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墓 柴 望 秦望山頭自夕陽,傷心誰復賦淒涼? 今人不見亡吳事,故墓猶傳霸越鄉。 雨打亂花迷複道,鳥翻黃葉下宮牆。 登臨莫向高臺望,煙樹中原正渺茫。【註釋】秦望山,在浙江紹興,為這一帶最高的山,因秦始皇登之以望海而得名。首聯的意思是,秦望山頭,夕陽西下,一片蒼茫景象,但是傷心已絕的人誰又有心思去抒寫淒涼之情呢? 頷聯的意思是,當代人沒見過吳國被越國攻破的情景,所以勾踐墓附近的百姓還時常傳說著當年遭吳凌辱的往事。 頸聯中的“複道”和“宮牆”都不是眼前實景,而是對越宮景物的想象,“複道” 義同《阿房宮賦》“複道行空,不霽何虹”中的“複道”。 尾聯中“中原”和陸游《書憤》“中原北望氣如山”中的“中原”一樣,都是指被金人侵佔的黃河流域。“煙樹”“渺茫”含有收復難望之義。【簡析】這是一首借古諷今的傷時之作。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家喻戶曉,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風雨飄搖之況華人皆知,將這一古一今,一正一反的景況聯絡在一起,這樣構思,頗為巧妙。首聯以蒼茫、淒涼的景象和傷心的情懷開篇,加上“自”、“誰復”之反覆詠歎,詩人寂寞悲涼之情是何等強烈。頷聯弔古傷今,雖然“猶傳”勾踐“霸越鄉”,可是今人卻不見“亡吳事”,勾踐復國報仇的壯舉難以重見的哀愁湧上詩人的心頭。頸聯即景抒情,勾踐墓、越王宮,雨打亂花,鳥翻黃葉,何等肅殺淒涼。詩人難道寫的僅僅就是這些嗎?那“高臺望”到的汴京故宮,那想象中不久後的臨安鳳闕,不也都是這樣的嗎?尾聯和辛棄疾、陸游、陳亮等愛國志士“望中原”時所表達的悲憤、沉痛的情感是一樣的,恢復中原無望的惆悵也是一樣的。
越王勾踐墓 柴 望 秦望山頭自夕陽,傷心誰復賦淒涼? 今人不見亡吳事,故墓猶傳霸越鄉。 雨打亂花迷複道,鳥翻黃葉下宮牆。 登臨莫向高臺望,煙樹中原正渺茫。【註釋】秦望山,在浙江紹興,為這一帶最高的山,因秦始皇登之以望海而得名。首聯的意思是,秦望山頭,夕陽西下,一片蒼茫景象,但是傷心已絕的人誰又有心思去抒寫淒涼之情呢? 頷聯的意思是,當代人沒見過吳國被越國攻破的情景,所以勾踐墓附近的百姓還時常傳說著當年遭吳凌辱的往事。 頸聯中的“複道”和“宮牆”都不是眼前實景,而是對越宮景物的想象,“複道” 義同《阿房宮賦》“複道行空,不霽何虹”中的“複道”。 尾聯中“中原”和陸游《書憤》“中原北望氣如山”中的“中原”一樣,都是指被金人侵佔的黃河流域。“煙樹”“渺茫”含有收復難望之義。【簡析】這是一首借古諷今的傷時之作。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家喻戶曉,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風雨飄搖之況華人皆知,將這一古一今,一正一反的景況聯絡在一起,這樣構思,頗為巧妙。首聯以蒼茫、淒涼的景象和傷心的情懷開篇,加上“自”、“誰復”之反覆詠歎,詩人寂寞悲涼之情是何等強烈。頷聯弔古傷今,雖然“猶傳”勾踐“霸越鄉”,可是今人卻不見“亡吳事”,勾踐復國報仇的壯舉難以重見的哀愁湧上詩人的心頭。頸聯即景抒情,勾踐墓、越王宮,雨打亂花,鳥翻黃葉,何等肅殺淒涼。詩人難道寫的僅僅就是這些嗎?那“高臺望”到的汴京故宮,那想象中不久後的臨安鳳闕,不也都是這樣的嗎?尾聯和辛棄疾、陸游、陳亮等愛國志士“望中原”時所表達的悲憤、沉痛的情感是一樣的,恢復中原無望的惆悵也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