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寫作新人

    如果父母的身體健康好的條件下,還是應該帶著他們去旅行,也許這是他們人生中的最後一次機會吧。也是你孝順父母最好方式。

  • 2 # 海石花1819

    換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能不能把旅遊的主體換成父母,變成我們陪父母去旅遊?至於為什麼,這個就不用討論了,父母付出了一輩子,陪他們去旅遊要理由嗎?老人和我們年紀不同,身體條件差很遠,如果從旅遊帶父母的角度去考慮,可能會不太適合老人家,不如直接從他們的身體狀況出發,設計適合他們的路線,這樣可能比較好。至於我們自己,如果行程不適合老年人,就自己另找時間去吧,反正機會有的是。

  • 3 # 健康育兒心理

    應該帶父母需要旅遊。

    盡孝道需及時,不要等孝敬時父母不在了。

    以前,想領父母出去,結果考慮經濟問題,老公的感受,婆婆公公的感受,未能領父母旅遊,現在非常後悔呀。

    奉勸大家一句,有條件了,在家庭的和諧的情況下,多領父母出去轉轉。

  • 4 # 馬姐兒的美國雙城記

    作為子女我們總會想為父母們做些什麼,比如帶他們出趟遠門旅行。但是現實的情況是,我們的初心和好意往往會事與願違。記得我在大二的那年,暑假家教打工賺了兩千元,給媽媽買了3件衣服,媽媽說了謝謝,但是我從來沒有看到她穿過一次。後來,無意之中我發現,媽媽把衣服剪去了袖子當成了睡衣。在兒女的眼中,用心去做的一件好事,卻沒有得到認可。

    是否帶父母去旅行這個問題也是這樣,每個父母的需求不一樣,作為子女我們首先要把我們認為對她們好的價值觀放在一邊,想一想做什麼樣的事情是父母需需要,最享受,最開心的。有的父母可能需要的是一個週末的陪伴;有的需要一個大大的現金紅包;還有的是給他們的麻將豆豆充值;還有的,想去看年輕時候沒有看到的世界。

    畢竟,送禮物投其所好才好。

  • 5 # 思心理

    個人更傾向帶,但是要做好一切準備工作,且看下文。相信提這個問題的人內心肯定有他自己的顧慮和衝突,否則就不會有疑問了嘛,對吧。哈哈。

    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因為有時候一片孝心,好心可能會辦壞事,父母想的和我們想的未必一樣。所以在和父母提這個建議前,必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如果帶父母去,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父母可能會覺得住的酒店很貴,去的景點不好玩等等。大家可以根據自家父母的脾氣提前做一些預設。其實重要的不是帶父母出去旅遊,而是儘自己的能力給父母想要的,要給他們他們希望得到的東西,不是所謂的自己對得起自己,自己盡孝。

    其次,充分了解父母的意願,看他們是否很想旅遊,想去什麼地方?或者老來更想做點什麼?可以好好和父母溝通,如果父母考慮到實際情況,比如擔心你的能力,金錢負擔等,你也可以和父母好好交代下,和他們說為什麼要去旅遊,解釋清楚現在的人透過旅遊獲得的東西,告訴父母自己想好好盡孝,帶著父母出去見見世面等,這樣父母或許可以坦然接受出去旅行。因為有些父母一輩子沒好好享受,會覺得出去旅遊是浪費錢。在沒有和父母進行深度溝通前,我不建議帶上父母。因為本來旅遊是你放鬆自己的方式,如果帶上父母要考慮的事情勢必多很多。

    但是當你前面的準備工作已經妥當時,就可以整理行李帶父母出去好好見識見識了。讓他們看看四季如春的雲南,看看祖國大好河山,接觸接觸其他國家的文化和人,看看與日常生活中完全不同的環境。好好享受生活,體味生活。趁著這個機會與父母更深層互動,少看手機,多聽聽父母的心聲。

  • 6 # 朱婷婷的幸福時光

    旅遊帶不帶父母,這個問題就要問你的心了。

    有些家庭,男人怕女人,女的當家,去哪裡都喜歡帶著自已父母。有些家庭,女人當不了家,男人家勢力大,出去自然帶男方父母。小部分家庭,門當戶對,也會雙方父母一起結伴而行,齊樂隆隆的。這樣的家庭讓人羨慕和嚮往。子女們也會受到良好的教育。

  • 7 # 凰凰天地

    我認為如果父母身體狀況好的話,帶上父母一起去旅行是世上最快樂的事!但是要和愛人提前有陪老人的思想準備。

    第一,一般情況下父母都會為兒女考慮,怕給兒女增加負擔,怕惹人嫌,所以即使自己有想法,也會抑制。我們要和父母深層次溝通,旅行是為了放鬆,為了更好地工作和生活,錢花了我們再賺,可是有些事不能等,比如和父母一起出遊,不趁著腿腳還行的時候旅行,以後可能都沒機會了。我相信大多數父母內心還是嚮往和兒孫一起開心旅行的,只是顧慮太多,打消顧慮就要看我們的誠心了。

    第二,要制定適合老人遊玩的路線,畢竟年紀大了,不能和年輕人比,儘量選擇舒適輕鬆路線,不要爬山,騎馬等,以免體力不支!如果我們想玩適合我們的,可以另行計劃,畢竟不是每次都帶著父母出行。

    第三,在遊玩的過程中如果突發點什麼小狀況,提前一定和愛人說好,有什麼意見回家再說,在外一定要保持一個良好的氛圍,不然好不容易出去一趟,只要有一個不高興,大家都會掃興的!

    我希望大家都能有“子養欲,而親不待”的緊迫感。

    我的父親四十二才生我,從小我就知道我的父母比我的同齡人父母要年老,上大學那會兒他們已經六十多了,萬幸的是我那時就有這種想法,要及早行孝,萬一以後沒機會了呢,我節約生活費給他們買沒有穿過的保暖衣,還有這輩子都沒見過的進口水果,等畢業之後我給父親買了這輩子唯一穿過的一雙好皮鞋。記得當時知道我花了半個月工資買了這雙鞋,父親很生氣,但是我知道,內心還是很歡喜的。

    那雙鞋才穿了幾次,天有不測,父親中風了,半身不遂。在他病之前我一直忙於結婚生子,等我奮鬥到有意識帶他旅行時,他已經半身不遂,再也出不了遠門。他有生之年所有的願望除了沒有到蘇杭,其他的我全部都幫他實現了。現在每每想起,我就後悔,那個時候明知道他想去蘇杭,為什麼就不能帶他早點去呢!生活中的事可以緩緩,可是對於父母真的時日不多,這也是我這輩子最遺憾的一件事。有些事情可以等,有些事一旦錯過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由搏擊裁判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