭解情況。這方面的事務應該早早進行。

    曾經見過,有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就在物色候選導師,物色好之後,三年一直與候選導師有聯絡的考生。考生大學期間的課程學習情況,實驗實習和畢業論文情況,導師都瞭如指掌。這樣的學生,一般與導師交流比較深入,一旦考上,導師因為比較瞭解其情況,也容易錄取。

    最終確定導師,建議還是初試結束,自己得到複試通知後進行。而且最好提前到校,約定導師面談,或者是去導師的實驗室找裡面的研究生們瞭解詳細情況,當然也可以透過其它途徑。但是自己親自去實驗室透過與在讀研究生交流來了解是最好的。可以多方瞭解,甚至瞭解到導師的人品,是否對工作認真負責,是否有在研的專案,專案現在有哪些實施的方向,甚至這些方向是否容易研究出成果(論文專利)等等情況。這些情況,對於最終確定導師很有幫助。

    當然,常常出現的情況是,你想報考的導師可能也有別的研究生想報考,所以有時候存在競爭。這時要多接觸幾個導師,多去幾個實驗室交流。這樣才能保證透過雙向選擇後,自己最終確定的導師還是自己比較滿意的意向中的導師之一。

    有許多考生有點喜歡找與自己性格脾氣比較合得來的導師,好像這樣就比較好交流,也容易被理解,所以,對這樣的考生,瞭解導師這方面的情況,就顯得比較重要。

  • 2 # 等等科普

    讀一讀這些導師發過的文章就知道了,其實論文裡面涵蓋了太多東西了,包括作者的習慣,作者的意圖,也包括導師管理學生的模式等等等等。當然了,有可能這導師還沒發表論文但他/她也是個好導師,只是這種可能性太低,低到忽略不計問題不大。

  • 3 # 三觀糾正器

    1. 看導師的帽子和行政位置。帶帽子的老師自然是有光環的,但如果行政責任太大太多團隊龐大其自然無法逐一認真指導學生的。所以是否適合這樣的導師不免見仁見智,比如:對有心學術的學生可能幫助不多,但有心從政、創業或企業的同學則是好事;

    2. 看專案和文章類別。如果是基礎科研專案多(比如自然科學基金),說明該導師做的是學術;如果是應用專案多(比如某某專項),說明做的多是工程,解決實際問題多。文章種類也是如此,如果文章發在頂級期刊,且數量較多方向集中,往往說明該導師的興趣在於基礎科研。而如果文章多為一般期刊或國內期刊或主題分散,則說明該導師主要致力於實際問題的解決或文章由手下不同老師貢獻;

    3. 文章署名。如果一個老師多數文章是自己當第一作者,若不是老師自私,那一定是學校制度使然。聽說過有些學校對老師的考核標準是老師必須為第一作者,這樣的學校往往不是好的選擇。但更關鍵的是如何安排通訊作者。有些文章第一作者是老師,通訊作者也是老師,甚至多個老師擔任共同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都,那幾乎可以判斷這些老師是在“抱團取暖”。這種文章發生的次數越多(超過五次以上),則越說明此人的心術不正,畢竟其一定程度上是學術不端了。其目的不外乎是為了在職稱評審、評獎、專案評審等活動中獲得不正當優勢。雖然“第一作者“身份對於很多碩士研究生來說不是必需,對學生找工作或日後發展都不會有太多促進作用,但這樣多少還是有點貶低研究生作用的。所以,學生們還是應該儘量避免選擇這樣的老師。雖然並不是所有學生都理所當然的應該成為第一作者(比如只做了實驗但沒有思考沒有寫作),但如果某個老師的文章有大多數不是學生,我想未來學生是應該繞行的;

    4. 成果。國內戴各種帽子的老師很多,但不排除有些是“狐假虎威”得來的。有些海歸老師在國外成果豐富著作頗豐,但回國後並不能持續。其往昔輝煌往往是借了其導師的光,所以有心者不妨仔細看看其回國一段時間(比如2年後)的表現。若能繼續有高水平成果,則是好老師。如果前後如果研究方向有較大差距而仍能保持高水平成果,那就更好了。

    5.老師與你的期望是否適合。但我一直一問題覺得才是最關鍵的,那就是學生是否適合導師,主要取決於彼此的性格和做事方式,但這很難判斷。主要是因為:(1)很多導師從表面上看不出其做事(科研、工作)方式,從側門也不易打聽清楚,很多人不清楚,有些人不說實話;(2)同一個導師,不同的學生就有不同的評價,喜歡被放養的學生就喜歡管理的松一點,喜歡多學東西的學生就喜歡被抓的緊一點。曾認識一位他在碩士及畢業後都覺得他導師特別好,經過長時間交往我感覺到他所說的好就是放羊,因為他自己就是那種放羊型的;後來他又考了該導師的博士,這個導師自然還是放羊式的管理,結果博士入學5年後勸退了,原因是5年沒有任何成果,畢業無望,現在這人一點都不會說他導師好,而且還時不時罵導師幾句。

    以上當然不能一概而論,只能說是一般趨勢,其實質不過是見微知著。也不免因我見識淺薄眼界狹窄而致錯謬,希望各位讀者不吝指正補充,有磚勿拍。

    本文來自陳白楊科學網部落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截教沒了,那些獸禽異物該去何處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