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杏花微雨憶吹簫
-
2 # 一名讀歷史
劉邦奪取天下進行了如下分封,漢初功勞表的前十名按順序如下:
蕭何,曹參,張敖,周勃,樊噲,酈商,侯呲,夏侯嬰,灌嬰,傅寬。另外第二十一是淮陰侯,第四十七是曲逆侯陳平,第六十二名是留侯張良。
這個功勞表列的都是侯,所以那些諸侯王,比如彭越,英布,韓信王的都不算,而韓信是從楚王被貶為淮陰侯,張敖是從趙王貶為宣平侯,所以就出現在這個表裡。我們知道蕭何和曹參都是萬戶侯,那為什麼張良指排名六十二名呢,僅僅獲得留縣呢?
其實,在漢六年的時候,劉邦封賞的時候,一般是按軍功來封賞的,但是張良沒有軍功,劉邦說,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這個就是張良的功勞,讓張良在齊國任意挑選三萬戶做為自己的封邑。
也就是說,劉邦是想封張良三萬戶,這個可比蕭何和曹參的萬戶侯,要多得多。但是張良卻說,當時,我與主公第一次見面的地方,就是在留縣,如果要封我的話,就把留縣封給我吧,三萬戶,我萬萬不敢接受,所以張良最後是被封為留侯。那我們再來說一下蕭何為什麼能是第一。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在劉邦稱帝的時候,劉邦就問大家說為什麼他能取得了天下,大臣都說了自己的原因,劉邦說,他之所以得了天下,就要是靠三個人,一個是管後勤補給的蕭何,一個是出謀劃策的張良,還有一個就是攻城掠地的韓信。這三個就是漢初三傑,功勞是最大的。劉邦就問大家會不會打獵,大家都說會,劉邦說,打獵的時候,去追野獸的是獵狗,而發現野獸蹤跡的是獵人。你們就是那些獵狗,而蕭何就是那個獵人。還有,你們當初也就是自己跟著我,蕭何是本族的幾十個都跟著我,這個就是他的功勞。
封賞完,那麼要排位次了,群臣都說,曹參攻城掠地最多,受的傷也最多,應該排名第一。劉邦本來給了蕭何最多的封賞,在排名上面,就不好再把蕭何排在第一了,但在他心裡,蕭何還是第一名的。這時候,鄂千秋站出來說,大家的看法是不對的。曹參雖然攻城掠地,有功勞,但這是一時的功勞,而楚漢相爭五年,全都是靠蕭何在後面供給糧草,補充兵源的,蕭何的功勞是萬世之功,怎麼可能讓一時的功勞凌駕於萬世之功呢。
劉邦很滿意,最後確實了蕭何排在第一位,而且還特許他能夠帶劍穿鞋上殿,而且不需要小步快走來上朝。
-
3 # 南方鵬
經過八年戰爭,滅秦平楚,劉邦終於統一天下建立漢朝。新王朝興起,百廢待興,人心思治,面對打天下的功臣,劉邦也按大家的預期進行分封,確定及另封了八個異姓王,燕王臧荼、韓王信、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盧綰、趙王張耳和長沙王吳芮。又根據各位功臣在反秦滅楚中的功勞大小,封了一百四十五個列侯,並與他們剖符立誓,共享天下,誓詞說“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樊噲初為屠狗輩,與劉季酒肉之交,是劉邦手下最勇猛的武將,鴻門宴直面項羽的霸氣救駕有功,又是呂后的妹夫,也為鞏固諸呂的權位立下不少功勞。酈商在劉邦起事時,帶領四千人的隊伍一路跟隨,以梁國相國的職位跟隨劉邦與項羽作戰達兩年三個月。夏侯嬰也是劉邦老鄉,養馬駕車出身,彭城大敗後為劉邦駕車逃命,途中多次抱回被劉邦踹下車的劉盈和魯元公主。灌嬰在劉邦剛起兵反秦、自立為沛公後攻城略地來到雍丘縣城時,便跟從了他,作戰勇猛對馬術有研究,一直充當劉邦方的騎兵將領。
-
4 # 歷史雲頂
劉邦是一個聰明的人,他自己本身的才能不夠,但是他知道利用身邊的人,按照功勞封賞,當然了這種功勞還是要看劉邦的想法,《史記·高祖功臣年表》裡面曾經記載過,蕭何第一,曹參次之,張良卻排名六十二。其實仔細看來這三個人並不是一個型別的人,因為背景也是一種實力。決定功勞並不是全看才能,而是以長遠的大局觀來看,說的俗氣點就是誰更加的有實力,有價值,作用最大,就可以獲得最大的功勞。
蕭何是一個擁有自己勢力的人,劉邦曾經說過:“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這樣的人物劉邦不能隨意觸碰,對於劉邦來說,怎麼會放任這樣一條大魚不管呢,肯定會用自己最大的力量獲取蕭何的忠心,蕭何在生前制定了很多的方針,為劉邦穩定朝政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蕭何此生也有一個巨大的汙點,幫助呂后謀害了韓信,蕭何明明知道韓信不會謀反,但是卻為了自身利益參與其中,這道“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被世人所感慨,也是因為蕭何對劉邦來言極其重要,所以被封賞時拔到頭籌。
在劉邦當時還是沛公的時候,曹參就一直跟在他的身邊,陪他一起打天下。如果說按功行賞的話,是個人都是有私心的。對這個一直跟在身邊的人自然不會虧待於他。這也是所謂的潛規則,親信自然是最信得過的人。所以相比較而言,蕭何與曹參都比張良多了一點外界的因素,蕭何的資源和曹參的衷心。這並不代表張良不如他們,劉邦曾經說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張良有才能,有智謀,懂得知其進退,明哲保身。在張良眼中不求什麼大功勞,只要可以發揮他的才能,便也可以。
其實大多數帝王都是喜歡這樣的臣子,不邀高功,有才能,衷心,最重要的一點是不會對自己產生什麼威脅。張良可以對劉邦言聽計從,尊敬於他,劉邦曾經很多次想要封賞張良,但是都被張良拒絕了。在張良看來韓信他們的死,便是前車之鑑。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個張良銘記於心,這也是為什麼張良排名在六十二的重要原因之一,功高蓋主是最忌諱的事情。天下初定的時候,張良也是拖病逃避上朝,不讓自己在劉邦眼中成為威脅的角色,封賞的排名並不重要,生存之道才是真正重要的。
-
5 # 長島男爵
一、安撫基層士卒
劉邦平定天下之後頒佈了第一道聖旨。
帝乃西都洛陽。夏五月,兵皆罷歸家。詔曰:“諸侯子在關中者,復之十二歲,其歸者半之。民前或相聚保山澤,不書名數,今天下已定,令各歸其縣,復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訓辨告,勿笞辱。民以飢餓自賣為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軍吏卒會赦,甚亡罪而亡爵及不滿大夫者,皆賜爵為大夫。故大夫以上,賜爵各一級。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戶,勿事。”又曰:“七大夫、公乘以上,皆高爵也。諸侯子及從軍歸者,甚多高爵,吾數詔吏先與田宅,及所當求於吏者,亟與。爵或人君,上所尊禮,久立吏前,曾不為決,其亡謂也。異日秦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與亢禮。今吾於爵非輕也,吏獨安取此!且法以有功勞行田宅,今小吏未嘗從軍者多滿,而有功者顧不得,背公立私,守尉長吏教訓甚不善。其令諸吏善遇高爵,稱吾意。且廉問,有不如吾詔者,以重論之。”這是一道非常重要的聖旨,因為整個秦末戰爭動員了幾十萬人,幾十萬人為大漢流血流汗都要封賞,安定軍功集團就是安定天下。
秦朝制定了【二十等爵】制度,被漢朝繼承了,根據爵位不同賦予不同的特權、田地、房產。
而這幾十萬人,最低階計程車兵也過得了一定年限的免徭役賦稅的權利,你們打天下辛苦了,免你們幾年(屯關中者12年,其他6年)稅負徭役,回家好好過日子吧。
當然這只是最低級別是士卒,又沒有別的功勞者,最低層次的封賞。
越高階的越多。下圖是二十爵位
聖旨內容總結如下:
①士卒屯關中的,免除十二年賦役,已歸還原籍的,免除六年賦役。
②百姓聚逃于山澤之中以避秦亂,未列入戶籍,現在天下已定,可以各歸本里,恢復原有的爵級與土地房屋,各地官吏要按照法令來曉喻義理, 不得強迫侮辱。
④前秦的軍吏士卒一律免罪,其中沒有助秦之罪而無爵級或原爵級不滿大夫的,都賜爵為大夫,原有大夫的爵級的各加一級。其中七大夫以上的都賜給收取賦稅的食邑。爵級在七大夫以下的,都免除本人及家庭的賦稅,不服徭役。 ”
⑤從軍復員的七大夫、 公乘以上的高階爵級者。主管的官吏優先給他們的田宅,他們對主管官吏所提出的正當要求,要迅速解決。爵級在七大夫以上的,與縣令平起平坐。各級管理必須尊重 !
⑥主管部門應優先安排有爵者應得的田屋,不可先滿足自己以權謀私,違者重罰。
秦末亂世,對生產生活破壞極大,很多人逃離了家鄉,產生大量無主財物,另一方面士卒有功者又要封賞,令逃難者回家,賣身者恢復自由,恢復舊有有爵位者的地位,把財產還給他們。
剩下的財產分給新立功的人,因為死亡者多,財產是夠分的,問題是那些人優先哪些人靠後,大量財產再分配主管人員可能中飽私囊,這麼一個重大工程需要有條不紊的進行,劉邦三番五次申訴地方官員要公正辦事,不可徇私。
基層士卒是功臣中最龐大的集團,做好安撫工作是安定天下的基礎。
二、擊定不安分的諸侯三、封賞中堅功臣(未完待續)
回覆列表
劉邦稱帝后,封蕭何為酇侯功在眾臣之上。眾臣不服。劉邦解釋道,我等猶如狩獵,眾將則如獵犬雖然抓住了獵物,而簫何卻是發現獵物的獵人,如果沒有獵人的發現則獵犬就沒有狩獵的方向,於是眾將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