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吞寶的成長日誌

    我只能說 ,以前老人好像都是這麼說的,現在的爸爸媽媽應該很少真的會用棍棒打,也就嚇嚇他,打也不會惡狠狠的真打,而且現在的小孩和以前的小孩還不一樣,自己有個分寸就好!

    哦對,我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寫著屁股不能打,頭不能打,背不能打,反正是哪兒哪兒都不能打,哈哈

  • 2 # 小財迷媽媽

    我家寶寶,她淘氣的時候,我很嚴厲的跟她講道理,告訴她這個不能做,可是一點效果也沒有,她爸爸就掐她的屁股,她一下子就聽話了,你說小孩子是不是的管教,我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說的沒有錯,孩子她懂得什麼是對的錯的,你打她她也不會記仇的,但是一定要教育她,不然就毀了孩子。

  • 3 # 書中自有C黃金屋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由於所處環境的影響而會犯各種錯誤,要區別對待,最重要的是孩子的三觀要家長給與正確引導。現在的孩子屬於新時代,無論棍棒之下出孝子,還是大罵孩子都要有個度,在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進行換位思考。

  • 4 # 1122火

    個人認為棍棒和打罵還是有必要的。自己的孩子目前是幼兒園即將畢業,在他為期三年的幼兒園學習、生活過程中,自己感受到孩子在小班和中班時期,算是個聽話的寶寶,可到了大班時期,孩子的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開始增強,同時他的第一反叛期也來到(俗稱:7歲、8歲狗都嫌的年紀),你跟他說什麼,他的第一句話永遠是我不要…,有時候你跟他講道理或是鼓勵、說服,他都聽不進去,非要自己嘗試後才知道這是不對的,可你不能縱容著他什麼都可以做,什麼脾氣都可以發,什麼話都可以說,到了這個時候只有棍棒和打罵才能讓他停止這些不當的行為和動作,哪怕事後你在好好的跟他溝通和分析家長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他,這樣我覺得反而是有效的,至少在我孩子身上是這樣提現出來的。

  • 5 # 張建國的媽

    打罵是不建議的,個人認為,教育孩子首先應該學會尊重孩子,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性格、三觀、思維方式,一味地打罵或者溺愛都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作為家長,在孩子成長階段要提供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良好的思維方式,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家庭,每個家庭成員都是平等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外出逛街購物孩子哭鬧要買某種東西,不買不肯走的時候,要引導孩子學會選擇和取捨。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格,家長應在出門前詢問孩子是否有想要買的東西A,當逛街過程中遇見孩子還要買其他東西B的時候,可以蹲下來和孩子商量,我們在家裡說好的,只可以買一個,你是要買B還是要買之前在家裡說好的A,如果買在家裡說好的A,可以下次來買這次看好的B,如果選這次看好的B,那之前在家裡說定的A就不買了。孩子多半會和家長說,下次買之前在家說好的那個A行不行,不要立刻回答,假裝思考一下,說一個前提條件,如果孩子表現好或者不哭鬧之類的,下次買A也可以。

    當然這只是一個客觀的例子,說的是對待孩子要講究方法,但是最重要的是作為家長一定要說話算話。上面的例子有很多時候並不能實現,比如孩子根本不聽你商量,只是哭鬧,家長不管想什麼辦法,一定不能妥協給買,有過一次,孩子就會覺得哭鬧有用,以後再遇見什麼想要的東西更加哭鬧的厲害,而且不買完全哄不好的那種。

    如果家長在家裡跟孩子說好買某東西卻忘記買,千萬別裝不知道,孩子即使不說,也是記在心裡的,要尊重孩子,給孩子道歉,然後和孩子商量一下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今天已經很晚了,下次補買行不行,這樣下次可以買兩個了。

    家長千萬記得一定要兌現,不管答應孩子什麼,一定要兌現,如果不能兌現,一定要跟孩子商量,道歉,說明不能兌現的原因,請孩子理解,或者換成別的條件。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怎麼對孩子,孩子以後就怎麼對別人,如果你動輒打罵孩子,孩子上幼兒園或者上學就會打罵其他小朋友,或者家長太強勢,打嚴重了孩子心裡有陰影,別的小朋友打他也不敢還手不敢說。

    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值得所有美好和愛,既然生了孩子,就請負起責任吧!

  • 6 # 味哎兒

    是這樣的,天下現活著的人及以前已死去的人,都捱過打,不論長輩的罰打,還是受欺被打,及互不服氣的對打。

    但忘性太大,絕大多數人忘記了罷了。

    打自己幼小的孩子是過關一樣,沒有不打的,僅兇狠程度不同而已。

    幼兒啥都不明白,火燒東西還燒人,他們不試不知道,燒開的水煬人,他們不試不明白,登太高掉下來可傷人傷自已,他們不試不懂得,電可殺人,他們不擺弄一下感受不到,水太深可淹死人,他們不經歷一下不認同,因水裡的人浮游水面上的。

    恐懼及怕,可禁絕不論成年人還是小孩子的行動發生發出,甚至逃跑躲避的。

    從而人為造出恐懼的怕,就是暴力的打罵。

    這是一個活著的人,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法則規則。

    什麼能碰,什麼不能碰,就是禁忌與激勵機制,也寫成規矩。

    人生須守規矩。

    達守規矩了,就是明事理了,懂待人做事方式的先後次序了,就是懂事了。

    從而打幼兒,有被記仇報恨的,有忘記的,有長大後感恩的。

    出現這三態,關鍵是服不服造成促成的。

    因此嚴父嚴師出孝子及高徒,都由恐懼的怕建立後形成的,而完成怕的實現都由打實施實現的。

    被打後還感恩,就是被打者服氣,甚至佩服,更樹起學仿的榜樣而造成促成的。

    被打後,隨即忘掉了,必是犯錯自明白必須受懲,才忘掉被打了。

    只有不服氣的捱打才記仇記恨的。

    打出努力方向,打出愛,打出怨,打出恨,打出仇,雖都是打,結局各不同。

    打裡面的學問很深的。

  • 7 # 滿倉系

    我個人的看法是 適當的時候做出適當的反應,什麼事情都要有度!不可一味的溺愛放縱! 也不可簡單粗暴! 都是第1次做父母 第1次做孩子,互相擔待著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不可以利用雙向情感障礙當中躁狂的時間(用咖啡,紅牛飲料補充),以提高工作效率,實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