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540256312630

      一般一週左右就好了,因為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只要孩子沒有出現細菌性感染的症狀,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

      (一)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潛伏期 一般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潛伏期內可有輕度體溫上升。

    2、前驅期 也稱發疹前期,一般為3~4天。這一期的主要表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狀:①發熱,見於所有病例,多為中度以上發熱;②咳嗽、流涕、流淚、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狀,以眼症狀突出,結膜發炎、眼瞼水腫、眼淚增多、畏光、下眼瞼邊緣有一條明顯充血橫線(Stimson線),對診斷麻疹極有幫助。③Koplik斑,在發疹前24~48小時出現,為直徑約1.0mm灰白色小點,外有紅色暈圈,開始僅見於對著下臼齒的頰粘膜上,但在一天內很快增多,可累及整個頰粘膜並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現後即逐漸消失 可留有暗紅色小點;④偶見面板蕁麻疹,隱約斑疹或猩紅熱樣皮疹,在出現典型皮疹時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異症狀,如全身不適、食慾減退、精神不振等。嬰兒可有消化系統症狀。

    3、出疹期 多在發熱後3~4天出現皮疹。體溫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開始為稀疏不規則的紅色斑丘疹,疹間面板正常,始見於耳後、頸部、沿著髮際邊緣,24小時內向下發展,遍及面部、軀幹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嚴重者皮疹常融合,面板水腫,面部浮腫變形。大部分皮疹壓之褪色,但亦有出現瘀點者。全身有淋巴結腫大和脾腫大,並持續幾周,腸繫膜淋巴結腫可引起腹痛、腹瀉和嘔吐。闌尾粘膜的麻疹病理改變可引起闌尾炎症狀。疾病極期特別是高熱時常有譫妄、激惹及嗜睡狀態,多為一過性,熱退後消失,與以後中樞神經系統合併症無關。此期肺部有溼性羅音,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多。

    4、恢復期 出疹3~4天后皮疹開始消退,消退順序與出疹時相同;在無合併症發生的情況下,食慾、精神等其他症狀也隨之好轉。疹退後,面板留有糠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7~10天痊癒。

    患麻疹時,需要精心護理,防止併發症,並加強支援療法,幫助患者度過極期。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呼吸道隔離至出疹後5天。

      (2)前驅期及出疹期高熱時,不宜採用冷敷或較強烈的退熱劑,以防疹子出不順。對伴有煩躁不安患兒或為預防高熱驚煩時可適當使用鎮靜劑如魯米那(每次每公斤體重1—3毫克),非那根(每次每公斤體重0.5—1毫克),水合氯醛(每次每公斤體重30—50毫克)。對過高熱患兒為減少高熱對機體的不良影響,可酌情給予小量退熱劑,使體溫降至38—38.5℃,切忌大量發汗與急速降溫。

      (3)對前驅期或出疹期疹出不透者,可服用五粒回春丹透疹散、銀翹散或鮮芫荽煎劑,蘆根湯等協助透疹。

      (4)患兒體力消耗大,但食慾差、納食少,故應注意補充大量水分及多種維生素(Bl、B2、C、A及D),飲食宜清淡易消化。1次吃不多,則可少量多餐,勤喂水。

      (5)咳嗽重者可服棕色合劑、止咳糖漿等。痰粘或聲嘶者應給霧化吸入,每日4—6次。

      (6)腸道症狀重者,應加用胃蛋白酶合劑,每歲1毫升,每日2—3次或胰酶片,0.1一0.3克,每日2—3次,以助消化。每日腹瀉超過5次者,可予小量收斂劑。

      (7)護理上要注意保持室內溫暖、溼潤、空氣清新,光線不宜過強。定時通風換氣時,應將患者安置在避開風口處。要注意眼、鼻、口的衛生,眼鼻分泌物多,勿使堆積,要用溼水或3%硼酸水勤洗,保持鼻腔通暢。遇有結膜炎,可點用0.25%氯黴素眼液。每次餵飯、藥和水果後,要喂溫白開水少許,並定時1日數次以生理鹽水或3%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口腔,預防口腔炎症、潰瘍的發生。

      (8)沒有合併細菌感染時,無需常規應用抗生素。

    收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蒜香油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