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取經路上的混子
-
2 # 叔說點事兒
1899年3月16日,中英兩國定界委員王存善和駱克率勘界人員來到沙頭角勘界,勘定深圳河河源頭到沙沙頭角西大鵬灣的邊界線。他們沿線豎立木質界樁,界樁上書“大清國新安縣界”。18日勘界。
從此之後,沙頭角被劃割成 “華界”與“英界”兩都分。當時沙頭角有50多個村落,總人口8000多人。勘界後,約三分之二的村落被劃在了“新界”。
3月19日,駱克與王存善在香港簽訂《香港英新租界合同》,確定了新界北部陸地邊界。這段邊界從東經1l4度30分過大鵬灣潮水漲界之處起,沿漲潮水線,直至沙頭角西為止。由沙頭角西繞沙頭角北,以小路為界。由沙頭角至徑口,以小河中為界。由徑口至徑肚,以山道為界。
1905年,港英政府工務局將分佈在邊境沿線的地界木樁改為石質界碑。界碑相對的兩面分別以中英文字鐫刻,內容是“光緒二十四年中英地界第X號”。1927年,港英政府對港深邊境進行了勘測,確定在新界東北部陸界共豎有20塊界碑。其中1至8號界碑在沙頭角鎮內環城路(1-2號)和中英街(3-8號)。
改革開放後,實行“一街兩制”的購物兼旅遊的“中英街”。尤其是香港迴歸祖國後,中英街因為這道界線,內地遊客不僅可以放心跨過界碑另一側,還用手機興致勃勃地撥通家人電話,興高采烈地說“我已經到香港了”,具有獨特的“一街兩制”人文歷史景觀,在國內獨一無二。
漫步中英街,每隔一段就有一個刻有“中英地界”、“光緒二十四年”、“1898”字樣的石質界碑。界碑一側書寫中文,一側書寫英文,它就是1899年3月18日沙頭角勘界的產物,是中英街的標誌性建築。中英街界碑是中國近代社會歷史變遷的縮影。
-
3 # 水管清洗機生產廠家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0年6月,英國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8月29日簽訂《南京條約》,條約規定“割讓香港島給英國”。1856年10月23日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10月,英法侵略軍佔領北京。侵略者以焚燬皇宮作為威脅,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的補充,續增的條款包括: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給英國。1898年6月9日由大清政府和英國在北京簽訂的一份租借九龍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龍半島北部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30多個大小島嶼(後統稱“新界”),租期99年。
1899年3月16日,中英兩國定界委員王存善和駱克率勘界人員來到沙頭角勘界,勘定深圳河河源頭到沙沙頭角西大鵬灣的邊界線。他們沿線豎立木質界樁,界樁上書“大清國新安縣界”。18日勘界。
從此之後,沙頭角被劃割成 “華界”與“英界”兩都分。當時沙頭角有50多個村落,總人口8000多人。勘界後,約三分之二的村落被劃在了“新界”。
3月19日,駱克與王存善在香港簽訂《香港英新租界合同》,確定了新界北部陸地邊界。這段邊界從東經1l4度30分過大鵬灣潮水漲界之處起,沿漲潮水線,直至沙頭角西為止。由沙頭角西繞沙頭角北,以小路為界。由沙頭角至徑口,以小河中為界。由徑口至徑肚,以山道為界。
1905年,港英政府工務局將分佈在邊境沿線的地界木樁改為石質界碑。界碑相對的兩面分別以中英文字鐫刻,內容是“光緒二十四年中英地界第X號”。1927年,港英政府對港深邊境進行了勘測,確定在新界東北部陸界共豎有20塊界碑。其中1至8號界碑在沙頭角鎮內環城路(1-2號)和中英街(3-8號)。
-
4 # 使用者HDL眼鏡一王玉南
沉痛歷史!
1840年6月英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8月29日簽訂巜南京條約》,條約規定"割讓香港給英國"。
1856年10月英 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英 法侵略軍侵佔北京,以焚燬皇宮以威脅,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英、中法,中俄的《北京條約》,作為巜天津條約》的補充。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給英國,1898年6月9日,大淸與英國在此租借九龍以北,深圳河南的土地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龍半島北部大片土地及附近230多個大小島嶼(後稱新界)租期為99年。1899年3月16日中英勘界委員會勘定深圳河源頭到尖沙角西大鵬灣的邊界線,他們沿線豎立木質界樁,上書大清國新安縣界。從此後沙頭角被劃分成"華界丷、"英界"兩部分,1905年把木樁換成了石質界碑至今。
界碑尤在,既是歷史,也是民族之痛。我們要牢記歷史,不忘屈辱,為中華騰飛而努力奮鬥!
-
5 # LIYeah
1899年3月16日中英勘界委員會勘定深圳河源頭到尖沙角西大鵬灣的邊界線,他們沿線豎立木質界樁,上書大清國新安縣界。從此後沙頭角被劃分成"華界”、"英界"兩部分
回覆列表
中英街的由來是在一戰之後,清朝政府官員和英國簽訂的協議,割讓出這一條街道為香港所有,同屬於英國殖民地,自此這條街道遍一分為二,一半屬於中國,另一半屬於英殖香港,因而得名中英街!在殖民期間,這條街道上的店鋪換了一次又一次,由於歷史問題的存在,所以直到現代,中英街仍然屬於嚴控的街道,過往的遊客均需要辦理通行證。
在香港迴歸中國的時候,中英街道中間有一塊大石刻著一國兩制,赫然立在街道中,來到這裡遊玩的遊客想要透過中英街,需要辦理通行證方可,費用是10元,在街道門口的公安局辦事大廳辦理即可。好訊息是從今年起,中英街不再收取10元的通行費,直接登記一下就可以進入了,這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大陸和香港的關係更加親密了,如今街道中間還有一口大鐘,上面刻著“勿忘歷史,警鐘長鳴”的標誌,警示著人們勿忘曾經的國恥。