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常容三國
-
2 # 小黑侃大山
這個說法其實不是特別的準確,《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是有歷史原型的,歷史上很多人都使用過,現簡單舉兩個例子:
孫堅“空城計”孫堅“前到魯陽,與袁術相見。術表堅行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遂治兵於魯陽城。當進軍討卓,遣長史公仇稱將兵從事還州督促軍糧。施帳幔於城東門外,祖道送稱,官屬並會。卓遣步騎數萬人逆堅,輕騎數十先到。堅方行酒談笑,敕部曲整頓行陳,無得妄動。後騎漸益,堅徐罷坐,導引入城。乃謂左右曰:“向堅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藉,諸君不得入耳。”卓兵見堅士眾甚整,不敢攻城,乃引還。堅移屯梁東,大為卓軍所攻,堅與數十騎潰圍而出。堅常著赤罽幘,乃脫幘令親近將祖茂著之。卓騎爭逐茂,故堅從間道得免。茂困迫,下馬,以幘冠冢閒燒柱,因伏草中。卓騎望見,圍繞數重,定近覺是柱,乃去。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這個“空城計”其實有點模仿當年李廣出擊匈奴碰見匈奴大部隊後,為嚇唬匈奴採取以攻為守的計策,主動下馬休息,使匈奴以為使誘餌不敢攻擊。
張守珪“空城計”張守珪奉命守衛瓜州時,瓜州城剛被吐蕃軍隊劫掠,城池殘破不堪。張守珪馬上組織軍民修築城池,但剛把準備工作做好,吐蕃軍隊突然馳臨城下。城中軍民見狀,倉皇失色。張守珪卻非常冷靜,命人在城牆上擺酒席,宴飲歌舞。吐蕃軍隊見城上唐軍飲酒作樂,全然不把他們放在眼裡,遲疑觀望,不敢貿然攻城而退。張守珪見狀立馬派兵出擊,居然把吐蕃軍隊打的大敗。
作者為了小說的效果,塑造了很多經典的人物,比如曹操、關羽和周瑜等人物,這些人物與史實可能不合,但作為一部文學作品,無疑是比較成功的。
參考文獻:《三國志》
-
3 # 煮酒君
《三國演義》作為章回體歷史小說,有許多與歷史不合的地方,例如諸葛亮並沒有借東風、演空城計或燒新野,也沒有三氣周瑜;關羽沒有過五關斬六將,誅文丑、斬顏良;龐統沒有獻連環計,也沒死於落鳳坡;張飛沒有戰馬超;黃蓋也沒有用苦肉計......
儘管在歷史方面有許多虛構的情節,有失其實,卻不妨礙它在文學上的成功。
《三國演義》的高明之處,在於它匯合了中國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融會貫通,加以集大成,它在歷史的夾縫中作文章,興之所至,甚至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境界,千載以來,深刻影響了中國的世道與人心。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一位足智多謀,能夠呼風喚雨的軍師,魯迅先生說其“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小說中他的形象是被神化了的。對於諸葛亮的記載,最初見於西晉陳壽的《三國志》,其中描寫諸葛亮“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又寫他“應變將略,非其所長”,可見諸葛亮的政治才幹是超過其軍事能力的,他的軍事能力並沒有《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那麼神乎其神。
諸葛亮的形象脫離歷史原貌開始發生變化,是在東晉南北朝時期。
東晉時期去魏已遠,加上東晉如同孫吳一樣,偏安一隅,當時人們對於三華人物的歷史評價開始出現了雙重標準,一部分後來出現於《三國演義》的虛構情節,也萌生於這一時期。東晉南北朝逸史傳說中的諸葛亮形象,已頗有名士的風度和神異色彩,也有一些作品開始美化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稱其機智多謀並且善於用兵,這一時期諸葛亮形象的變化,與當時的政治局勢和社會風氣密切相關。
到了唐代,諸葛亮這一形象便經常出現在文人墨客的詩詞文章中,被人視為士子的楷模和賢相的典範,甚至有人將其和儒家聖賢相提並論,從而使諸葛亮的形象,有了較為濃厚的儒家色彩。
杜甫在《詠懷古蹟》第五首中就寫道:“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李白也曾寫詩稱讚道:“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唐宋時期有關諸葛亮的詩文,大致可以分為四類:其一為讚頌諸葛亮政治、軍事和外交才能類;其二為表達對諸葛亮個人敬仰之情類;其三為歌頌諸葛亮為人臣的品節類;其四為感慨其事業未竟類。
宋元時期,民族矛盾尖銳,從南宋開始,便有一些愛國文人將諸葛亮視為愛國志士和民族英雄,並在作品中對其進行讚頌。
元代由於深重的民族壓迫,更使一部分文人深切懷念志在興復漢室的蜀相諸葛亮,並誇大其軍事才能,將其塑造成用兵如神,呼風喚雨的軍師。元末明初,羅貫中彙集前人有關三國的故事,以及個人對當時社會的感悟和經歷,創作出了《三國志通俗演義》。到清代,毛宗崗父子考證史事,增刪文字,逐漸完成了如今的《三國演義》。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是一本群體創作,而不是羅貫中獨立寫作,羅貫中依據前人從宋代開始的說書之類,再加上自己的傾向。他的三國演義裡面曹操其實暗指朱元璋,而劉備暗指張士誠,然後空城計原來就有,他也把它給延續下來。
神化諸葛亮這一個要從他的死對手司馬懿開始,諸葛亮之所以被神化,其最初的源頭,或者說是始作俑者是司馬懿,如果沒有司馬懿的話,諸葛亮是不可能被後世推崇。這個原因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我專門也寫過一篇文章,將裡面的主要觀點陳述一下。
三國志記載: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這是司馬懿對他的評價,因為司馬懿是晉朝的開國皇帝的先祖,既然祖父如此定調,子孫自然也不敢逾越。
司馬炎作為第一任晉朝的皇帝對諸葛亮評價就是: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皇帝如此定調,臣下自然就更加會吹捧。
傅玄:諸葛亮誠一時之異人也。治國有分,御軍有法,積功興業,事得其機。
諸葛亮他自身也有很多優點,比如他著有兵書,一生清廉,力挽狂瀾,立德立言立功,而且教子有方等等,通過歷代的先人修飾,使諸葛亮成了中國集大成者,最智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