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下有雪17

    誰說儒家沒發展成宗教,應該說它從周朝時就己經是一個十分完備的宗教了,只不過它採取的是政教合一的體制,沒有獨立的宗教組織,最高領袖天子即是皇帝。

  • 2 # 祥溫玉祥666

    筆者認為,儒學廣義指儒家之學說學問,實指有文化知識的人,一或接受過儒學知識教育而成長起來的君子人,文明人。特徵:有使用文字的能力,遵循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認可人之行為廉恥,正邪區分,接受約束儒學理念規矩。他們是社會上的精英族群,是推動人類社會走向文明的既學而優則仕的腦力踐行者。而宗教廣義指人類之精神信仰,實指相信超自然力主宰著人類命運之神的存在,並相信神之法力無所不能。神可主持公平正義,可以公正決判人類是非,相信因果報應的存在。善有善報,悪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特徵:大愛無疆,廣結善緣,集納信眾,敬仰神靈。面向茫茫人海芸芸眾生,以信仰的力量凝聚民心,崇尚一極文明。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結論:儒學與宗教是有著鮮明分野的兩類文明。儒學的積極功能是教化群眾,克己復禮提升社會生存秩序的文明品質。而宗教信仰的積極意義是,倡導人心向善,友愛互助,維護神道,和諧社會,分享生命之快樂。顯而易見,在二者之間實際存在著互補互惠的生存共性。所以,儒學沒有必要取代任何信仰,其它信仰同樣也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排擠儒學的存在……這種現象從漢武帝始至今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個人觀點,不登大雅哈哈哈!謝謝

  • 3 # 日慕鄉關

    要說清楚儒家為什麼沒有成為宗教,就要從宗教的定義說起。

    佛教華嚴宗有“分教開宗”,把宗教二字分開解釋,宗是主觀的想法看法,教為教化教育。宗教可理解為主觀思想對他人的教化。

    今人說所的宗教多源於西方觀念,始於對超自然事物的未知與恐懼,進而發展出的一系列教條教義等等。

    就宗教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而言,無論是佛教的解釋還是西方的觀念,宗教本質上都是一種精神寄託和終極關懷。

    漢武帝時期,採納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列為正統,此後兩千餘年,儒家思想成為中華民族皇權統治的指導思想。

    選擇儒家作為指導思想,有深刻的歷史背景,自天生仲尼,周遊列國,著“論語”傳世,孔子雖然名氣很大,其思想一直沒有找到市場,彼時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要的是國土征伐,天下一統,孔子學說源於周禮,提倡“仁義”,聽起來頭頭是道,但與亂世,實則百無一用,用今天的話說,太不接地氣,所以縱然他說破口舌,也沒人把他當回事。

    同期的法家就強於孔子不少,秦孝公重用商鞅,提倡嚴刑峻法,國力蒸蒸日上,待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萬世基業,焚書坑儒,孔子之說險些被付之一炬,彼時孔子學說,如風中之燭,奄奄一息。

    劉邦出身草莽,無拘無束,自由散漫,對待百家學說本無厚此薄彼之心,但他登位不久,對孔夫子那一套經世之學既無興趣,也無耐心,反倒是道家的黃老無為之學甚和朕心,文景時期,休養生息,道家思想一度走俏,就連漢武帝的瞎眼老奶奶,都深信不疑。

    董仲舒說:天不變,道亦不變。無論法家道家,這點都適用。但到了漢武帝時期,天終於變了!

    經過文帝景帝多年積累,漢朝國力充盈,早已不是當年連幾匹同色馬都找不齊的年代,而漢武帝本人,精力旺盛,立志做大有為之君,黃老無為,就不能滿足他的志向了。

    他想要的是:天下一統,大權在握。

    為了達到目的,漢武帝大力提拔如主父偃一般的酷吏,以法家手段行春秋事,輔以推恩令等,將西漢開國建立起來的權力組織逐漸收緊,慢慢形成乾綱獨斷的集權體制,為了長期維持這種特色體制,漢武帝急需在文化和法理上找到支撐。

    儒術就適時登場。可以說,不是漢武帝選擇了儒家,而是儒家契合漢武帝的需要而已。

    粉墨登場的儒家思想為皇權推行提供了兩大大刀。

    其一是三綱五常;其二是宗族禮法。

    在這兩把大刀的護衛下,臣民被關進精神的囚籠,各歸其位,尊卑有序。

    儒家思想被稱為儒教,源於近代,清末清末維新思想者為了捍衛自身文化思想的獨特屬性,對抗日益傳播的西方基督教,從日本引入了宗教的概念,標榜本土儒家思想為儒教,以便於分庭抗禮。

    但其實的所謂儒教,更像是一種治國制度的大雜燴,融合了中國千年以來各種有效的手段,儒家思想只是其中較大的一部分,她具備了一部分的宗教屬性,但與現代意義上的宗教又有明顯區別。

    例如:孔夫子自言不語怪力亂神,但歷代君王無不以真命天子自居,不僅如此,陰陽五行、易經八卦也都被捲進儒家這杆大旗下,成為皇權統治的一部分。

    但無論是哪種型別的宗教,其終極奧義都要回歸到人文關懷和精神寄託,這兩者的受眾都是普通百姓,長久宗教的生命力都是自下而上的,一旦變成自上而下的發號施令,就失去了宗教的功能。而儒教的核心在於配合皇權施行,用以治理約束百姓,較百姓利益相差甚遠。也正因為如此,延續兩千年的儒家思想無法從承擔起宗教的全部職能,而隨著近代思想解放思潮的興起,儒家思想就逃脫不了被拋棄的命運了。

  • 4 # 天谷尋蘭

    儒家本來就不是什麼教會,他宣楊“三綱

    ”“五常”是個禮;一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人焉,他以“禮”來束民,所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等等的學說;都是封建社會維護士、夫利益的。對百姓來說就是一個愚弄。

    在動亂的天下"禮和仁"都是行不通的,無怪乎孔子平生不得志,千方百計使圖透過遊說,一心想得到君王賞識,好光宗耀祖,他的目的也是想平步青雲罷了。和其它宗教是有莫大的區別。

    但是孔子的哲學想思在太平天下時,就大放異彩;君臣們會好好的敬奉聖人,拿著假人假義來統治人民。所以幾千來深受統治吹奉歡迎。為什麼呢?因為教化仁義相信命理,王候將相寧有種乎!這是大逆不道的。所以說孔子的哲學是維護封建統治必不可少的政治工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身時,呼吸頻率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