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梅里一了
-
2 # 昂首高歌散淡人
《素書》就寫在白絹上的話,警言,語錄,積聚成書而名。
《素書》,又名《玉鈐經》,相傳是秦代隱士黃石公所著。後三考張良以贈,張良得此"天書",認真閱讀,細研精髓,依書之要義,縱橫漢室,成就大漢帝國。張良功成名就後與《素書》共同隱退,並留下此書非神仙聖賢不傳的遺言,以醒後世。
直到宋朝,才出現於《宋史.藝文志》而後傳佈於世,張商英為之以序。
《素書》是集儒道之大成,積道,德,仁,義,禮為一體,以天地陰陽為根本.認識"道"的變化,辨其規律以順天應地,以德,仁,義,禮為主體,觀世事起落,解民疾苦,救世危難,這是每個人仁志士所固有的責任,只是聖賢用它救世,奸邪用它害人,所以張良隱去留下遺訓,以警後世!
-
3 # 文學小匠人
一、成書背景
我覺得要評價一本書怎麼樣首先需要了解一下這本書的成書背景。
素書相傳為秦末黃石公作,民間視為奇書、天書。黃石公《素書》是一部類似‘語錄’體的書,流傳甚廣,影響很大。另名《鈐經》,又名《玉鈐經》《宋史。藝文志》載:‘宋代有黃石公《素書》一卷,張良所傳。
二、概述的主要內容《素書》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全書六章,每章每句,句句經典。全書共講了五個問題。1 、闡明瞭自己的思想體系,即道、德、仁、義、禮五位一體,密不可分,及‘潛居抱道,以待其時’的處世哲學。暗示讀者,只要具備道、德、仁、義、禮五種品格,再逢機遇,定可建絕代之功,極人臣之位。2、 闡明瞭用人原則。作者依據才學之不同,將人才分為俊、豪、傑三類。是故其無異儒家的理性意識及道德水平的準則。作者認為‘任材使能,所以濟物’、‘危莫危於任疑’、‘既用不任者疏’、‘用人不正者殆,強用人者不畜’等等,都是來自生活的總結,有著指導性意義。3、為別人做事時加強個人修養的意見。‘博學切問’、‘恭儉謙約’、‘近恕篤行’、‘親仁友直’等,反映了儒家的道德意識;‘絕嗜禁慾’、‘抑非損惡’、‘設變致權’、‘安莫安於忍辱’、‘吉莫吉於知足’等,又具有道家思想的成分,儒、道兼收幷蓄,反映出作者的思想的包羅永珍。4、總結安邦治國的經驗。作者認為‘短莫短於茍得’(反對短期行為)‘後令繆前者毀’(政策必須備有連續性)‘足寒傷心,人怨傷國’(失民心者失天下)‘有道則吉,無道則兇。吉者百福所歸,兇者百禍所攻。非其神聖,自然所鍾’(反映了作者的天道意識和非神觀念)。這些,對於後人參政有一定的啟發。5、闡述了自己的處世之道。我們華人的政治是人治的政治,能否處理好人際關係,是事業能否亨通的關鍵。作者提出‘好直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兇’、‘輕上生罪,侮下無親’、‘上無常守,下多疑心’、‘近臣不重,遠臣輕之’等,都給如何處理好各種關係提出了借鑑。6、獎賞刑罰,合情合理;法律制度,簡單易行,禮之根本!以待己之心待人,以化人之心化己,當如是也。三、該書的優點1.這樣一本薄薄的書,卻在中國謀略史上佔據重要地位。書中語言高度精煉,字字珠璣,句句名言。書中對人性把握精準獨到,對事物變化觀察入微,對謀略點恰到好處。參透書中道理,肯定能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2.《素書》是作者人生觀的具體表現;3.有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張良憑藉《素書》也輔劉邦滅了項羽,統一了天下;4.該書在豆瓣的評分達到了9.0分,算是比較高的評價了。三、該書的缺點與四書五經(四書即《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即《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相比,《素書》顯然無人問津,甚至無人提起,很多大書店能看到的都是鳳毛麟角。四、如何閱讀這本書這本書是文言文,對於語文的文言基礎知識不好的人來說,是有難度,但是現在有很多的文白對照版本,可以藉助這些翻譯版本來讀懂。下面是豆瓣評論中摘錄的幾句經典,大家可以體會一下。①“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②“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見嫌而不苟免,見利而不苟得,此人之傑也。”③“絕嗜禁慾,所以除累。抑非損惡,所以讓過。”④“ 夫志,心獨行之術。長沒長於博謀,安沒安於忍辱,先沒先於修德,樂沒樂於好善”⑤“以明下示者暗”⑥“福在積善,禍在積惡。”五、總結總之,《素書》的博大精深,值得去細讀、精讀,從個人到國家,從修身到管理,從家庭到社會,字字珠璣,暗藏天理,包羅永珍,不僅包含治國安邦的大謀略,更有修身處世、為人之道的小智慧,可謂句句箴言,切中要害,一針見血,讀來如醍醐灌頂、豁然頓悟,其對人生的指導意義不言而喻,很值得有識之士、有志之士一讀。
謝邀,《素書》見載於《宋史.藝文志》,現在流傳於世的《素書》,有宋人張商英寫的序,據他說《素書》就是圮橋之上,那個要張良為他檢鞋子的老頭黃石公,傳授給張良的秘籍。張良靠這本書幫助劉邦得了天下,張良死後將這本書帶到自己的墓中,塞在玉石做的枕頭裡。並留下一紙箴言。“不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傳,亦受其殃。”到了宋代有一盜墓賊把張良的墓給盜了,這本書才得見天日。《素書》的素,大概是本質的意思。古人將末經染色的白絹稱為素,在白絹上寫的信就稱為素書。黃石公傳給張良的這本《素書》,不是一般的書信,而是治國平天下的箴言,採用語錄體,句句都是諄諄教誨。立足陰陽之變,從道德仁義禮五方面闡釋社會治理的本質,充滿了辨證思維。這種書古人歸於權謀類,落到陰謀家手裡,為一已之私,搬弄是非,是很害人的,當然害人多了最終也會害己。只有聖賢之人,以天下為己任,將此書的原理用來拯救眾生,才是真正能讀懂此書之人,這就是張良臨死寫下警語的原因。也有人認為這本書,就是宋人張商英偽造的,為了唬人,故意編造了盜墓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